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们放进水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2)了解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通过实验,明白溶解是有限度的。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索生活中的科学。
(2)感受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思考一下,放进汤里的盐怎么就不见了?哪里去了呢?
学生:溶解在汤里了。
二、新课教学
1.把下列物质分别放进水里,并轻轻搅拌,会怎样?白砂糖、酸梅晶、食盐、沙子、食用油。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白砂糖溶于水中,酸梅晶溶于水中,食盐溶于水中,沙子不溶于水中,沉到水底,食油不溶于水中,浮在水面。有些物质可以溶于水中,有些物质不可以溶于水中。
2.酸梅晶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酸梅晶沉淀在水底,然后用勺子搅拌,慢慢溶解,最后溶液呈土黄色。
3.如果不断地往一定量的水里加入食盐并搅拌,盐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给学生少量的水和大量食盐,让他们尝试。
教师引导作答:不可能,水可以溶解盐,但溶解是有限度的。
三、拓展与应用
1.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
(1)泡茶时候,本来清清无色的水变色,也是茶叶中的物质溶解于水中了;
(2)用洗涤剂洗完,可以把顽固的油渍洗得干干净净,那是油渍溶解了;
(3)生活中,要把新买来的菜放水中清洗,是将蔬菜上残留的农药溶解于水中洗掉;
(4)奶粉、糖类等固形食物用水溶解;
(4)洗衣粉或肥皂要用水溶解后才能清洗衣物。
2.溶解的食盐
(1)可不可以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找回来?
学生:可以
(2)怎么找回来?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把食盐水加热。
(3)在不能继续溶解的盐水里放一根筷子,第二天,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回来,可以发现筷子上有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