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易错点拨】中考科学二轮备考11: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易错点拨】中考科学二轮备考11: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4-12 16:07:32

文档简介

易错专练11: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易错点一:对粒子概念理解不清致错
典例: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之间空隙较大,原子之间空隙较小
跟踪训练:[2018·呼和浩特]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的原子
易错点二:对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清致错
典例: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2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D.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跟踪训练:在化学符号①NO2②2CO ③Ca2+④H2O2⑤2OH-⑥SO4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⑥ D.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④
典例: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如图所示)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_(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一、选择题
1. 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
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
2.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B.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C.硼氢化钠由一个钠元素、一个硼元素和四个氢元素组成
D.含2个氢分子
3.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原子、离子、电子都能构成物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C.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距变小 D.氯化钠晶体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
①Cu  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5. 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①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 ②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③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④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1世
6.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知识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7. 跟铵根离子(N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OH- B.LiF C.H2O D.Na+
8. 化学上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9.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和细胞内部的运动情况。下列关于荧光技术运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A.可探知生物体内分子的运动情况
B.可看到原子的运动情况以及构成原子的微粒
C.可看到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及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D.可看到癌细胞的成长、转移等具体过程
10.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能生成氧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1.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H2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由Na和K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2.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2018·威海]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分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15.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16.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3SO2 ②Mg2+ ③CO2 ④ uSO4 ⑤O2- 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19.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a、b是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
a
b
c
d
A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铁锅生锈
蔗糖溶解
B
单质
化合物
C60
纯净的空气
C
金属
非金属
Cu
P
D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食盐溶液
20.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二、非选择题
21.小明在实验室中把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水就变成蓝色。旁边的小刚问: “这是什么原因呢?”小明和小刚讨论了一下,提出了三个假设。
(1)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使水呈蓝色;
(2)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使水呈蓝色;还有一个可能的假设,请你替小明和小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硫酸溶液中也含有硫酸根离子。他和小刚在实验室内走了一圈,找到了盛硫酸溶液的试剂瓶,发现硫酸是无色的。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也查阅了一份资料,了解到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均含有铜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硝酸钠溶液含有硝酸根离子。他于是马上到实验室观察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铜、硝酸铜溶液的颜色。基于这些溶液的颜色,他可作出一个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
22.[2018·衢州]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_________。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①④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中④显+7价,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
(3)③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
(2)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_______(选填A、B、C、D或E)。
26.[2018·嘉兴]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_________。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3)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丙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的。
27.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29.近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
(1)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________克。
(2)碳酸饮料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摄入量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不能超过85毫克。某种体积250毫升的罐装饮料,含咖啡因的质量分数为0.02%。若某同学一天喝了2罐这种饮料,则他摄入的咖啡因有________毫克 (该饮料密度约为1g/mL)。
(3)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________。(可多选)
A.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30.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科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个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1.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如图所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图中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为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2.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试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
(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由该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35.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
36.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________个氢原子。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有解答过程)
37.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的常用添加剂之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求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易错专练11: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易错点一:对粒子概念理解不清致错
典例: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之间空隙较大,原子之间空隙较小
【错解】选B
【析错】误以为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原子;误以为原子组成分子,所以分子间空隙大。
【正解】选D
跟踪训练:[2018·呼和浩特]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
微粒中的质子数不同
B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冰和水都含有相同的原子
【解析】 Fe、Fe2+、Fe3+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微粒中所含电子数不同;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氢气、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含有相同的分子。
易错点二:对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理解不清致错
典例: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2个钠元素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D.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错解】选BCD
【正解】选A
跟踪训练:在化学符号①NO2②2CO ③Ca2+④H2O2⑤2OH-⑥SO4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⑥ D.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④
典例: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如图所示)后,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好碰到金原子就被弹了回来
跟踪训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_______(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乙 (2)ABD
一、选择题
1. 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HCl也是由离子构成的
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
2. 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B.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C.硼氢化钠由一个钠元素、一个硼元素和四个氢元素组成
D.含2个氢分子
3.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分子、原子、离子、电子都能构成物质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C.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距变小 D.氯化钠晶体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4.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C )
①Cu  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5. 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C )
①氧元素发生了改变??????????????? ? ②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③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④与水分子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1世
6.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知识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B )
A.甲
B.乙
C.丙
D.丁
7. 跟铵根离子(N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D )
A.OH- B.LiF C.H2O D.Na+
8. 化学上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C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9.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到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和细胞内部的运动情况。下列关于荧光技术运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21·cn·jy·com
A.可探知生物体内分子的运动情况 B.可看到原子的运动情况以及构成原子的微粒
C.可看到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及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D.可看到癌细胞的成长、转移等具体过程
10.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D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氧气,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不能生成氧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1.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H2S、H2O、H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分子
B.H2SO3和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由Na和K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钠元素和钾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2.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D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所以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2018·威海]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14.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C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分子
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15.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 D )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16.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①3SO2 ②Mg2+ ③CO2 ④ uSO4 ⑤O2- ⑥H2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③⑥
19.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a、b是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B )
a
b
c
d
A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铁锅生锈
蔗糖溶解
B
单质
化合物
C60
纯净的空气
C
金属
非金属
Cu
P
D
纯净物
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食盐溶液
20.某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图甲是该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圆饼图,图乙为该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据图分析,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元素A、B、C分别表示碳、氢、氧
B.该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为CH6O2
C.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D.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05
二、非选择题
21.小明在实验室中把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水就变成蓝色。旁边的小刚问: “这是什么原因呢?”小明和小刚讨论了一下,提出了三个假设。
(1)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使水呈蓝色;
(2)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使水呈蓝色;还有一个可能的假设,请你替小明和小刚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查阅了资料,了解到硫酸溶液中也含有硫酸根离子。他和小刚在实验室内走了一圈,找到了盛硫酸溶液的试剂瓶,发现硫酸是无色的。于是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也查阅了一份资料,了解到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中均含有铜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硝酸钠溶液含有硝酸根离子。他于是马上到实验室观察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铜、硝酸铜溶液的颜色。基于这些溶液的颜色,他可作出一个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以得出结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
答案:(1)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同使水呈蓝色;
(2)可能是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使水呈蓝色;不是硫酸铜中的硫酸根离子使水呈蓝色。
(3)若氯化钠、硝酸钠溶液均不呈蓝色,氯化铜、硝酸铜溶液均呈蓝色。
22.[2018·衢州]一款名为“史莱姆”的水晶泥玩具,其主要成分是普通胶水、硼砂晶体和水。查阅资料知道:①硼砂晶体(Na2B4O7·10H2O)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②人体若摄入过多的硼,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1)硼砂(Na2B4O7)中硼(B)元素的化合价为__+3__。
(2)请至少写出一条关于硼砂晶体的物理性质:__白色固体(或易溶于水)__。
2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__BC__。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分子种类(合理即可)__有关。
(3)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__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更快__。
2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四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__①③④__(填序号)。
(2)①④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中④显+7价,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NaClO4__。
(3)③处元素和②处元素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MgS__。
2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单质__。
(2)B点表示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FeO__。
(3)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__E__(选填A、B、C、D或E)。
26.[2018·嘉兴]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宏观事物。如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它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图中①代表__地核__。
(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如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电子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3)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如图丙为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磁体周围的磁场强弱是通过__磁感线的疏密程度__来描述的。
27.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蘸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答案:(1)会 (2)会
(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意思对即可)
(4)不存在
2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原子__,②表示的是__分子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29.近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控制。
(1)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2.3克。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________克。
(2)碳酸饮料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摄入量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不能超过85毫克。某种体积250毫升的罐装饮料,含咖啡因的质量分数为0.02%。若某同学一天喝了2罐这种饮料,则他摄入的咖啡因有________毫克 (该饮料密度约为1g/mL)。
(3)了解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后,当你在选购食品时应该________。(可多选)
A.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B.尽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以保证口味
C.多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21世纪教育网精品科学工作室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答案:(1)5.85? (2)100? (3)A、C
30.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科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3个__NH3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CD__(填字母符号)。
(2)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为__27∶14__;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5O2+4NH36H2O+4NO__。
31.自然界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如图所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分子、原子、离子__等。
(2)图中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__乙醇__,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__汞__;属于碱的是__氨水__,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的操作是__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__。
(3)如图所示为硫酸铜溶液与锌粒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变化示意图。
反应中过量的物质是__CuSO4__(写化学式)。
32.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试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85.0
平均值
45.0
m
(1)表格中m= ;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1)85 (2)9:8 (3)27
3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H2O 
(2)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3:22 。(填最简整数比)
(3)由该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人体中骨骼与牙齿的重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_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
(已知: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
答案:(1)四 (2)二氧化碳 (3)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35.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
答案:(1)
(2)氧分子和氮分子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36.“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________个氢原子。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有解答过程)
答案:(1)纯净物 (2)19
(3)解: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2)=9∶2。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7%。
答: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2;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6.7%。
37.如图是市售某品牌牙膏包装盒上的部分说明。其主要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Na2PO3F)是牙膏的常用添加剂之一,实验表明牙膏中单氟磷酸钠的质量分数达到0.76%~0.80%时,防龋齿的效果较好。(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二位)
(1)求单氟磷酸钠中F元素的质量分数。
(2)通过计算判断,该牙膏是否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
答案:(1)w(F)=×100%=×100%=13.19%。
(2)m(Na2PO3F)=114×10-3g÷(×100%)
=0.864g,w(Na2PO3F)=×100%≈0.79%,介于0.76%与0.80%之间,故该牙膏有较好的防龋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