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件(2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9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件(2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12 21: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国画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绘画或丹青,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卷轴画,而其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广义的中国画,还包括有古代帛画,壁画,屏风画等样式。中国画的工具笔


砚国画表现题材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民族绘画,在其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中国画形成了不少分科,概括而言,主要有: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界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主要有人物(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画)、仕女画(表现妇女形象)、肖像画(人物肖像)、风俗画(社会风俗)等。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成熟的人物绘画,其表现力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帛画主要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根据墓中出土的“遣策”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侍女图》和《人物御龙图》是最早的独幅人物画。 战国时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早在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在木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代表。 战国《龙凤仕女图》帛画《龙凤仕女图》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人物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 战国《人物御龙图》帛画《步辇图》阎立本 唐《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它表现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五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唐) 阎立本《步辇图》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作者笔下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顾盼之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侍官及禄东赞等三人,虽动作形态较一致,但表现出三个人的神态各不相同。红衣侍官身体微倾,神态平和,禄东赞及随从身体亦前倾,双手合握于胸前,谦恭而略显紧张,三人虽同为一种站姿,但神态各异,心情不一,且吐蕃使者体形被画成小于侍官及唐太宗李世民,体现了画家身为万国来朝的大唐臣民的优越感。 全图不设背景,以摹绘人物为主,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从细部描摹来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欲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着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顾闳中(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默写的典范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时期官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何许人也?他原为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出身官宦名门,投奔南唐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面临北宋大兵压境,苟延残喘的后主李煜想用他为相,自知已无回天之力的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天天欢宴,夜夜声色,藉此表示对于政治了无兴趣,以求自保。李后主闻听后派出画家顾闳中和周文矩夜入韩府了解实情,画家以韩熙载夜宴的场景默画成图,李后主看后,唏嘘之余,也只有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慨叹了。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梁楷 南宋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李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欣赏了这么多作品,小组讨论一下,人物画是从哪些方面去鉴赏?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学会运用欣赏方法,赏析其他作品。练习作一次默记,默写的练习:选择一位你最熟悉的朋友,先用文字描绘他的相貌,行为的特点和性格特征。然后试图默画出来,可以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表现,但不要丑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