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材分析
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他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与此同时,在阿拉伯地区,社会危机严重,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中下层人民,渴望摆脱困境,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因而幻想借助神的权威。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正式反映了阿拉伯人的这种需要。伊斯兰教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各部迅速统一。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 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日本相关图片,如下:
问题:你知道这些图片指的是哪个国家吗?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国家吗?(提示:可从日本的地理位置、民族、国旗、国花、国服、国名入手)
日本地处东亚,是中国的近邻。古代日本被称为“扶桑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那么这个岛国的历史如何,你想了解古代日本的情况吗?你想知道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吗?学完本课,你将会对这些方面有一个大概的 了解。
探究一:日本及大化改新
阅读课文,整理古代日本历史发展线索:
1世纪前后,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情境创设1:阅读课文导言部分及第二自然段和小字部分,出示图片:
问题1: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问题2:力主改革的人物都有哪些?(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教师过渡: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比例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中日开始有了交往,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中日双方世界来往比较密切。当时让出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目光,而日本当时还比较落后,所以,日本就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孝德天皇执政后效仿唐朝进行了改革。
问题3: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变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问题5:分析一下大化改新对当时的日本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分析讨论)
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情境创设2:多媒体出示一组日本受中国影响的照片:宗教、书法、建筑及和服等
问题1:想一想,中日之间交往开始于什么时候?在哪个朝代中日交往十分密切?原因是什么?
问题2:议一议,现在的日本还保留了哪些中国的传统习俗或者文化呢?
从“大化改新”到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的1200年左右的时间,是日本的封建社会时期。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
问题3: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现今却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的成功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向其他国家学习,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在近代向西方学习。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能结合本国的实际不断创新,为我所用。学彼之长,克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教师过渡:东亚的日本是经过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西亚的阿拉伯大约也在这个时候成为统一的封建国家。下面请大家共同探究这个历史进程。
探究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的建立}
情境创设:出示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1: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半岛内陆,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和草原,其中夹带着一些绿洲。气候炎热,雨量稀少,土地适合畜牧,不宜农耕。为了争夺水草,部落间常发生残酷的战争;“血亲复仇”的习俗盛行。半岛西部又是古代东西方重要的商业要道。在这个地区有两个最着名的商业城市──麦加和麦地那,就是在这里诞生了伊斯兰教。
问题2:为什么会诞生伊斯兰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加以讲解)
学生看书讨论,教师归纳: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问题3: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请整理出他的主要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A.创立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初、地点:麦加);
B.在麦加城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麦加朝觐活动,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
问题4: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
教师: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问题5: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①伊斯兰教宣称:“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课堂小结:综观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穆罕默德创立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同时也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欧洲的封建国家。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 根据27页“活动与探究·先查阅有关材料,然后进行下面的探讨”: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国遣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指导学生先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
A. 对比的项目: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B. 具体的建议:模仿唐朝,进行改革。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加强天皇权力,以才选官;经济上收回贵族手中的土地,由国家分配给农民耕种,向农民收取赋税,充实国家财力;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等。
2 根据《优化设计》内容,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3 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