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发展、衰亡的历史,涉及的地域广阔,跨度时间较大。其中核心内容是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确立的标志是查理马特改革。在中古时期,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神权与世俗王权的分庭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一元垄断,经济上,伴随着城市的重新兴起形成了一种新的世俗观念,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灭亡;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社会有什么特点?”和“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个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为什么后来却衰亡了?”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先进性;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弱。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树立开拓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教师向学生简介什么是中古史:
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2、小品表演:课前导入框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讨论后,了解西欧封建社会初期,老百姓几乎目不识丁,甚至许多官吏都是文盲。只有教会的主教、神甫等神职人员属于“知识分子”,他们长期垄断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文化与教育等。
新课学习
探究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情境创设1:多媒体展示地图: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发展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欧洲的封建制度不断发展起来。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发展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情境创设2:阅读教材内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及资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以下内容)
问题1: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是什么?
问题2: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3:试着总结一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小结::8世纪前期;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改变以往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它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奠定了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教师补充介绍骑士制度) 西欧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
探究二: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情境创设1:阅读导言部分《中古西欧城市》,展示图片
丕平献土 教皇为皇帝加冕
问题:请根据教材及图片总结归纳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学生合作,归纳总结)
1.政治上: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
3.思想上: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教会控制了西欧的思想文化,处于垄断地位。
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欧洲最大的封建主),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学生活动:真真假假(在中世纪的西欧,以下的事情可能是真的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A. 有一位国王跪在雪地上三天三夜,请求教皇宽恕
B. 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占有2/3的西欧土地
C. 很多王子和公主是文盲
知识补充: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内西北角,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右图是它的全景),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的所在地,它是一个特殊形式的政教合一国家。请问这是哪个国家?(梵蒂冈教皇国)
探究三: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情境创设:阅读教材内容
问题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和著名城市是?(10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曼彻斯特,法国的琅城)
问题2:法国琅城的市民起义反映了什么?(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与封建主之间的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问题3:市民里主要有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哪一种新的阶级? (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早期资产阶级)
问题4:结合课本内容思考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是什么?
经济上:城市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思想文化上: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探究四: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情境创设1:出示拜占庭帝国疆域图,学生欣赏图片和课件中的索菲亚大教堂,感受拜占廷文化的辉煌
(教师说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还未能建立一种与古典文明媲美的新文化。而拜占廷帝国则融合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文化,绚丽多彩,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
情境创设2:出示学习线索:(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①6世纪后四处征讨,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②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
③15世纪中期,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问题: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分组讨论)
原因: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廷帝国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在1453年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课堂小结:
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之后,世界历史进入中古时期。在中古欧洲社会,西欧封建制度、城市的产生与基督教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衰落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课堂练习:
1.“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从这句话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
A.有条件的向贵族进行土地分封
B.欧洲封建领主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C.是查理 马特改革 的目的
D.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
2.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的改革,使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 )
A.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B.天皇制的封建制度
C.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D.政教全一的封建制度
3、 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确立于( )
A. 12世纪 B. 9世纪C. 11世纪 D. 5世纪
4、 5世纪末发展成为西欧一个大的国家是
A、英吉利王国 B、法兰克王国 C、德意志 D、意大利
5、 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
A、贵族 B、封建国王 C、教皇 D、农民
6、 琅城市民通过什么方式取得了城市自治权
A.金钱赎买 B.武力战争 C.谈判 D.和平接管
7、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是( )
A.希腊 B.罗马 C.君士坦丁堡 D.埃及
8、最早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是( )
A.印度 B.罗马 C.希腊 D.埃及
9、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10世纪时,巴黎、牛津、威尼斯等是当时的著名城市
B、在西欧城市的发展中,形成早期资产阶级
C、西欧城市里,封建主与市民无阶级界限
D、11、12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