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材分析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文明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四大文明古国分别诞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这里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这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一般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所以,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金字塔的国度。介绍了尼罗河、埃及的统一和金字塔的修建。第二目: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介绍了两河流域及其统一、《汉谟拉比法典》。第三目: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介绍了印度河、雅利安人的入侵和种姓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掌握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 能力与方法 思考探究观察分析埃及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印度种姓制度怎样产生?如何评价这个制度?
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代人类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奴隶制度的实质如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都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权威和利益的,它们共同反映了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实质,培养学生历史唯物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的结晶,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科学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材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国王(法老)的陵墓。对于“金字塔”的学习,本着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可以通过教材当中文字介绍、图片资料、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资料等,精心设计思考题,如: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通过图片《修建金字塔》你能得出哪些有效信息?等等,引导学生从建造的原因、概况、影响及价值方面来整体把握,同时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学习这个问题,注意结合教材楷体字部分对这部法典内容的叙述,从法典颁布的目的、实质、价值及其影响等角度达到比较全面地认知,还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什么首先产生在大河流域
利用教材12页《古代亚非文明地图》,联系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及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等角度来分析,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古代亚非文明首先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大多出现在大河流域。
?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补充种姓制度的原文规定,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由梵天造四大种姓的身体部位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四大种姓有着严格的界限,有高低贵贱之别,由此还可以得出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社会等级制度;由表格当中社会阶层和职责义务两项规定,可以充分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对印度未来的社会发展必将产生不良影响。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活动表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四大文明古国图片:金字塔,长城,空中花园,泰姬陵。有学生帮它们认祖归宗,分别指出是哪些国家的文明代表。(教师可通过地图介绍四大文明古国所在的地理位置)
一.金字塔的国度
探究一:埃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情境创设:学生阅读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
问题1:讨论并找出古代埃及历史的发展线索(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
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前6世纪古埃及为波斯所灭
问题2: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学生讨论回答)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Egypt is‘the gift of The Nile‘”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探究二:金字塔及金字塔建筑之谜
情境创设:出示金字塔图片,结合课文内容
问题1:你知道金字塔之谜吗?(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讲述埃及金字塔之谜)
面对高大雄伟、建筑精湛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都会产生很多疑问,金字塔是谁建的?一说是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也有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二是说“大西洲人”所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的时候,在大洋洲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只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问题2.怎样评价金字塔?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国王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企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认识:1.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2.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被奴役的历史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国家
探究一: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情境创设:出示两河流域图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第9页《新月沃地》地图,根据下列问题在图中和课文里做出标记:
问题1:“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
问题2: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
(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从地图上看,这条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地又很肥沃,因此得名。古代,在这条地带上先后居住过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生活在沃地东部,那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称为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生活在新月沃地西部、地中海东岸的“中东”地区。腓尼基人曾在这里建立过一些奴隶制城邦。他们以航海和经商著称,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希伯来人建立过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后来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和南部的犹太两个王国。数百年后,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先后被外族灭亡。从此,希伯来人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被统称为犹太人。)
问题3: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淤泥,便于农业种植,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基本条件。)
问题4:两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中,最早的奴隶制城市国家是什么人建立的?请说出这里完成统一的时间、国家及其国王。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平原的南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奴隶制小国,建立者是当地的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处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当地居民,无论是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还是阿摩利人从此都称为“巴比伦人”。古巴比伦王国最伟大的国王是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他统一了两河流域,使古巴比伦的疆域和经济文化都达到顶峰状态。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探究一:《汉谟拉比法典》
情境创设:奴隶可以买卖,也能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去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问题1:以上内容出自什么地方的什么文件?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从材料中可见,该文件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或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3:该文件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或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怎样?)
问题4:根据前面回答的问题,谈谈我们应怎样认识(或评价)该文件?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尽管奴隶主用种种方法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古巴比伦的强大还是没能维持多久,汉谟拉比死后,古巴比伦王国衰落下去,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探究一: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及其自然地理环境
情景创设:出示古印度地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并结合课文内容
问题1:请讲述古印度的地理范围。(古代印度文明在历史上称为“印度河文明”,因这一文明最早发现于哈拉帕,也称“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顾名思义,发源于印度河流域,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核心地区的西北边陲,所以很多文化遗址今天已不在印度境内,而在巴基斯坦境内。在历史上,这两个国家以及尼泊尔、孟加拉等国都属于古代印度的地理范畴。)
问题2:说说古印度河的自然条件。(它由北向南蜿蜒注入阿拉伯海。夏季,上游的喜马拉雅山积雪融化,河水泛滥,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活动:请结合课本把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线索在书上划出来。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国家——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再次分裂
在雅利安人扩张过程中,古代印度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赶走,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居民。他们在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探究二:种姓制度
情境创设:课件演示动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
问题1: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其手、嘴、双腿、双脚分别化成了一种种姓,你能分别把它们对号入座吗?
问题2: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吠 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使得不同等级之间的矛盾很尖锐,后来常常引起印度社会动荡不安。)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辩论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吠舍:我们终年劳作,不得休息。我们生产了大量的粮食,养肥了成群的牛羊,制造了精美的生活、工艺用品,并把它们运到各地供你们享受,凭什么我们却不能与你们共享国家权力,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与你们的孩子恋爱都要遭到你们的反对?
婆罗门:该死的家伙,想造反啦?造物主用嘴制造了我们,而用腿生出了你们,难道嘴可以与腿平等吗?闭起你的臭嘴,给我好好干活去!别触犯神的意志。)
总结:
文明古国
发源地
时间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金字塔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500年
种姓制度
古代中国
黄河流域
公元前2070年
长城等
课堂练习:?
1. 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B.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
C.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D.对人类文明贡献最大
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B.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C.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
?3.《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中国
?4.一位游客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看到一块黑色石柱,上面刻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知道这部法典的制定者是(??? )
A.法老胡夫?????? B.释迦牟尼????? ?C.婆罗门贵族?????? D.国王汉谟拉比
?5.阅读下列材料:
?
古印度文明时期,产生了种姓制度。现代社会中,在印度的广大农村,种姓制度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在欧洲,许多白种人歧视黑种人的思想仍然存在;在美国,那些当初被贩卖到美国的黑人,现在贫困率是白人的2倍到3倍,失业率是白人的2倍……“现代种姓制度”的存在,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回答:
(1)古代印度的四大种姓分别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带来怎样的影响?
?(3)在当今社会,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反对这种“现代种姓制度”?
??6.简答题:为什么人类文明最先出现于大河流域?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1) 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实质是: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 (2)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并对印度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 (3)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尊重别人,积极学习先进知识,学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长处,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来制止“现代种姓制度”的蔓延。
?6.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认识: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文明,是因为其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人类为维护生存和发展的斗争创造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