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17 0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在历史上,西欧的封建时代被称作“黑暗的中世纪”,等级制度严格,宗教势力影响很大,大多数老百姓目不识丁,知识被看作一文不值。但是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的城市衰落了。10世纪后又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本课的内容比较零散,建议教师让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清楚他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 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可以利用课本导入框中的故事,点出在中世纪贵族、神甫对知识、文化的垄断,从而引出新课。
2.讲解法。对查理·马特的改革,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城市的兴起等知识,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讲解。
3.讨论法。在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丕平献土”的小故事,并展开讨论:罗马教廷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地位?
4.图片辅助法。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图片信息,以增强知识的立体感。
● 教学媒体
图片: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等,巴黎圣母院各方位图片。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出示地图《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曾有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罗马帝国。古罗马帝国曾盛极一时,但是后来因为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繁荣的背后埋伏着极大的隐患。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住在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向帝国境内发起进攻,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地发展起来。西欧比中国封建社会的时间晚了近一千年,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在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者中古纪。那么,欧洲是如何进入封建社会的,欧洲的封建化进程中教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
一、森严的等级制度
(出示地图《6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
[教师讲述]法兰克人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后来纷纷进入罗马帝国定居。486年,法兰克人在部落首领克洛维率领下,在今天的法国北部打败了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奠定了法兰克国家的基础。后来,克洛维接受了基督教,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他大举扩张势力,最终统一了法兰克人各个部落。统一后的法兰克王国,凭着强大的国力,大肆扩张,终于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克洛维死后,他的子孙们分崩离析,互相混战,大大削弱了王权的力量。国王因为政治经济的削弱,不得不于8世纪颁布赦令,承认地方大贵族在内战期间获得一切土地的所有权,同时也承认了他们在所属土地上的行政管理权和司法审判权。地方大贵族获得了特恩权,集公权私权于一身,横行无忌,不受中央节制,国王大权旁落,国家实权掌握在地方大贵族出身的宫相手里。那么,宫相在国家的权力机构中是一个什么职位呢?
[学生回答]宫相原是主管王室田产的官僚,后来成为总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官职。
[教师引导]回答得非常好。宫相原来是王室的财产总管,后来插手国政,成为政府首脑,独揽内政和外交大权。我们在本课中也提到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宫相,他是谁?
[学生回答]查理·马特。
[教师引导]是的,查理·马特。那么,在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上,查理·马特曾有过什么样的政绩,对当时的法兰克王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大家阅读课本。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对当时的国家制度进行了改革。
[教师引导]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前面的介绍,想一个问题:查理·马特为什么要对当时的国家制度进行改革?
[学生回答]因为王朝以前无条件地分封土地,造成了王权薄弱,地方贵族横行无忌,不受中央节制的局面。所以需要加强君权,巩固统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心环节就是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
[教师引导]对,查理·马特为法兰克王国的长治久安所采取的根本政策就是加强王权,为王权建立强大的军事基础,他希望通过土地的改革来达到这个目的,以前王朝无条件分赠土地的结果,加强了地方大贵族的独立性。查理·马特实行的改革,使领受土地的豪绅贵族和军政官员,都与王室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在镇压叛乱贵族的同时,他把他们的土地分封出去,那么领受土地者必须为赐予者服兵役,并向他宣誓效忠,而同时,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这种土地的分封只限终生不得世袭。那么,这种改革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这种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有义务效忠领主,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战斗力,也就达到了查理·马特要建立强大军事力量的目的。
(2)这样层层分封在国家内会出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3)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
[教师引导]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确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大家想一想这种制度有没有弊端呢?
[学生回答]有,这种制度虽然暂时加强了王权,但是他潜伏着一种离心力量,使领受者逐渐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离心力量呢?请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投影显示]
[教师讲述]在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通过土地这个主要财富把社会分为了各个等级,各级封建主层层分封土地,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同学们请看这样一句话。
[投影显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师讲析]这是在当时西欧封建社会里流行的一条规矩。意思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这种关系就为以后西欧封建社会王权削弱、兵连祸接埋下了隐患。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角色,我们来看下一个内容。
[板书]二、权倾千年的罗马教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小资料,大致了解一下罗马教皇。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在生产力水平极不发达的时代,世俗权力的维护需要由宗教来保驾护航,而宗教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需要世俗权力的支持。查理·马特死后,其子矮子丕平继任宫相,丕平内外征战,大权独揽,实为无冕之王,丕平为了夺取王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力图借助教皇的影响和威望,使他的篡位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751年,教皇有求于法兰克,侵入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人攻占了拜占廷的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着教皇控制的罗马公国。拜占廷既不能保护自己,自然也无法保护罗马。教皇不得不向法兰克求援。丕平为了与教皇结成政治联盟,派使团去罗马,问教皇是徒具国王虚名的人统治好,还是掌握实权的人统治好?这是西方基督教世界关于夺取最高统治权的暗语。教皇明白了丕平的意图,回答自然使他满意。这年11月,丕平利用教皇的声明,在大会上废黜了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矮子丕平当选为王,举行加冕礼后即位。通过这些大家总结一下,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回答]教皇和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教皇和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教师引导]对,确实是这样,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无不与教会有关。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罗马时期遭到破坏的城市也活跃起来。
[板书]三、城市自治的呼声
1.新城市的兴起
[教师引导]请大家阅读这一目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回答一个问题:西欧城市是在什么时候重新兴起的,有哪些著名的城市?
[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好了,现在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10世纪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比如: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等等。
[教师引导]那么,为什么这些地方会成为新兴的城市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而且,这些地方是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教师引导]完全正确,这样可以使商品的产、供、销有利连接。但是,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根据领主权对城市居民进行剥削。如果居民的身份是农奴,还可以要求他们履行农奴义务。城市居民这种低下的地位,不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许多城市用金钱向封建主赎买自由,建立自由城市。居民摆脱农奴身份,不再向领主担负劳役,而改成交固定的货币地租,并且组成城市法庭,审理较小的案件。封建主的特权受到严格限制,城市每年按固定数额向封建主纳税,封建主不得再随意设置关卡、不得收市场税、不能有专卖权,也不得欠债不还。有的城市进而可以自己选举市政官员,以城市居民组成的市议会为市政机关,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或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但也有极少数不得不以武力来争取自由。1112年的法国琅城起义就是一个例子。哪位同学来讲述一下?
[板书]2.琅城起义
[学生讲述]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比较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教主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决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布特许令,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教师引导]城市的兴起、商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极大的作用,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力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中分化出了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等等,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那么请问大家,这个时候的中国处于哪个朝代?
[学生回答]宋朝。
[教师引导]这个时候宋朝的经济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也有市民阶层。
[教师引导]那么两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比较,是宋朝更先进还是西欧更先进呢?
[学生回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西欧更先进。
[教师引导]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西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了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是的,在西欧封建化的进程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了新的生产力,而中国尽管经济发达,但只是原地踏步走,在已经腐朽的封建关系中循环往复。
[板书]四、神坛上的文化
[教师引导]建筑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建筑的存在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观念的变迁。黑格尔认为,建筑是原始的一种艺术,建筑所表达的语言是“象征性”的。它的感憎含意,它的爱憎,它的一切观念形态,都是十分朦胧的。然而在建筑艺术语言的朦胧中,却又清晰地透出人的观念形态及其演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了解巴黎圣母院的结构。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 课堂板书
第5课 基督教统治下的西欧
一、森严的等级制度
二、权倾千年的罗马教廷
三、城市自治的呼声
1.新城市的兴起
2.琅城起义
四、神坛上的文化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