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选修② 海洋地理含解析【含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选修② 海洋地理含解析【含7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4-13 09:41:23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4 页


2019年高考地理(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选修② 海洋地理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选修② 海洋地理
1.(2018·南京盐城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燃烧数日后于14日沉入海底。
材料二 左图为我国东部某海域示意图,右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杭州湾以南以____________海岸为主。图中M处海底50 m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是____________;N处海底地形属于____________。
(2)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_______ (高、低);淮北盐场_______季产盐量最大。
(3)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大黄鱼产量迅速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海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__;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杭州湾以南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和岛屿,属于基岩海岸。由于M 地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由于泥沙的淤积,导致海洋深度变浅,从而导致等值线向深海区域弯曲。N处位于200海里以内,属于大陆架部分。第(2)题,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高;淮北盐场在春季降水最少,蒸发旺盛,产盐量最大。第(3)题,渔业资源的减少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一方面人类排污量过大和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泄漏,从而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主要与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从而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海洋权益角度看,油轮事故点海区距离长江口外160海里,已经超过领土的范围,应该属于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答案:(1)基岩 长江(和钱塘江)泥沙在海底沉积 大陆架
(2)高 春
(3)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过度捕捞
(4)专属经济区 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2.(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呈增长态势,石油等大宗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发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必然。左图为我国海上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右图为我国石油海洋工程能力达到的水深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海上石油沉积盆地分布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开采量较少,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石油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从先整体后具体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开采难度、开采成本、开采环境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3)题,从预防与保护两方面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1)分布广泛且不连续;集中在大陆架海区;东海、南海面积大
(2)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较低;海洋环境恶劣
(3)防止石油泄漏;保护海洋生态;防范海洋灾害
3.(2018·盐城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珊瑚栖息于微盐、光照充足、水温高于20 ℃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海区,水深100~200 m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处。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于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上。
材料二 涠洲岛地处北部湾,总面积24.74 km2,火山岩广布,东侧多滩涂、浅滩。在岛屿的东、北侧有大面积红树林分布,南侧有火山活动形成的“C”型岩崖,这里有丰富的珊瑚分布。下图为涠洲岛位置及轮廓图。

(1)图中甲海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从成因看,涠洲岛属于________岛。
(2)分析红树林分布在涠洲岛东、北侧的原因,并简述红树林的生态功能。
(3)分析在涠洲岛南侧有丰富珊瑚分布的原因。
(4)台风过境时,图中乙处容易发生的次生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防治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据图和题意分析可知,图中甲海区地处大陆架上,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从成因看,涠洲岛为火山喷发而成的火山岛。第(2)题,据题意分析可知,红树林喜湿热环境,主要分布于淤泥沉积的热带、亚热带海岸,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上。涠洲岛东、北侧气候湿热、滩涂浅滩广布,有冲积盐土和含盐沙壤土。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第(3)题,从火山岩礁平台、风浪大小、水温高低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乙处地处海湾处,台风过境时,易发生风暴潮;从监测、预报、教育、制定预案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防治措施。
答案:(1)石油、天然气 火山
(2)原因:气候湿热;滩涂浅滩广布;有大面积的河口冲积盐土和含盐沙壤土。生态功能:保护海岸(保持生物多样性)。
(3)南侧海湾有火山岩礁平台,利于珊瑚生长;“C”型湾风浪小;向阳避风,水温较高。
(4)巨浪(风暴潮) 加强台风监测监控;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制定防灾预案
4.(2018·金陵中学四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南海局部地区图和中国新建的南海灯塔雄姿图。

(1)我国南海岛屿的海岸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类型名称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3)我国南海建设灯塔,属于开发海洋的______________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的南海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简述我国坚决维护南海权益的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塑造海岸的主导因素和海岸的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包括侵蚀海岸、断层海岸;平原海岸,包括砂(砾)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主要类型。我国南海岛屿的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为主。第(2)题,据图可知,A处等深线稀疏,说明坡度缓,且水深不超过200 m,可判断为大陆架;B处等深线密集且水深较深,为大陆坡。第(3)题,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建灯塔属于开发海洋的空间资源。第(4)题,维护海洋权益不单单是对祖国领土的一种保护,还是国防的重要一步,同时也肩负着科技和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坚决维护南海权益,可以增强人们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扩大我国可以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海洋经济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增加我国的资源储备;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
答案:(1)基岩海岸  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或红树林海岸)
(2)大陆架 大陆坡
(3)空间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旅游资源
(4)增强人们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扩大我国可以开发利用的国土资源;海洋经济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进我国海洋科技的进步;有利于增加我国的资源储备;有利于保障国防安全

































































































1
海岸带的类型与综合开发
2
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海—气相互作用
3
海洋的开发与保护
4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海洋权益
考 点
专题过关检测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学说解释其成因
海底扩张
学说的内容 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
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洋壳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
结形成
洋盆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解释
板块构造学
说部分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
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
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岛弧和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海岸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组成物质 地貌特点 利用方式
基岩海岸 陆地山脉或丘
陵延伸入海的
边缘,经海浪
的侵蚀和岩石
崩塌作用形成 坚硬的岩石 岬湾相间,
海岸线曲折   天然良港、
港湾旅游
砂质海岸 河流的堆积作
用和海水的冲
刷与搬运作用 砾石和沙子 向海洋缓缓
倾斜  海滨浴场
淤泥质
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
颗粒较细物质
的堆积作用 淤泥 宽度大、坡
度小、海岸
线平直 滩涂养殖



岸 红树林
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
泥沼 低洼,植物与
泥沼相结合  抵御风浪、
保护沿海
湿地
珊瑚礁
海岸 生物堆积作用 珊瑚虫的遗骸
和分泌物 保护海岸、
避风良港
方式 位置或区位 海岸类型 开发条件 用途或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滩涂开发 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 淤泥质海岸 亦海亦陆 开辟盐田、围海造地、水产养殖、填筑滩涂、海洋旅游 围垦农田导致土壤盐碱化;围造盐田和虾池诱发海水入侵;河口围堵引起洪水泛滥
港口建设 广阔的经济腹地、便利的交通运输、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与依托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基岩海岸 水域和陆域 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所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准确预测腹地范围和港口吞吐量;评价腹地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程度及其生产潜力;研究港口与腹地间的疏散集运条件
方式 位置或区位 海岸
类型 开发
条件 用途或功能 应注意的问题
海洋旅游 空间 海岸带、海岛、海上和海底 砂质海岸、基岩海岸 浪缓、沙软、滩平、岛异等  开发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 避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系统;建筑要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等
距离 滨海、近海和远洋
优势 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兼具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类别和品种丰富;海洋、陆地和大气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活跃,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高
影响因素 时空条件 分布规律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小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两侧低纬、高纬递减
降水量<蒸发量
洋流 同纬度 暖流>寒流
河川径流 河口 盐度小
海陆轮廓 封闭 受陆地影响大,盐度特别高或特别低
开放 受陆地影响小
融、结冰 高纬 融冰:盐度低
结冰:盐度高
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
海水资源 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一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
海洋化学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我国盐场主要有:长芦盐场、莱州湾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海水提镁、溴、碘
海底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贝类
海洋空间类型 开发利用
交通运输 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
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 海底电缆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交通娱乐设施空间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水运动区
原因 途径 危害 分布 典例
海洋环境污染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陆地生产过程排放的废弃物 危害海洋生物及人体健康 大型港口、工业城市及河口附近 日本的“水俣湾”汞中毒等
海洋生态破坏 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变化 海岸工程建设和海岸带的开发;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受损;过度捕捞;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破坏海岸湿地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资源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海岸带 赤潮
原因 途径 危害 分布 典例
海平面上升 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极冰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 加剧风暴潮,淹没沿海低地,渔业资源受损,破坏湿地环境,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上升   海岸带,尤其是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低洼地带和滩涂地区 荷兰、孟加拉国以及热带的一些小岛国 
海洋环境保护 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加强污染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物;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处理,达标排放;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专题过关检测”见“专题过关检测(十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