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9-29 22: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编写:王湘凯老师 审阅:赵芳老师
【课程标准】
1.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2.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了解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等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自主学习】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历史意义
1、原因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火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 中心:_________
后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力:_________ 中心:________ 斗争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各阶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和标志、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成立的意义
1、条件
经济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组织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外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成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重点内容)
党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党的奋斗目标(并简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正确分析国情:(社会性质、革命对象、革命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低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实现标志、合作的方式、政治基础、影响、合作破裂的标志和原因
1、合作原因
共产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现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破裂的标志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成果: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精讲】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的异同?
【合作学习】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群众基础
结 果
【自主检测】
1.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3.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
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4.推动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同共产党合作的事件是:①十月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中共成立 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哪有心神看跑马,正应筹策补亡羊。”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7.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9.“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0.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11.“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上述材料最可能出自
A.中共三大决议 B.国民政府成立宣言 C.国民党一大宣言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12.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广东2005年高考第27题】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徒有其表而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
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3分)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分)
③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