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 雨
R·二年级语文下册
雷雨 乌云 黑沉沉 压下来
蝉 垂下来 窗 户
迎面扑来
字词学习
集云朵
雷
垂
乌
垂
扑
压
迎
雷
黑
户
【渐渐】
【黑沉沉】
【清新】
【一动不动】
【越来越】
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
清爽而新鲜。
形容毫不移动。
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词语解释
雨 前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雨 中
雨 后
雨 前
想一想: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主要抓住了哪几样景物进行描写?
对比手法
课文解读
风来之前
风来之时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乌云
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叶子
一动不动
蝉一声也不叫
蝉
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大风
树枝
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
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
雷声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为什么会打雷:雷雨天气,厚厚的
云层在空中翻滚,由于气流的摩擦
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
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
层的增厚,电荷不断增加。当电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云层放电,正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迅速膨胀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知识备查
风来之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
乌云来势凶猛
一动不动
一声也不叫
亲爱的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一……不……”式词语呢?
一蹶不振 一成不变 一丝不苟
一文不值 一病不起 一声不响
一__不__ 一__不__ 一__不__
一__不__ 一__不__ 一__不__
风来之时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忽然
风来得很急
树枝乱摆
风很大
垂
逃
动作描写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 中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思考: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拟声词连用
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雨越下越大”的?
雨越下越大。往_____望去,___啊,_____啊,都________了。
窗外
树
房子
看不清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都看不清了
雨 后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和雨前的景象形成对比
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挂在天空
彩虹
出来了
太阳
蝉叫了。
蝉
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蜘蛛
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池塘
水满了
青蛙
叫起来了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说一说: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
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雷雨中→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雷雨后→空气→太阳→彩虹→池塘水满了
认真观察
其乐无穷
雷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课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随堂练习
1.照例子,写词语。
黑沉沉 白花花 绿油油 金灿灿
红艳艳 灰蒙蒙 蓝盈盈 热腾腾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慢吞吞 水汪汪 湿漉漉 乱蓬蓬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挂
坐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
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写了一场雷雨的全过程,朗读时应边读边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参考答案: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刮来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中:雨下起来了,越下越大,窗外的景物全看不清了。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雨后:天亮起来了,空气很清新。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这一切让人感觉清新和愉悦。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抄写之前,先大声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想一想带点字好在哪里。另外,在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要先看一句后再写,能把字写得工整、干净就更好啦!
“压”用得十分巧妙,形象地写出了乌云来势凶猛。
“垂”使人感到风特别大,让蜘蛛特别害怕。
“挂”让人们感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老师指导: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然后进行回忆,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雨来描述,注意抓住典型景物来表现雨的特点。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bào)雨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你留心观察天气情况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大家说一说。
《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雷雨》一课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
二、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细心的学生都会说出雷阵雨的一些特点,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三、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三、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五、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