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册专项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下册专项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2 19: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
1.《草原》的作者是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描绘了 和 ,表达了 。本文按
的顺序,描绘了 、 、 、 这几幅画面。
2. “蒙汉情深何任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 ,点明
了 。
3.《白杨》一文按照 顺序,表面上写 ,实
际上是要写 ,作者借白杨树的 的品质,来
比喻边疆建设者的 的精神,这是 的写法。
爸爸的神情一直在变化:出神—— 。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意思
是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指 。几棵小树指 。爸爸微笑是因
为 。
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的生活。
不同的是 代的《牧童》描绘了 图, 代的《舟过安仁》
描绘的 的场景,而 代 的《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
画面。 《清平乐 ·村居》中词牌名是 ,题目
是 。
2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 的自传小说《 》的序言,作者围绕骆
驼队,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 、 、
、 这四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之情。
7.《祖父的园子》选自 的《 》。
8.《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 作家 ,本文按照 的写法,记叙了自己在
童年时发现了 的规律,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 。
9.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风险”这句话讲出了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
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
结果被烧死。)
10. 《杨氏之子》选自 朝 的《 》,本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
一是 。二是杨氏之子 。
11.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 写的。本课的主要人物是 国的
和 国的 ,楚王仗着自己 ,想乘机 晏子,显显楚
国的 。于是三次侮辱晏子,分别是 、 、 结果
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本文写出了晏子的 和他
高超的 艺术。
12.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作家 的《 》,课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
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 的动人情景,表现了 真挚情谊,赞
3
扬了 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是:首先都是用
开头,然后把 ,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以 结尾。
4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
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本
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草原美景、热情远迎、激情相见、盛情款待、深情话别这几幅
画面。
2. “蒙汉情深何任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
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仍然谈兴正浓,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
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白杨》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表面上写白杨树,实际上是要写边疆的建设者,作者
借白杨树的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质,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建设边
疆、奉献边疆的精神,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中爸爸的神情一直发生着变化:出神—
—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4.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爸爸自己已
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老一代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爸爸微笑是因
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5.读了这三首古诗词,我发现他们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
虑的生活。不同的是唐代吕岩的《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宋代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
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清平乐·村居》中词牌名是清平乐,题目是村居。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围绕骆驼队,在文
5
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铃铛的用处、想剪骆驼
毛、问骆驼的去向,这四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深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7.《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了自己在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若渴、探究精神和
大胆的想象。
9.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
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某些真实情况。世界上的重大发现, 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 不
习惯, 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 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作者用幽默和自嘲的方式,
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
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
以否定的形式婉转的回答,显得幽默有礼貌。
10.《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本课的主要人物是楚国的楚王和齐国
的晏子,楚王仗着自己国力强大,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于是三次侮辱晏子,
分别是身材矮小、没人才、没出息,结果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
严。本文写出了晏子的沉着机智、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12.《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描写了 1958 年中国人民
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
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
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是: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
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