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世族融合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官渡之战发生在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
2.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袁绍
3.在官渡之战中作战的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刘备 C.刘备和孙权 D.曹操和黄巾军
4.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漠北战役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5.赤壁之战的三方的主角人物是
A.曹操、袁绍、刘备 B.曹丕、刘备、孙权 C.曹操、孙权、刘备 D.周瑜、刘备、孙权
6.208年,曹操率军南下的目的是
A.镇压黄巾军 B.统一全国 C.与袁绍决战 D.劫持汉献帝
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8.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曹军的基本方法是
A.水攻 B.火攻 C.突然袭击 D.诱敌深入
9.公元220年称帝的人是
A.曹丕 B.孙权 C.刘备 D.曹操
10.三国鼎立时期的“国”的性质是
A.奴隶制诸侯国 B.封建诸侯国 C.统一的封建政权 D.封建割据政权
二、填空题
11.200年的 之战奠定了 统一北方的基础;208年的 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2.220年,曹操之子 胁迫 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 ,
建都 。229年, 正式称帝,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 列举题
13.列举东汉以后的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国者及都城。
四、动脑筋想一想
14.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幅图:诸葛亮领兵攻打魏国,曹操率军迎战。诸葛亮身后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什么地方?
第2课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三国时期,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家是
A.吴国 B.魏国 C.蜀国 D.吴国和蜀国
2.吴国促进江南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有
①引进良种 ②组织军队和百姓开荒屯田
③推广牛耕 ④减免农民的田租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3.三国时期为开发江南作出贡献的有
①北方移民 ②山越族人民 ③南越族人民 ④匈奴族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北方人民大批南迁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过多 B.南方适宜居住 C.躲避北方战乱 D.南方生产条件优越
5.三国时期稻田产量明显提高的地区是
①珠江流域 ②淮河流域 ③长江沿岸 ④太湖周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6.在孙吴政权时期,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
A.织造麻布 B.丝织业 C.制瓷业 D.织造棉布
7.三国时期,能建造乘载两千人大舰船的是
A.魏国 B.吴国 C.蜀国 D.西晋
8.三国时期,造船业中心是
①建业 ②侯官 ③洛阳 ④番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230年,率万人舰队到达台湾的人是
A.孙权 B.诸葛亮 C.卫温 D.周瑜
10.三国时期,吴、蜀两国都特别重视
A.发展造船业 B.发展生产 C.改善民族有关系 D.加强与台湾的联系
1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一度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 B.吴国 C.西晋 D.东晋
12.南朝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
A.健康 B.成都 C.番 D.侯官
二、填空题
13.三国时,吴国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 ,会稽一带出产的 是著名
特产。造船中心是 和 。230年,吴国的 、
率万人乘舰船到过 (今台湾)。
14.刘备死后,丞相 辅助后主 治理蜀国,他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
平原的经济,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 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三、列举题
15.南京号称是中国古代的六朝古都,按时间顺序列出在南京建都的六个王朝。
四、动脑筋想一想
16.三国至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五、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黄龙二年,遣将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但得夷洲千人还。”
——《三国志·吴志》
请回答:
①黄龙二年是哪一年?
②卫温受谁的派遣?
③夷洲是今何地?
④这件事有何作用?
18.阅读材料:
《水经注·江水》中记载:“诸葛亮北伐,以此堰农本(是农业的根本),国之所资(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回答:
①材料中的“此堰”是指什么?
②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3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将选出的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内)
1 2 3 4 5 6 7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少数民族
A.集中在西南 B.集中在西北 C.散居在北方 D.散居在边地
2.从东汉末年起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是
A.匈奴、鲜卑、氐、羯、藏 B.匈奴、鲜卑、氐、羯、羌
C.匈奴、鲜卑、蒙、回、藏 D.匈奴、契丹、氐、蒙、羌
3.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羌族 B.氐族 C.鲜卑族 D.匈奴族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条件是
A.各族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C.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5.北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主要是为了
A.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B.江中都城广大人民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C.躲避平城恶劣气候的不利影响 D.把洛阳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城市
6.北魏孝文帝是
A.鲜卑族人 B.匈奴族人 C.羌族人 D.汉族人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包括
①减轻赋税 ②使用汉语,穿戴汉服
③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联姻 ④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填空题
8.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我国民族分布形成了汉族主要居住在 地区,少数民族
居住在 的格局。从 起,五个少数民族内迁,其中影响最
大的是 。
三、材料解析题
9.阅读材料:
(孝文帝)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北俗之语言”指的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说明孝文帝对语言所作的规定。
四、动脑筋想一想
10.北魏孝文帝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