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17 01:48:00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内容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过程与方法
分析史实,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经济发展时期。
阅读课文并组织活动,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困苦的过程。
认识到和平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
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二、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和南方的相对安定使
得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不仅促进了民族汇聚,也使南方经
济得到空前发展。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以及经济重
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本课围绕南方经济发展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原因及表现。
教学重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求知欲强,喜欢听、讲故事,乐于合作,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的分析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堂上,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一些容易理解的、感性的知识让他们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而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史料和问题则以探究为主,培养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1.唐诗导入、创设情景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对反映不同时期南方经济状况的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时,学生分组学习、组织活动。通过主动参与、互助合作获取新知识。
(3) 对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看书、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3.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
4.课后的活动探究是对学生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 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历史、关注社会,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内涵。四、教学过程展示古诗《江南春》。学生朗诵。
师:杜牧眼中的江南,温婉柔美。只是不知道杜老先生可曾想到 :在历史上,他笔下的这片繁华盛地却曾是那样的荒凉与落后。它迈开大步向前发展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分立,民族汇聚,南方经济大发展。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那久远的历史,来到那片温润的土地,去看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展示地图,让学生指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区分南方和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北方—黄河、南方—长江。黄河和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这两大河流域都孕育了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但在发展的历程中,它们的脚步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它们分别反映了秦、汉、三国两晋、南朝这几个不同时期南方经济状况。
总结:秦汉时期,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逐步发展。秦朝时期的江南
展示《秦朝四十七郡图》,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北方的郡的数目远远多于南方,说明了什么问题?
——北方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南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汉朝时期的江南阅读《汉书》对江南经济的描述:“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学生翻译本段文字。
思考:汉朝时期江南经济和北方相比有哪些不同?
——通过耕作方式和谋生手段的对比,认识到汉朝时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阅读完以上反映秦汉时期经济的材料后,总结: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人口多,经济中心在北方。三国两晋时期的江南展示三国两晋时期瓷器图片(羊尊、猪圈、鸡笼、羊圈)。思考:这些瓷器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已经饲养家禽家畜了,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说明南方经济较秦汉时期有了很大进步。南朝时期的江南出示《宋书》中对南方经济的描述。由于此段文字较难理解,最好再将其译成白话文。请学生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江南之为国盛矣。 (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阅读完以上反映不同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材料后,进行总结。
——总结:秦汉时期,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逐步发展。教师指出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活动:学生分为两组,分别阅读课文中关于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内容,再设计活动,将所掌握的内容展示给大家。
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师生之间也应互动。教师可以给予解疑和指导,也可以参加到活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活动结束后,每小组再派一位代表写出板书。
农业的发展
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一直都很优越,但为什么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才快速向前发展呢?
生思考、讨论,师将学生的回答逐条写在黑板上。大致如下: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比较安定,大量人口南迁,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再讲解这一内容。
想一想同学们说道北方战乱频繁,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有哪些大的战乱呢?

战乱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
北方人民南迁展示《南迁移民分布图》,判断他们南迁到了今天的哪些省份。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
仅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初期,南下的北方人口就有近百万。这其中有寻常百姓,也有世家大族,祖逖就率领全族举家南迁。有几个成语就出自他的事迹,是什么呢?
——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枕戈待旦
简要介绍祖逖的事迹。
祖逖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南迁人民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收复中原、重回故土。但是,由于当时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个愿望是那么难以实现。南迁的道路充满艰辛,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到达南方的人,都为南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思 考大批北方人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方。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北方,你会选择南迁吗?
如果当时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它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你会要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从情感方面认同和平与安定是人民的共同追求。
各抒己见可是,统治者去偏偏要发动战争。我们来看东晋时的淝水之战 。
展示淝水之战地图和遗址图片
思考: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与淝水之战相关的信息?
——时间:383年;地点:寿阳,今寿县;交战双方:前秦 东晋说出和淝水之战相关的成语: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战争的结果——东晋胜利。
东晋的胜利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出示课件)

1.自然条件优越
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 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3.大量人口南迁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通过学生回答,不仅让他们回顾本课的知识,更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升华。
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出示总结本课内容的表格。(见下页)农业的发 展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
手工业 的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之后,南方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到南方。课后探究
品诗知史:学习历史,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在品读《江南春》后,会对南朝的情况作出哪些推断?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你的推断是否符合史实。
谈古论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量流动;现在改革开放,人口也大量流动。这两次人口流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不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口流动情况,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课件35张PPT。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课件课件包含以下内容唐诗导入
不同时候南方经济情况
南方经济发展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课堂小结
活动与探究
江 南 春
唐 杜牧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秦岭淮河请同学们阅读地图,指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区分南方和江南的地理范围、找出南北方的两条大河观察地图、思考:北方的郡的数目远远多于南方,说明了什么问题?北方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南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秦朝时设立的四十七郡图汉朝时期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锄草)。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 这段话说明汉朝时期南方经济是什么状况?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耕作方式——北方:铁器、牛耕
南方:火耕水耨
谋生手段——北方:饲养、种植
南方:狩猎、采集汉汉朝时期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以上两则材料说明:
秦汉时期, 流域人口多,经济中心在 。黄河 北方三国两晋时期这些瓷器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出现了什么新情况?三国两晋时期,南方已经饲养家禽家畜了,手工业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说明南方经济较秦汉时期有了很大进步。
南朝时期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原文大意     ……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会稽地区临海靠湖,有良田数十万顷,肥沃的土地价格很贵。这是关中的鄠杜地区根本不能比的。荆州的富饶,扬州的肥沃,渔、盐、物产和木材的丰富,可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各种丝织品和麻织品足可以供应天下人使用。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活动分为两组。第一组说明农业的发展,第二组说明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
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 洞庭湖 太湖 鄱阳湖湖田
建康,今南京精美的丝织品青瓷青瓷香薰青瓷莲花尊
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一直都很优越,但为什么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才快速向前发展呢?想一想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
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3.大量人口南迁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北方的战乱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推进
北方人民南迁
他们南迁到了今天的哪些省份?
——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
和祖逖相关的成语
闻鸡起舞
枕戈待旦
击楫中流 祖 逖
充足的劳动力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南北人民共同努力,开发南方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北方,你会选择南迁吗?如果当时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它可以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你会要什么?各抒己见你能从这些图片中获取哪些有关淝水之战的信息?交战时间:3 8 3年
交战双方:东晋——前秦
交战地点:寿阳,今寿县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 淝水之战战争的结果:东晋的胜利对南方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东晋胜利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再一次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
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3.大量人口南迁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农业的发展开辟湖田
改进耕作技术
兴修水利
农作物品种增多
饲养家禽、家畜
手工业的
发展纺织业:技术进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
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
的发展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 江 南 春
唐 杜牧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学习历史,需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如你是一位历史学家,在品读了《江南春》后,会对南朝的情况作出什么推论?再查阅相关资料,看看你的推论是否符合史实。品诗知史谈古论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人口大量流动;现在改革开放,人口也大量流动。这两次人口流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不妨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身边人口流动的情况,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