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含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含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13 09:23:14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7 页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6) :人口、城市与交通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人口、城市与交通
[知能强化练]
(2018·南通一模)下表为2011~2015年中国和美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中国 美国
0~14岁 比重/% 2011 16.5 19.6
2012 16.5 19.4
2013 16.4 19.2
2014 16.5 19.1
2015 16.5 19.0
15~64岁 比重/% 2011 74.4 67.2
2012 74.1 67.0
2013 73.9 66.8
2014 73.4 66.6
2015 73.0 66.3
65岁及以 上比重/%
——

1.中美两国人口(  )
A.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美国低于中国
C.结构变化的特征相同
D.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
2.目前,中美人口形势是(  )
A.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扩大
B.中国青少年人口数量未变
C.美国人口抚养压力减轻
D.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解析:1.D 2.D 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变化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根据表格可以计算65岁以上人口比重,美国大于中国,死亡率美国大于中国;中国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几乎没有变化,美国不断减小,结构变化的特征不相同;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第2题,中国15~64岁比重减小,劳动力数量优势缩小;中国人口总数增加,青少年人口数量增多;美国15~64岁比重减小,美国人口抚养压力并没减轻;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大,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2018·镇江一模)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图为我国各省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反映2011~2015年的情况正确的是(  )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多
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的都为西部省份
C.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
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新增城镇人口多
4.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
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
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
解析:3.D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是山东,但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多的是江苏;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不都是西部省份,如海南、吉林、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不都是较多,如海南。第4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不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等。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
解析:5.D 6.A 第5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贵州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第6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如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8.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 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解析:7.C 8.D 第7题,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城镇分布。第8题,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
(2018·徐州模拟)读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群老年人口集聚中心对比表,回答9~10题。(双选)
名称 总人口/万人 占全国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集聚度
长江三角洲(16) 1 664.96 9.54 162.58 8.79
珠江三角洲(9) 423.80 2.43 100.97 5.46
中原城市群(8) 499.13 2.86 97.74 5.28
山东半岛(8) 670.52 3.84 90.36 4.88
成渝地区(15) 1 540.46 8.83 80.93 4.37
京津冀(13) 1 348.71 7.73 75.83 4.10
海峡西岸(16) 863.24 4.95 71.69 3.87
长江中游(25) 1 497.50 8.58 54.18 2.93
关中城市群(6) 332.51 1.91 49.19 2.66
东北城市群(21) 1 144.74 6.56 37.14 2.01
合计 9 985.57 57.23 82.06 4.44

9.关于表格数据反映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B.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度高
C.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属于低密区
D.沿海地区大多为高密区
10.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率提升具有较大影响
B.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C.气候湿润度和地形对中部地区影响起决定作用
D.西部地区受医疗水平、少数民族因素和户籍人数等因素影响较小
解析:9.BD 10.AB 第9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如东北城市群总人口多,人口密度小;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可能为高密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0题,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移,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对老年人口集聚度也有重要影响。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我国某沿河城市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双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B.乙所在的工业区可能污染较严重
C.丙处绿地主要功能为保持水土
D.丁处位于河流交汇处,适合建自来水厂
12.关于该城镇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有(  )
A.加强房地产开发,打造滨江高级住宅
B.制定跨江发展战略,城市向南扩建
C.工业区向东北集中,打造沿江工业带
D.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11.AB 12.BD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处绿地面积大,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乙所在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处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可能污染较严重。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北部地区,所以,该城镇应制定跨江发展战略,向南扩建、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该城镇最大风频为东北风,工业区不适宜向东北集中。
[热点迁移练]
(2018·南京三模)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如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14.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析:13.D 14.C 第13题,据图分析可知,日本人口红利期最长;法国人口红利期最短、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小;人口负债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年龄人口数比重小。第14题,人口红利期消失后,劳动年龄人口数比重减小,不适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2018·盐城三模)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读海南岛位置图,完成15~16题。

15.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区位有(  )
①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 ②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 ③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随着海南岛自由贸易港的建立,下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是(  )
①房地产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旅游产业 ④现代金融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5.D 16.C 第15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条件有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第16题,自由贸易港的建立,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18·南京三模)中欧班列往来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近年来班列返程回国时集装箱空箱率持续降低。如图为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双选)

17.中欧班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作用包括(  )
A.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输出
B.促进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C.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
D.促进沿线各国间资源优势互补
18.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的有效措施包括(  )
A.拓展运输货物的来源
B.增加集装箱补贴标准
C.提升班列通关效率
D.强化物流业组货能力
解析:17.CD 18.AD 第17题,中欧班列可以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输入、会破坏沿线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各国间资源优势互补。第18题,可以通过拓展运输货物的来源和强化物流业组货能力等措施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重难点 强化攻坚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人口问题的影响 应对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人口转化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环境问题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烟尘、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导致水污染
建设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固体垃圾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
社会问题 汽车数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地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
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但河流入海口处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
社会、
技术
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选址
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专题过关检测”见“专题过关检测(六)”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