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课 秦朝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09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国 C.秦朝 D.西汉
3.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的制度,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战国时期 D.秦朝
4.秦朝地方统治制度实行
A.分封制 B.县制 C.郡县制 D.州县制
5.秦统一全国后通行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6.我国最早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是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7.在秦朝,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的产生都是
A.考试选拔 B.世袭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免
8.秦朝时,中央的重要官员有
①丞相 ②太尉 ③御史大夫 ④太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秦始皇实行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有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全国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秦朝在全国逐渐流行的一种笔画更为简单的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行书 D.隶书
二、填空题
11.公元前 秦国发动大规模统一战争,经过10年征战,公元前 年,
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都城在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国家。
12.秦统一全国后全国通用的文体为 ,后来,又流行一种书写更方便的字体 。
三、 列举题
13.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动脑筋想一想
14.秦始皇是如何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五、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①材料中秦王原名叫什么?材料中的“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②秦王从什么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最终于何时完成了统一。
③秦的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第2课 陈胜吴广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焚书坑儒”发生在
A.商纣王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 D.秦始皇统治时期
2.在“焚书坑儒”事件中,属于焚烧的书包括
A.医药书 B.占卜书 C.儒家著作 D.种植书
3.“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A.统一全国的文化市场 B.打击迷信活动
C.加强思想控制 D.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4.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是
A.修筑万里长城 B.“焚书坑儒” C.修宫殿陵墓 D.实行严酷的刑法
5.秦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
A.咸阳 B.巨鹿 C.大泽乡 D.陈
6.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刑法残酷 D.遇寸误期
7.引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沉重的赋税 ②繁重的徭役 ③严重的灾荒 ④残酷的刑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8.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在位帝王是
A.秦始皇 B.秦二世 C.汉高祖 D.秦孝公
9.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中建立政权,自立为王的是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10.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大败秦军主力的一战是
A.牧野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动者是
A.刘邦和项羽 B.陈胜和吴广 C.王匡和王凤 D.张角
12.在“楚汉之争”中争夺帝位的双方是
A.陈胜与吴广 B.陈胜与刘邦 C.刘邦与项羽 D.项羽与刘秀
二、填空题
13.秦朝沉重的 ,繁重 和残酷 ,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公
元前209年, 和 在 发动起义,起义军在陈建立了
政权,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 投降,秦朝灭亡。
14.公元前207年, 率领一支起义军在 歼灭秦军主力。
三、动脑筋想一想
15.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通过对秦朝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四、材料解析题
16.材料记载:“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阅读后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②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危害性?
17.秦二世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戌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后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是
A.项羽 B.刘彻 C.刘邦 D.刘秀
2.汉武帝在位50多年中,汉朝进入
A.建立初期 B.鼎盛时期 C.上升时期 D.衰落时期
3.按照董仲舒的思想,国家要统一于
A.朝廷 B.上天 C.皇帝 D.丞相
4.太学是古代中国官办的最高学府,开始兴办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5.汉武帝尊崇的治国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6.下列事件中,与汉武帝有关的有
①建立西汉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开发边疆地区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8.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的目的是
A.削弱王国的势力 B.加强王国势力
C.改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D.奖励诸王的子弟
9.最早兴办太学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光武帝
10.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是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刘邦 D.汉武帝
11.汉武帝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有
①允许诸侯王分封子弟 ②兴办太学
③盐铁山中央专营 ④发行五铢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12.汉朝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地区为
A.五岭以南 B.内蒙一带 C.西南夷地区 D.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13.海南岛地区直接归属中国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4.我国古代跨越公元前后的王朝是
A.秦朝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二、填空题
15.西周的都城是 ,东周的都城是 ,秦朝的都城是 。西汉
的都城是 。
16.公元前207年 称帝,建立汉朝。 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17.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它是西汉 统治时期在 兴办的。
18.汉武帝接受儒家学者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汉武帝打败匈奴之后,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 以南(包括海南)的管辖,把
“ ”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三、材料解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汉书》中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请回答:
①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表面理由是什么?实质目的又是什么?
四、简答题
21.简述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五、动脑筋想一想
22.试从目的、方法和结果等方面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汉朝时的西域是指
A.新疆及更西的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青海和新疆地区 D.西藏地区
2.西汉前期,控制着西域地区的是
A.大月氏 B.匈奴 C.犬戎 D.西域都护
3.汉朝决定对匈奴用兵的原因是
A.匈奴骑兵威胁西汉都城长安的安全 B.匈奴贵族残酷压迫掠夺西域各族人民
C.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D.汉民族与匈奴世代结怨
4.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A.光武帝 B.汉明帝 C.汉和帝 D.汉武帝
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
A.进行西域边境探险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传播汉族先进文化 D.开辟丝绸之路
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1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7.张骞通西域后,内地传到西域的先进生产技术有
①铁器制作 ②水稻种植 ③水利工程 ④凿井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西汉政府设置的西域都护职权是管理西域的
①政治 ②军事 ③对外交流 ④保护往来商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0.西汉时, 和 以西, 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说得
广一点,西域也包括 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管理西域的 、 和保护来
往的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至今已 多年了。
三、动脑筋想一想
12.小英同学在一本连环画册上看到如下一段描述: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在平定一次叛乱后非常高兴,庆功宴上赏赐每位武将汗血马一匹,每位文官五铢钱十枚。”你能判断这段材料可信吗?为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汉武帝年号)中为郎(侍从官)。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走)而怨匈奴……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经过)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持汉节不失(但张骞仍然不忘记汉朝的使命)。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殊无限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音乐 能得月氏要领。
——《汉书·张骞传》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说明张骞为什么要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最后为什么又没有成功?
②材料中记述的这次出使西域出发于哪一年?有何历史作用?
③我们应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阳关 B.长安 C.洛阳 D.楼兰
2.西汉时的“丝绸之路”最远通往
A.新疆地区 B.西亚地区 C.欧洲地区 D.非洲地区
3.西汉时期通往西亚和欧洲的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物品是
A.丝绸 B.瓷器 C.铁器 D.印刷品
4.西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广州 B.成都 C.武汉 D.昆明
5.汉朝时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的生产技术主要有
A.丝绸纺织 B.房屋建造 C.漆器工艺 D.铁器制造
6.西汉时,日本列岛上有上百个国家,其中曾派使节到中国来的有
A.十多个 B.二十多个 C.三十多个 D.五十多个
7.有文字记载中日交往开始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8.赠给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币一枚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9.我国最早出使欧洲国家,最终到达波斯湾的使臣是
A.张骞 B.班超 C.卫青 D.甘英
10.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C.同欧洲国家建立联系 D.扫除西域与东汉的交通障碍
11.我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始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2.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一个是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大秦遣使来汉 D.甘英出使大秦
二、填空题
13.西汉时的“丝绸之路”,从 出发,经过 和今 地区,翻
越 通向西亚和 。
14.汉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 到达朝鲜半岛。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的
大量汉代文物中,有汉朝的 制造的漆器。
15.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 国派使臣来到中国的 。东汉
赠给其“ ”金币一枚。
16.公元97年 派部属 出使大秦(即古代的 ),结果只到达
波斯湾。 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
这是中国与 国家第一次直接交往。
三、 列举题
17.列举西汉“丝绸之路”的起至及经过的重要地方。
四、材料解析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据资料记载: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阅读材料后回答:
①材料中提到的时期,中国是什么朝代?
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
③你知道当时欧洲人把中国称为什么吗?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来献象牙、犀角、玳瑁等礼物。”
请回答:
①桓帝延熹九年是哪一年?
②这段材料有什么历史意义?
20.阅读材料:
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今伊拉克境内)。临大海(波斯湾),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赉(带)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后汉书·西域列传》
(原文大意: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来到伊拉克境内,走到海边准备渡海时,安息的船员对甘英说:“这里海面宽阔,遇大风,往来一次需要三年时间,如果风浪小,也要两年,渡海的人一般都要带够三年的粮食。在海上因思念家乡而死的人也很多。”甘英听后,就打消了渡海的念头。)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说明,甘英被班超派遣出使大秦而未到达目的地的原因。
②甘英出使大秦有什么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