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用,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上学期学了《黄山奇石》,还记得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呢?(因为长得像桃子,所以叫仙桃石)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就像从天上飞下来,落在悬崖上的一块石头,它叫飞来石。但你知道吗?其实它们是同一块石头哦。当罗老师去黄山的时候,听到同伴这么说,我的反应也跟你们一样,非常惊讶。“这是真的吗?”我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直到我见到了一篇课文,我才真正地打消了我心中的怀疑。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顺句子。
思考:“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2、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下昨天学的生字。开始生词记忆考验了,你准备好了吗?
3、好,让我们回到课文,谁来说说,“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看到我画的画,班上的同学有什么反应?
哈哈大笑是怎样的笑?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请你来读读他们的话,在第几段?(第三、四段)
你感受到了他的语气吗?让我们用这种语气一起读读。
好,我们继续看。罗老师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当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
为什么你们的语气这么肯定、这么理直气壮?
(因为我们觉得杨桃不像五角星。)
5、可是,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请你在文中用
波浪线画出这个句子。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原来是因为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那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我们一起来读读我怎么画杨桃的这个句子。请你在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形容我画杨桃的词。(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造句。
6、没想到,我自认为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来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的不理解和嘲笑。那是,有一个人,他并没有嘲笑我,他是那老师见到“我”画的杨桃后,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在文中找找。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7、我们看看这个词,“审视”,你能解释下它的意思吗?
(认真、仔细地观察)
8、好,请你在座位上审视一下这个杨桃。请你说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呃,明明是同一个杨桃,怎么你们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呢?
好,文中的老师呢,请了几个同学到我的座位上审视讲台上的杨桃。同学来到了我的座位上,他们有什么反应呢?我请个同学来配合我读一读。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师问:你为什么会读得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罗老师还是当老师,你们当同学。我看很多同学也读得吞吞吐吐,还读得很小声。这样读,说明你的内心的感受如何?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说明“我”的不好意思、心虚、愧疚;因为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确实是像五角星。)
还有什么原因,会让你读得吞吞吐吐、断断续续?(仔细观察句子;或进行对比:为什么一样的文字,读出来的感觉不一样呢?)
标点符号,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眼睛。这里需要读得断断续续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省略号,表示语气的不连贯。我们在理解文章的时候,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也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理解文章,读懂句子的语气。
9.现在,请你们对比两段话,同桌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同学,读读这两段话,注意读出这两段话不同的语气。
请两组同桌来分别读一读。(读第一段对话;读第二段对话)
哪组同桌能一气呵成,把这两段对话都读完,读出不同的语气。
好,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我请女生当老师,男生当同学。
10.看到同学们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知道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原因,看到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老师的神情也从严肃变得高兴了。请你在文中找找描写老师表情的这个词,并圈出来。谁来做做和颜悦色这个表情?
我们一起来做做和颜悦色这个表情。我看XX做得很高兴,请你带着这个表情读读这段话。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请你们也带着和颜悦色的表情来读读这段话。
哇,这段话写得真好,罗老师也深受启发。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段让作者终生难忘的教诲。
三、拓展延伸。
好,现在请小组们相互说说,生活中你是否遇到类似“画杨桃”的事例,或者也可以说说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好,学习完这篇课文,罗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与别人意见不同或者在你不理解别人的想法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也许你就会理解他人。最后,老师有首诗《题西林壁》希望大家能够积累。诗人苏轼在去庐山游玩时发现,从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来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课件14张PPT。13.画杨桃仙桃石飞来石13.画杨桃 自由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思考:“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靠近而且班级倒茶审视一页纸严肃
半晌抢答笑嘻嘻和颜悦色教诲哈哈大笑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我”画的杨桃,班上同学有什么反应?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好——笑!”“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默读5—16段,思考:老师见到“我”画的杨桃后,是怎么做的呢?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同桌分角色扮演,注意读出两段话不同的语气。
“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和颜悦色 请你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例或者说说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