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插图的艺术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插图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以及文字与图像的互补性的应用价值。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学习为文学作品设计创作插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插图作品的艺术性,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情怀。
2学情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的内容是认识插图艺术的特征,学习为文学作品尝试创作一幅插图,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对课文文字的理解程度。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优秀的插图不仅可以增加读者阅读书籍的兴趣,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还可以把书籍的可读性与可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书籍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得到审美的享受。
本课学习集语文知识和美术知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造型意识和应用价值,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实际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欣赏到课本提供的表现形式多样的文学书籍插图的作品,认识到插图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素描的、水墨的、水彩的、版画的、油画的等,也认识到很多体裁的文学书籍都可以为之配上插图,如小说、童话、诗歌等。从学过的语文课本里选出一篇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为之作插图,即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经典文学作品优秀插图,认识插图的表现形式、方法和艺术价值;综合美术知识,结合语文课文的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插图,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锻炼绘画的综合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认识文字与图像在文学作品中的互补性和插图在文学作品中的价值;插图作品的独特创意及形象造型的艺术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读书导入,感受文学与美术的艺术性。
的是什么书中的段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本书给学生传看,让学生感受两个版本的不同。
教师就直观性提问题,学生当场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文字与图像的内在联系。
活动2【讲授】讲授
2、欣赏优秀的插图作品
欣赏课本提供的插图作品,引导学生对某一幅插图作品进行评述。
教师阶段小结。
合作学习,发表自己对插图作品研究探索的结果。
学生讨论、发言。
掌握插图设计的方法步骤:
教师出示自己所作的插图范作,讲解创作的过程:
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非常喜欢的一篇文学作品作插图的依据;找出文章描写比较精彩的情景作插图的文字脚本;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插图的文字脚本;根据文字脚本进行插图的形象构思;把构思用绘画工具画在纸面上;对作品进行着色加工,直至满意完成。
活动3【活动】活动
简要复习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知识;指导学生选择需要作插图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插图草图创作;对插图进行勾线或上色;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活动4【练习】练习
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多练字、写字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
活动5【作业】作业
创作一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