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12 23: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给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2.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培养围绕相关主题发表意见,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做到有条有理,有根有据。
三、教学重、难点
1.书信的正确格式及写法。
2.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赶紧打开书本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信的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形单影只
(开火车齐读以上词语。)
2.咱们一起来读,每个词读两遍(生齐读)。
三、自由阅读,感知内容
(一)阅读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
1.师:同学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就先来读读第一封信,在读的时候把刚才的生字新词读读准确,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2)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注: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用横线将重要的内容画下来,并标好自然段)(读完画好,举手示意)?
2.指名回答: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结合课文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做相应指导。
3.师提问:张国强在信中叙述了哪些苦恼?
学生汇报,师总结:张国强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后,他感觉同学们因为嫉妒疏远了他,他感觉很寂寞。(PPT出示“张国强的苦恼”)?
(二)、阅读交流第二封信的内容?
1.师:是呀!获奖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儿,但张国强因此变得孤单寂寞了,万分苦恼的他于是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救。(穿插介绍柯岩的资料)那么我们现在来读一读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同学的回信,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法,同时思考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在读的时候将重要的信息用横线画下来,读完画完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巡视指导):?
PPT出示问题:
(1)柯岩老师认同张国强同学所说的问题(因为成绩被超过而疏远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柯岩老师说问题出在张国强同学的身上?
(3)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开了一张怎样的疗方呢??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原文回答,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灵活进行指导。
(1)理解词语“红眼病”的意思。?
(2)懂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3)全班齐读: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张国强,看到回信后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做?
2.你从回信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观察书信格式。
1.注意观察书信的开头、结尾,它有什么特殊的格式要求?
2.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明白书信由“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
3.ppt出示一封信,引导学生观察书信的格式。
4.讲解信封的格式。
(1)第一行写收信人地址。
(2)信封第二行写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3)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六、作业。
????小练笔:给远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
------------
附板书设计:
?????????????28.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教后反思: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本组课文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选编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别人的成长故事。它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张国强小朋友向作家柯岩老师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课文内容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成长过程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亮点,亦有不足。
亮点:
1.教学流程比较清晰、合理。从“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读来信,找到问题”——“读回信,解决问题”——“拓展,思考问题”,逐步推进,环环相扣。
2.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落实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来信”与“回信”是都是先通过PPT出示问题,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圈画批注,然后再交流、汇报,教师只是从旁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点拨。
不足:
1.这篇课文反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易于理解,乐于阅读。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多读书,少分析。借助于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揣摩人物心理,在朗朗书声中体会人物情感,在朗朗书声中思考“成长”。
2.注意了讲解书信的格式、信封的格式,却忽视了对书信内容的要求,如果在教学时,能因势利导地总结出书信“陈述实际问题,表达真情实意”这一特点,我相信学生的“小练笔”一定会更出色。
3.板书比较简单,可以结合上课内容,设计得丰富些,精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