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青春风采 教案(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服装,是衣服、鞋、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很早就懂得把身边的一些材料做成“衣服”用来护身,保护脆弱的身体免于天气与环境的伤害。而在现代社会,服装除了保护的功能外,更是人们装饰、美化自己的必需品,是展现一个人身份地位、生活态度、气质魅力的最佳物品。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服装的基本知识,懂得服装的功用,树立正确的服装审美观念,学会一定的服装搭配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搭配服饰,通过着装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气质和修养,展现一个青春少年的风采。
在教学上,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了解服装的功用、类别、展示装等基本知识,探讨着装要注意场合和正确的审美取向;第二课时是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和综合搭配知识,懂得着装的得体、美观不在于名牌和价格,而在于搭配恰当教学设计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出问题,再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展开学习和讨论,把看、想、说、练和分析、评论、设计、实践、展示等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巧能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更实际的应用,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都能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服装有了一些基本认识,已经开始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对着装有较浓的兴趣,有意识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服饰来装扮自己,但在对服装的认知和穿着搭配方法、技巧上还有欠缺。着装上往往“跟着感觉走”,效果不佳,还特别容易受周围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穿衣打扮不伦不类,往往与年龄、气质不相符,甚至出现“怪、丑、露”的现象,背离了健康、阳光、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形象。
因此,在本课教学上,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服装知识和搭配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在内心愿意树立起一个健康、阳光和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形象。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服装的基本知识,认识服装与人的关系,学会基本的服装搭配方法与技巧。
2.通过讨论、分析、欣赏、探究等方法认识服装,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搭配服饰,提升自己的形象和气质。
3.对着装能有正确的认知,提升着装的审美品位,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健康、阳光、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形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服装搭配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学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服饰的搭配,提升着装的审美品位。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打印的服装线稿作业纸、实物投影仪等。
2.学具:收集到的喜欢的服装图片、彩笔。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图激趣,提出问题,导入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提问:“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们爱美吗?你觉得怎样可以让自己好看一些?”让学生欣赏几组人物不同着装的效果图片,请学生说说这些着装是否漂亮,这些不同的服装使同一个穿着者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觉。
2.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3.教师活动:提问:“这说明服饰对人有什么影响?你会穿衣’吗?你觉得自己平时的着装穿出你的风采了吗?”导入课题:《青春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着装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服装对人的巨大影响,再转入对学生的追问“你会‘穿衣’吗?你觉得自己平时的着装穿出你的风采了吗?”,引发学生对着装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欲望。导入部分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学为生活所用的美术教学观。
(二)欣赏探究,了解新知(预计用时27分钟)
1.欣赏探讨,了解服装的功能。
(1)教师活动:提问“刚才我们从几组不同的着装中感受到了服饰对人的影响,那服饰具体有哪些功能呢?人类最开始的服饰是怎样的?它的功能是什么?相比之下,现代服饰又有了哪些变化和发展?”
(2)教师小结:“服装的功能变化总体趋势是由最开始的取暖、遮羞为主,逐渐转向装饰和审美。”
2.问题引导,欣赏认知,认识服装的类别。
(1)教师活动:请学生说说知道的服装名称,思考一下,它们是怎么分类的。
(2)学生活动:尝试分类。
类别一:按照性别可分为男装和女装。
类别二:按年龄可分为婴儿装、儿童装、青年装、中年装、老年装等。
类别三:按季节可分为春装、夏装、秋裝、冬装。
类别四:按穿着的场合和功能可分为职业装、制服、休闲服、家居服、校服等。
3.讨论探究,认识着装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活动:提问:“在学校我们一般都穿校服,如果要参加婚宴或者晚宴,你觉得穿校服合适吗?这说明在着装上要注意什么问题?”
(2)学生活动:发言、讨论
(3)教师活动:小结:“要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适当的服饰。着装不仅要注重方便、美观,更要注意场合和礼仪,它是一个人礼节和修养的展现
4.欣赏认知,了解展示装的特点和设计理念、创意灵感。
(1)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设置问题:“这一组服装与我们前面看到的服装感觉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2)学生活动:思考、发言
(3)教师活动:小结:“这是展示装,是由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理念和思潮的服装,并通过音乐、灯光、模特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展示。与我们平常穿的成衣有一些差别,实用功能减弱,主要是表达一些观念和创意。”
(4)教师活动:请学生欣赏一组关于反思战争的展示装和一组保护动物的展示装,了解服装设计师的创意灵感来源。
(5)教师活动:小结:“服装不仅具有修饰形体、展示形象的作用,还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思想。”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了解服装的功能、类别、展示装的特点和创意等知识。教学上将欣赏、思考和分析结合起来,既考虑到学生认知的问题,又考虑到他们理解的问题。探讨着装的场合的话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着装要注意场合。这是礼仪,也是修养。
(三)展示图片,介绍自己收集的服装(预计用时6分钟)
教师活动: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服装图片,用以上所学的服装知识介绍类别、适合的场合和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服装的类别、适合的场合、自己喜欢的理由等方面介绍自己收集的服装图片,一方面是回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学以致用
(四)思考讨论(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你希望你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树立一个这样的形象,你觉得在着装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这个话题是在学生经过前面学习后有新的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着装进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必要的铺垫。
(五)教师总结(预计用时1分钟)
教师活动:小结:“服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展示自己形象、体现自己审美品位和人生修养的重要载体。”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合理的着装不仅可以美化自己,更可以展示自己健康阳光的形象,体现自己的品位和修养。
第二课时
(一)话题讨论,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提问:“怎样的着装才算好?是不是满身名牌就好呢?着装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活动:发言、讨论
3.教师活动:提问:“着装的关键在于服饰的搭配。你会搭配吗?服饰怎样搭配才好呢?”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此话题的探讨一方面是对有些学生过分追求名牌,认为只有名牌才能穿出好效果的不当观念的一种纠正;另外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着装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搭配从而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了解服装搭配的知识(预计用时32分钟)
1.了解服饰搭配有哪些方面。
(1)教师活动:提问:“服饰需要搭配,那么服饰又有哪些搭配呢?”
(2)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言。
(3)教师活动:小结:“服饰的搭配有‘款式搭配’‘色彩搭配’‘花色搭配、材质搭配’配饰搭配’等。而在所有搭配中,最容易产生影响的是色彩搭配。”
2.尝试练习,欣赏、分析、学习服装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1)教师活动:请学生试一试,给打印的服装线稿搭配上颜色。
(2)教师活动:提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搭配颜色?你觉得自己搭配的色彩好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学生活动:进行介绍。
(4)教师活动:小结:“服装色彩搭配的原则是和谐统一。服装搭配应从服装的整体色彩考虑,不仅要关注服装还要关注帽子、围巾、腰带、鞋、包等配饰。要确立一种主色作为服装的基础色调,用配饰作小面积的点缀,既保证了整体的协调,又体现出个性。”
(利用色相环介绍色彩小知识:色相环中相邻的几个颜色称之为相似色;相对的颜色称之为对比色;同一个区域内,色相相同、明度不同的称之为同类色。)
(5)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请学生辨一辨:“这几组服装的色彩搭配怎么样?根据刚才学习的色彩小知识,辨一辨这几组服装分别属于什么色彩搭配。”
(6)学生活动:交流、发言。
(7)教师活动:小结:“暖色调给人热烈、活泼的感觉;冷色调给人清爽、冷静的感觉;无彩色调给人严肃、沉稳的感觉;对比色调能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醒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要想办法取得协调。”介绍取得对比色协调的方法:①拉开对比色面积,增大一种色彩面积,减小另种色彩面积;②减弱两种色彩的纯度;③利用黑、白、灰等中性色来协调。
(8)教师活动: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再给服装线稿搭配颜色
(9)学生活动:从色调、搭配的心得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作品。
3.了解不同特点的人色彩搭配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活动:提问:“一个个子娇小的人和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在色彩搭配上需不需要有所不同?你有什么经验吗?”
小结:“个子娇小的人适合穿着明度较高的浅色调衣服:身材高大的人适合穿着明度较低的深色调衣服。”
4.学习服装的其他搭配方法和技巧。
(1)教师活动:提问:“服裝的搭配除了色彩搭配,其他搭配也很重要,对于其他搭配你有什么心得,请介绍一下。
(2)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服装搭配方法和技巧
(3)教师活动补充和总结:“服装的搭配还有款式搭配。款式搭配上,形可以上下错开,形成对比。例如:上紧下松,上短下长;或者上松下紧,上长下短等。花色搭配上,花色不要太多、太杂。搭配上要有一定的整体对比,比如:花色和纯色搭配等。另外,还要注意饰品搭配和材质搭配。”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通过讨论、分析、欣赏、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服装的色彩搭配和综合搭配等知方法和技巧。其中服装的色彩搭配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能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与技巧,教学中安排了两次练习,一次是让学生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以往的经验来搭配颜色,一次是在学习了色彩搭配知识后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多次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三)欣赏同龄人的服装搭配效果(预计用时3分钟)
学生活动:欣赏同龄人的服装搭配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一方面学习同龄人在服装搭配上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回顾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四)布置服装搭配练习(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请学生根据两节课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这个暑假搭配一套去旅游的服饰
作业要求
(1)要根据旅游的实际情况选择服饰。
(2)搭配上要注意色彩、花色等方面的协调。
(3)服饰搭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气质,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导入环节
1.本课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因此导入时最好从生活中引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
2.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运用图片,展示一个学生穿校服和平常体闲服的两种效果,请学生说说服装给人有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导入课题。
3.第二课时的导入可以采用欣赏评论的方式:先展示街头行人的服装,然后请学生评一评,说说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服饰的搭配十分重要,从而导入课题。
(二)实施环节
1.服装、着装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有一定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一味唱“独角戏”,要善于通过问题,把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引导出来,以开放性的态度进行讨论,经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对学生以前的经验进行修正或补充。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服装、着装的认识和理解。
2.这节课的主题是青春风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图片的选择、问题的引导等要能够体现中学生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阳光、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形象。
(三)作业环节
1.第二课时作业的设计需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服装的色彩搭配,在课内完成,建议通过给服装线稿填色的方式来练习;另一部分是整体的服装搭配,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所以建议让学生回家完成,学生只要以照片形式发给教师就可以了,而这个作业的展示、点评可以放在后面一节课。
2.作业的设置最好设定一个情景,在特定的情景中来搭配服饰,既能体现学生对着装场合的考虑,又能把服装搭配的方法和技巧结合起来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