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国书法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沿着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这根主线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了解书法点画章法等。以“永”字为代表,剖析书法结构,解析《兰亭序》的点画、章法及情感美,从书法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双向赏析,让学生掌握欣赏书法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其他书法作品当中,最后向书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拓展延伸。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
从文字的发端—甲骨文至唐代的草书作品欣赏,展示不同面貌的书法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怀素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这种编排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中国书法作品。
(二)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之美
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要从外在美的形式上去分析,更要剖析书法的内涵结构。本课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欣赏各类书法作品,并能表达自我的情感,从内容中了解书法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中国书法整体属高雅艺术,八年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会有较大差异,这个差异既有个体上的,也有整体上的,个体上是有无接触学习过,整体上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异。因此,本课的设计既有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也有深入解析的部分;既要顾及书法功底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尚未接触过书法的学生,让学生在有选择的不同层次下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外在与内在之美,掌握欣赏评述书法艺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书法表现形式构成的要素,体会书法所表达的内涵。
难点:理解书法艺术的内在情感美,并能达成共鸣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兰亭序》作品图片、《祭侄文稿》作品图片、《黄州寒食帖》作品图片。
2.学具:纸、笔。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1分钟)
教师活动:导入语:“汉字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字它除了记录事件、传达信息之外,还有一项功能,就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享誉国内外。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门艺术。”揭题:《中国书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地位,以及它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二)理清脉络(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活动: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的风格特点,让学生简单了解书法的演变史。
2.学生活动:进行猜字活动
3.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各类书体的代表作、代表作者及代表风格组合,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以及发展演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中国书法作品。
(三)深入教学(预计用时14分钟)
1.教师活动:出示“天下三大行书”,介绍《兰亭序》,出示放大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放《兰亭序》复制版)。解析“永字八法”,并以动态形式呈现。
2.学生活动:寻找画面中21个“之”字,并说出不一样的地方和所呈现的美。
3.教师活动:总结点画美。
4.教师活动:分析画面的整体结构形式,寻找出“大小”“高低”“粗细”“行楷”“疏密”“曲直”等形态,突出画面“章法美”。
5.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细细阅读《兰亭序》,寻找里面有关季节、天气、风景、心情等的字词、语句,突出作品内在的“情感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点画、章法等外在美的形式有较深的印象,通过对作者字里行间的解读,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美产生共鸣。
(四)探究评述(预计用时15分钟)
1.教师活动:让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对《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进行研究并展开评述。
2.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评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合作探究与评述,让学生掌握欣赏书法艺术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通过图片展示书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2.教师活动: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书法艺术。”“寻找你最喜欢的书法艺术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谈一谈,你将对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做出哪些努力。”
【设计意图】书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具有时代性与发展性。三个问题呈递进式,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有选择性地进行回答,也可在课后通过相关途径查阅资料再思考反馈。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图片导入,展示现代生活中的“书法元素”,突出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任务驱动,倡导学生自主探究。
2.视频导入,播放中国书法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感受中国书法的社会地位与独特魅力,激发学生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二)实施环节
1.任务驱动: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点(需要与书法有关联),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书法学习中,边讨论、边总结、边表达。
2.“三大行书”的展示顺序可以因学生的兴趣而定,关注学生最感兴趣的作品,并请他们阐释理由;通过学生的阐述,教师抽丝剥茧,直至让学生了解欣赏书法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