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二年级?
章节名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
计划学时
两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这首诗歌易读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
本课儿歌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习者分析
课改中的孩子们普遍阅读量较大,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在这一前提下,本课教学试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用他们对知识的探索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喜欢表现自己,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够。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1、知识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种天然指南针。体会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展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进行多种多样有趣的朗读,体会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创设情境,配上音乐,做做动作,唱唱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和记忆,这个过程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天然指南针,背诵儿歌,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其他几种天然指南针。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积极的情感能够使整节语文课充满人文魅力。充满童趣的语言,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准备生动有趣、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彩图,欣赏视频,让学生先说说小明怎么了?为什么迷路了?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学习,自主地交流,感受其中乐趣。
二、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看图之后,带着任务读课文,找答案。找到后与同学交流,再帮助图中的小朋友指路。(……我想给第X组的小朋友指路,我看到图中有……)你是根据课文的哪一节这样判断呢?
[尽管课文内容是自然科学,讲课时却不能离开“语文” 的根本。因此,发言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多朗读,如:学生如果想为第一组小朋友指路,回答说太阳挂在南方,影子的方向是北方,教师可以问:“你是从哪一小节知道这个知识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苦读得很有韵律、很有感情,教师就可以说:“你读得真好,再给大家读一遍,我们都学学好吗?”或者:“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感情,给大家教教你的方法行吗?” 如果他读得并不理想,可以说:“谁能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 或者:“听听老师怎么读这一节。” 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同时融入语言文字训练、识字教学(识记生字以多次朗读、多次见面为主要手段),并可自由质疑。如,孩子如果问道:“天然的指南针是什么?” 老师可相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南针”,让孩子们针对生字多读几遍,然后由其他同学讨论解决疑问。再如,学生说到“积雪融化” 那幅图时,可能会出现判断错误,教师可以先让孩子请一猜,积雪融化的一面是南方还是北方,并出示“因为……所以……” 的句式,让孩子们说说他为什么会猜出这样一个结果。我们认为孩子猜错也没关系,课堂中应该给孩子“犯错” 再“改错” 的机会。但这之后一定要适时地指导,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直观的图解,加深他们的印象。
2.解决最初的两幅“课外图”的问题,续写儿歌。
这有两幅图上的疑问,在书中找不到答案。可聪明的小朋友都发现这里“天然的指南针” 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两幅图中的内容也续写进这首诗歌当中?或者,你还知道其他“天然指南针”吗?也可以编成诗歌。
「课文内容之外,是学生展现自己课外知识的机会。续写,即让学生解说了知识,又让他们亲手触碰了“诗歌” 的形式,发挥他们多方面的才智。]
每日积累
课文学完了,大家肯定又发现了不少好词好句,今天想积累哪些呢?互相交流。
[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每天在语文学习中都积累一两个好词句,有助于日后的说写训练。]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出示卡片再次认读四个生字。
2.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分析一下“忠、盏、稠、针” 四个字的结构及笔画位置,分析之后书写,再互相评比。
[写字也同样需要在合作中掌握,在比赛中进步。]
五、课后作业
观察大自然,去发现“天然的指南针”,看谁发现的最多。观察后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课后可让学生对课文中本没有感官经验的内容进行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现代技术,提高效率
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和思维的扩展。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夏日图,创设情境,展示动物图片和有关形声字,播放音乐、动画,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据的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精神,让学生自我发现,实现探究性学习。诵读儿歌,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迷路图
引导观察, 激发兴趣
ppt
很好
课文
显示课文内容,说出天然指南针名称
ppt
很好
小动物图片及词语
看图识字
ppt
很好
“稠稀”字加同偏旁
进一步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ppt
很好
课文动画
进一步熟悉课文
FLASH
很好
文、图、音乐
配乐唱课文,指导背诵
ppt 、MP3
很好
课外天然指南针名称
拓展,认识更多天然指南针
ppt
很好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
活动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指导观察
设置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明为什么会迷路
5分
1.谈话引入
2.播放“迷路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为什么迷路。
2.说一说在生活中怎样辨别方向。
出示迷路图,引导观察, 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创设情镜,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习新知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愿望。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 。
20分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说出为什么迷路。
2.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3.通过“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找出儿歌中的动物词语。
找识字规律。
做游戏
出现相应的图片、生字,配合场景找规律理解课文。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以读代讲,带动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10分
1.播放课文视频,指导朗读。
2.播放《迷路》音乐,带动学生表演。
3.出示迷路图,指导背诵。
1.观看课文视频。
2.配上动作打上节奏课文。
3.看图背诵。
1.播放课文视频。
2.播放音乐。
3.出示迷路图。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乐趣,并通过情境朗读背诵,积累语言,体会儿歌的韵律美。
拓展延伸增加知识
展示各种天然指南针图片,让学生认识
5分
展示画面和词语,指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学生根据展示的画面,认识天然指南针。
出示大量的画面。
通过拓展延伸,充分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七、板书设计: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
学
反
思
这是一篇科学性、知识性非常强的文章,处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识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让孩子觉得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
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如:教学第二段时,教师扮演迷路的小孩,学生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三段,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学生怎样辨别方向;再如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演大树,自我介绍大树指点方向的方法。把枯燥的科学性知识,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太阳”指点方向时,通过当太阳帮迷路的小孩指点方向的游戏中,巧妙地把太阳在早上、傍晚的所指方向蕴含其中,并积累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再如对“忠实”这一词语的理解,在让学生理解“太阳为什么是个忠实的向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值得自己信任、可靠的人和事,使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又如:第三自然段的难点是如何在黑夜里找到北极星,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后,让学生找找儿歌的后半部分,巧妙的把找北极星的方法集于易读易记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中;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学生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如在教学完四种天然指南针后,把它们是怎样准确指点方向归纳为“我会填”,让学生自由说、开火车说、没有发过言的站起来说,全面参与,大面积练习。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第二段的教学时,当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时,一位学生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太阳中午的时候在南边,树的影子正指向北方。此时,我联系以前的课文《动手做做看》,引导学生向书本挑战,让学生怀着“太阳在南边的时候,树的影子真的指向北方吗?”这样的疑问,再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确实如此,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每段的教学中都能让学生提提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使学生主动去获取和处理信息,教师适当点拨。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需要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我充分运用儿童的探索心理,给学生以充分阅读时间和空间,使其读出了个性,读出了精彩,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纷纷把自己已掌握的或自己收集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告知给大家,从而印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课文第5小节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面,化得慢的是南面呢?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口语交际方面我这样进行设计。如:教学第2小节时,我扮演迷路的小孩,学生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3小节时,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大家怎样辨别方向。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里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课文第5小节引发学生讨论:为什么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面,化得慢的是南面呢?在学生有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口语交际方面我这样进行设计。如:教学第2小节时,我扮演迷路的小孩,学生当太阳指点方向;又如:教学第3小节时,让学生当北极星考一考大家怎样辨别方向。
在朗读与背诵发方面,我采用了极有节奏的方法,让学生朗读和背诵,学生一下子就会背诵了。
课件19张PPT。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我迷路了,该怎么办?太阳北极星大树雪s指南针指南针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很能引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观察到。
教学设计
陈 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陈 述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和情趣。
3、了解一些自然常识,学会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自然规律的意识。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
。南北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中午北极星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北方)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北(稠)南方(稀)北方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南稠北稀南北雪特别怕太阳,
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
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
雪化得快雪得化慢稠——稀
南——北
快——慢
南方——北方我不会在野外迷路了谢谢大家北南密疏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发现”。
?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个晴天。
?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好雨伞。
?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已到人间。
?
?
大雁集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
如果你砍倒大树,
就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计算起来方便。
?
如果你捕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圈圈。
一圈就是一岁,
从不把人欺骗。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
留在温暖的庐山。
那又在告诉人们:
这儿曾有寒冷的冰川……
?
大自然的语言呵,
真是妙不可言:
懒汉永远看不懂,
粗心的人怎么能发现?
?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教学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4)冬天里,沟渠里的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辨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从学生的辩论中,我发现了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也能完整地表达,我们应该给他们创设这样的机会,从中学生展示了自我,老师也会得到意外的收获。?2、课件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的应用,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展。3、教师、学生有点拘谨,影响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