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文档属性

名称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25 14: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必修一
2.年级: 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单元:第三单元第7课
5.学时数:1学时(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且通过平时媒体的传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同时对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发展情况、特点的理解和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教学内容的分析
①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通过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对学生进行民主、、自由、平等等现代公民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宪政理念,引导学生较好地融入现代政治生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从历史的角度解构不同类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承认各国政体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理性认识其各自建立的特殊国情以及存在的影响及价值,培养尊重历史、宽容理性地认识历史的意识,增进开放的世界意识。
②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 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
2.经过:革命的曲折反复
3. 结果:“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
(1)内容
(2)作用
2.议会权力的发展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历史渊源
2. 成员与职能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掌握“光荣革命 ”的基本史实,以及《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的基本史实;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性目标
通过从《大宪章》的签定到《权利法案》的制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复杂的,从而认识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唯物史观。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的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她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本课内容的网站,指导学生课前阅读预习资料;精心备好教案;寻找有关本课内容的相关史料、图片和多媒体资料,制作好课件,以便使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阅读预习资料。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 作用
伊莉莎白二世、布莱尔照片 启发学生联想到英国政体,导入新课。
威斯敏斯特宫图 介绍议会大厦,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
处死国王查理一士图片 介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告知教学目标
1.内容: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对比历史问题,合作探究问题、文献解读、案例分析、自己动手、资料汇展等。
3. 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比较中英两国政体以及这两种政体给各自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4. 难点: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欧洲古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实践。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了解这些重要的原则在近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普及。
在当今史学界,对近代的开端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认为发生于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的开端,而把1500年左右视为近代开端的也大有人在。无论如何,自16、17世纪开始,人类便逐渐从古代社会步入近代社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近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相比,在政治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略
师:民主代替专制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又可把这种变化再分为两个方面去理解: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请同学们讨论:何为法治?何为人治?
生:略
师:人治指统治者根据自己的个人意志对国家进行统治;而法治则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方针,它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和普遍守法,任何个人的权利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近代社会在政治上的突出特征就是建立了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用以取代以君权为代表的封建特权。
那么公民和臣民又有何区别呢?
生:略
师:公民是近代国家国民的一般称谓,通常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的人。而臣民是古代君主专制国家国民的称谓,由于古代国家政治以人治而不是法治为基本特点,因此与近代公民相比,臣民的基本权利无法获得起码的保证。
以上,我们简单分析了近代国家在政治上与古代国家相比的基本区别。而这些近代政治原则的确立和普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开端始于英国,源于一场革命的发生、一部法案的颁布和一种制度的确立。
( 因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是专题三的第一课,所以有必要解释清楚一些重要问题,如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民主代替专制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点?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学生才能对本专题有个大致的认识。同时这也能导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课,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展示材料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 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结合材料设问: 在英国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为什么“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带着一些列问题,导入教材第一个专题;光荣革命
讲授新课
一·光荣革命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历史纵横”,并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关于英国议会斗争的片段。通过这些资料,学生对英国有关议会与王权之间关系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知道英国议会的形成以及发展过程。
2.指导学生阅读“光荣革命”一目,然后提问,1640年查理一世为什么会被送上断头台?进而引入资产阶级革命会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同封建专制的矛盾激化)和革命的过程(1640开始 → 1649成立共和国 → 1660复辟 → 1688光荣革命)同时设置以下问题:
(1)在共和国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够结成联盟?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3)光荣革命的结果是维持了英国传统的君主制,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革命失败了?为什么?
在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 都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
(2)斗争顺利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自耕农的支持,所以能够取得胜利。
(3)并不是失败,这一结果沿袭了英国的历史传统,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权。
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明确了君主立宪制形成的背景,并自然过渡到对《权利法案》的学习。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这一目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①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学习这一目时,采用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梳理基本史实和突破重点和难点。
问题一:结合教材《学思之窗》提供的材料,回答:《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和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问题二 :在君主立宪制下,掌握国家政权的是哪些人?这一制度对英国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三:你认为君主立宪制对当时的英国来讲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政治家,你有更好的方案吗?(教师可提示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新旧阶级力量的对比、历史传统、社会思潮等方面入手分析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原因)
对于前两个问题,主要以归纳、梳理教材显性知识为主旨。第三个问题则可设计为开放式讨论题,教师可指道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受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新旧阶级力量的对比、历史传统、社会思潮等历史条件的制约,君主立宪政体是当时资产阶级维护自己政治经济权利的最佳选择。并进一步得出认识: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体应从具体国情出发。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对于这一目,教学中尽量避免照本宣科,可以在学生泛读的基础上,通过设问法和结构归纳法使学生领会内阁制的含义和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设问: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权利法案》颁布以后,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那么有什么人或者什么部门来掌管国家的行政权呢?
生:责任内阁制
师:那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产生的呢?
生:略
师:……内阁中会有首脑即首相与内阁成员,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首相是如何产生的?
生:略
师:……内阁与议会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略
师:……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你要想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生:首先,你所在的政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其政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是席位。再次,你本人必须是此政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师:既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生:略
师:
结构归纳: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用幻灯片展示,关键语句可由学生完成)
拓展探究:
一.假如让你组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你认为需要那几个机构?请你设计一下他们的各自职能。
二.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逐部形成和发展,同时期的中国号称“康乾盛世”。请思考后完成:
(1)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开始设立内阁制?当时在位的最高统治者是谁?中国古代的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有何根本区别?
(2)17、18世纪英国在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重要的举措?而同时期的中国又是如何?这种不同说明了社么历史发展趋势?
课堂小结
可以让学生来归纳本课内容的重点,并对当堂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由师生共同解答。本课的主要内容是: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板书设计
四、完善策略
君主立宪制是现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之一,高一学生对政体的概念还不是太了解,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且本课内容较多,有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学生虽在初中时有所接触,但他们早已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本课在1课时内完成,时间还是比较紧的。课前需要学生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让他们先去熟悉材料,如不熟悉,在课堂上是跟不上的。从这方面来讲,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应该由重教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指导他们怎样看书,怎样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学生讨论一些重要的问题,引导他们怎样去分析问题,引导他们思维的过程,这样的课,才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固有体系,围绕《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两大重点内容,以课内小专题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以问题、材料为情境,建立教师点拨、诱思,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将着力点集中于几个重点史实、概念,重在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规律,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对议会集体负责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英国议会与
政府的关系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
责任制内阁
议会制度的形成
英国君主
立宪制制
作用
内阁的由来
内阁的构成与首相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光荣革命
议会权力
的确立
责任内阁
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1688)年)
《权利法案》
作用
内容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