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下列人体感觉与相应感受器匹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听觉——前庭和半规管 B.视觉——视网膜
C.味觉——味蕾 D.嗅觉——嗅黏膜
2.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3.(2017济宁)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4.(2017海南)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耳蜗 C.听小骨 D.鼓膜
5.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途径为:角膜→晶状体→房水→玻璃体
B.因为瞳孔可以放大与缩小,所以人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C.声波引起振动,在内耳中传导顺序为:前庭→耳蜗→半规管
D.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吞咽可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6.(2018青岛)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
B.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
C.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
D.遇到巨大声响时,可张嘴、堵耳以保护鼓膜
7.(2017连云港)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当人进入花房时,顿感花香扑鼻,可过一段时间后闻不到花香了。这是因为( )
A.花的香味小了 B.嗅觉能力减弱
C.嗅觉有适应性 D.时间长了人不感兴趣
二、提升练习
9.(2018济宁)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10.盲人“阅读”盲文时,首先能够感觉到文字信息的是( )
A.痛觉 B.触觉 C.嗅觉 D.味觉
11.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下列对皮肤温度感受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皮肤对冷和温的感受是由相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B.皮肤对冷和温的感受是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
C.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做温感受器
D.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做冷感受器
12.(2015黑龙江安达)昕到巨大声 响时,要迅速张口,其目的是( )
A.防止声响从口腔进入,听不清楚
B.防止鼓膜内外音响度不同,听不准确
C.防止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损伤鼓膜
D.防止脑震荡
13.(2017连云港)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____________,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__________,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14.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小刚利用一绘图笔在小明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明蒙上眼睛后,小刚用针轻轻触动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明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明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1)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感觉到针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说明,人体不同部位的敏感程度不同,这种敏感性的差别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_______________。
15.(2018泰安)男孩路经某处时,听见犬吠快速逃离。请据图回答:
(1)男孩听见大吠快速奔跑,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的[ ] ___________([ ]中填图中结构代码,横线上填相应结构的名称,以下均同);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奔跑过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
(2)图中背景有“提防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 ] ___________调节功能异常。视力正常的人看见“提防恶犬”的告示绕道避开恶犬,该反射的类型是___________,因为与___________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 习题答案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答案】B
【解析】耳结构中的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引发近视,A正确;发生近视的人可以通过配戴凹透镜矫正视力,B正确;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鼓膜受损,C正确;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错误。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解析】人的听觉感受器是[6]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错误;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鼓膜,B正确;晕车与[4]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正确;错误用药致聋属于神经性耳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D正确。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1)听觉感受器 听觉中枢 (2)鼓膜 (3)①②④
【解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鼓膜,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3)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正确的做法有: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堵耳、闭口。
14.【答案】(1)指尖
(2)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3)相应部位在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 非敏感部位
(1)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7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2)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11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9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3)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 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15.【答案】(1)反射弧 [2]耳蜗 大脑皮层 肾上腺素 (2)[5]晶状体 条件反射 语音文字(语言中枢)
【解析】(1)男孩听见犬吠快速奔跑,完成该反应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2]耳蜗;发出指令使男孩做出奔跑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奔跑过程中,促使男孩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2)图中背景有“提防恶犬”的告示,但该男孩却因近视没有看清。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眼球中的[5]晶状体调节功能异常。视力正常的人看见“提防恶犬”的告示绕道避开恶犬,该反射的类型是条件反射,因为与语音文字有关,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第2课时
章
12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2.理解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3.说出嗅觉、味觉、触觉、温度觉的形成过程及意义。
4 知道触觉的定义。
5.知道温度觉的定义,会实施探究活动并总结归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耳的结构”立体模型组装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
2.通过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培养学生全面去看事物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
1.耳的结构与功能
2.知道触觉的定义、知道温度觉的定义
难点
1.耳的结构
2.实施探究活动并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这些图分别涉及了哪些感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温度觉等】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二、耳是接收声音刺激的听觉器官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结构也就主要表现出与接受声音刺激相适应的特征。
1.耳的结构
(1)外耳
①耳廓:收集外界的声波。
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郭后边,就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得更大了,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②外耳道:将声波传送到中耳,外耳道的皮肤上有一些腺体,其分泌物与灰尘等一起形成耳垢。
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则立即会觉得外边传来的声音变小或听不到了,这就是因为外耳道有传送声波的作用。
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阻挡作用。
(2)中耳
①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位于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在掏耳垢时注意不要伤到鼓膜。
②鼓室:在鼓膜里面是一个腔,名为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③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其中锤骨的一个小突起连接在鼓膜中心,镫骨有一面连接到内耳,砧骨则连在锤骨和镫骨之间。三块听小骨组成一条“听骨链”,其作用是将振动传导到内耳。
另外,鼓室还在内下方有一条小管与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闭合的,当吞咽或打呵欠时就打开,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室,这样让就会使鼓膜两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条件之一。
(3)内耳
内耳结构比较复杂,由一些骨质壁围成的腔管组成。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满液体,相应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质结构上。
①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
②前庭、半规管: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与身体的平衡有关。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后在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所以,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的双重功能。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2.听觉的形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听觉的保护
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作噪声。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甚至使人失去听觉。为了保护听觉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便用尖锐的器物掏耳垢,以免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如有小虫进入耳内,可滴入植物油,使小虫窒息而死,然后用温开水洗耳,使小虫顺水流出;若有植物种子进入耳内,则忌用水冲洗,以免种子胀大后增大清除的难度,这种情况应该去医院由医生处理。
(2)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同时双错互,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三、嗅黏膜和味蕾是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1.嗅觉
当空气中分布着某些有气味物质的时候,我们用鼻吸气就可能感受到气味的存在,这就是嗅觉。
(1)嗅觉感受器的位置:位于鼻腔顶壁,叫作嗅黏膜。
(2)气味与嗅觉感受器的接触方法:气体以回旋的方式与嗅黏膜接触,所以要想迅速辨别气味,应以短促而频繁的方式进行呼吸。深呼吸反面不易嗅到气味。
(3)嗅觉的形成过程:空气中的气味刺激嗅黏膜,使其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人的嗅觉辨别能力因人而异,差别有时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觉能力。
(4)嗅觉的适应性:人的嗅觉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作落受器的适应。例如,人初到有某种气味的环境时,可能会明显感到这里的气味,但时间一长,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弱,最后就感觉不到这种气味的存在了。
当能够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质接触舌面时,往往会使我们感觉到某种味道,这就是味觉。
2味觉
(1)味觉感受器的分布:味觉感受器又叫作味蕾,主要分布在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上有四种:酸、甜、苦、咸。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觉的敏感性不一样,如舌尖对甜、咸最敏感,舌的外侧对酸最敏感,舌根对苦最敏感。
(2)实际上,人的味觉感受要比酸、甜、苦、咸四种丰富得多,原因是我们的口腔黏膜上还分布着大量其他性质的感受器,如触觉、痛觉、温度觉感受器等,特别是在品尝味道时还往往有嗅觉参与进来,这就使我们产生多种复合的感觉,综合地影响着我们对“味道”的感觉判断。
四、人体还有多种其他感受器
1.触觉
(1)当我们身体的某一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能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形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作出一定判断这就是触觉。
(2)人体不同部位对触觉的敏感度不一样。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有唇、鼻尖、舌尖等处。一般来说,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的触觉更加敏感。
2.温度觉
(1)温度感受器
人的皮肤和黏膜上有温度感受器,能感受冷刺激和温刺激,即冷感受器和温感受器。皮肤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
(2)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目的要求:体验皮肤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特点。
方法步骤:
①准备三个水槽,分别记为1号、2号、3号水槽,然后向1号水槽加入室温(25℃左右)水,2号加入高于室温5℃的水,3号加入高于室温10℃的水。
②实验开始,先将左手和右手分别浸入1号和3号水槽,持续10s左右;然后将两手同时很快转入2号水槽1~2s,这时注意体会左、右手的感觉有何不同。
③小组同学分别做上述实验之后,交流各自的体验,看彼此的说法是否一致。
④记录实验结果
教材第88页“讨论”
①感觉到冷时,体表受到的刺激是温度的下降;感觉到热时,体表受到的刺激是温度的上升。
②因为要考虑到感受器的“适应”,如果刺激持续时间过长,感觉就会减弱,再延长时间则感觉的判断将不能准确。延长的效果将是两手感觉无明显差异,这是感受器产生适应的结果。
探究案例
听到下课铃声,同学们走出教室,匆匆地向食堂走去。没走进食堂就闻到一股饭菜的香味,走进去一看,原来今天吃的是排骨炖土豆、炸豆腐、西红柿炒鸡蛋。小明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排骨就吃了起来,真香啊……吃得太快了,一不小心,小明同学竟把嘴给烫了一下
(1)上述材料中描述了人体的哪些感觉?
【听觉、嗅觉、视觉、味觉、温度觉等。】
(2)同学们是怎么闻到食堂内饭菜的香味的?
【鼻腔顶壁具有嗅黏膜,嗅黏膜内的感受器接收到饭菜的气味刺激时,就会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
(3)我们是如何感到饭菜的酸、甜、咸、淡等味道的?
【在我们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和侧缘,分布有味蕾。味蕾可以感觉酸、甜、咸、淡等物质的味道刺激,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味觉。】
(4)我们是怎么感觉饭菜的“热”的呢?
【皮肤内具有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使皮肤温度发生变化的刺激。当较热的饭菜刺激口腔内的皮肤,使口腔皮肤温度升高时,就会感觉到饭菜的“热”了。】
学习感觉外耳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中耳的结构与功能
知道咽鼓动管的位置与作用
学习内耳的结构与功能
知道内耳还有的位置感觉
知道听觉的形成
了解听觉的保护
知道嗅觉、嗅觉感受器
了解嗅觉的形成过程和嗅觉的适应性
了解味觉的形成过程和味觉的适应性
了解触觉
了解温度觉
参与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实际案例探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视频、图片介绍及引导感觉外耳的结构与功能
图片介绍中耳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咽鼓动管的位置与作用
介绍内耳的结构与功能
介绍内耳的位置感觉
引导归纳听觉的形成
拓展听觉的保护
介绍嗅觉、嗅觉感受器
介绍嗅觉的形成过程和嗅觉的适应性
介绍味觉的形成过程和味觉的适应性
介绍触觉
介绍温度觉
指导活动:皮肤感受“冷”“温”刺激的实验
拓展案例探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课堂练习
1.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
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C )
A.[1]听小骨 B.[2]半规管
C.[3]耳蜗 D.[4]鼓膜
2.(2018自贡)耳的一些结构受到损伤,就可能
导致耳聋,下列不会造成耳聋的是( C )
A.耳蜗受损 B.听觉神经受损
C.耳廓缺损 D.鼓膜破裂
3.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B )
A.减缓紧张情绪
B.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4.(2018淮安改编)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汽车的颠簸,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C )
A.耳蜗和前庭 B.耳蜗和半规管
C.前庭和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膜
5.人的味蕾分辨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D )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涩 ⑦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
6.关于皮肤温度感受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A.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温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温觉
B.冷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
C.冷、温感受器感受的是温度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刺激
D.皮肤的不同部位对“冷”或“温”的刺激敏感度是相同的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视频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