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13 10: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设计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本课重点在于学习美术欣赏与收藏的方法,了解和认识美术的文化价值。前者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后者是美术课作为文化课程的一个科目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之一。本课立足于学生对美术欣赏领域初次学习这个实际情况,让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来欣赏美术作品。内容由两个“试一试”环节和三个“观察与思考”环节构成“试一试”环节的设置重在让学生能在独立欣赏的前提下,试着带问题和要求去观察和思考,去创造美术作品。“观察与思考”环节从一开始的引导启发式的观察与思考到学生能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学习建议”则是思考与创作二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自创性地完成任务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好动,好表现,采用形象生动的现实题材事件进行课堂导入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宜在课堂上多采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时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由于学生首次上这种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尽管专业知识比较薄弱,但是思维活跃,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面、多层次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目的和意义,尝试收藏卡的设计制作。
2.引导学生从角色模拟、画面感受、文献阅读中尝试用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通过收藏卡的设计与制作发现美术收藏的意义。
3.品读经典的美术作品,树立真实的审美态度,从而客观判断美术史中经典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意义。
难点:能够独立尝试用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私人收藏物件、课件
2.学具:私人收藏物件、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一幅(图片或文字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场景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保加利亚民众再现名画场景示威抗议”的场景照片,请学生猜这些示威者再现了哪一幅法国名画的场景。
2.学生活动:回答并说明理由。
3.教师活动:展示抗议现场照片和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小结:“同学们,美术作品不仅能反映社会文化、历史,而且它有时比文字记录的历史更加贴近历史的本质,所以亚里士多德曾说:‘美比历史更真实。’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收藏,了解和认识美术的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从现实发生的事件进行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品欣赏(预计用时20分钟)
1.欣赏列宾的《伏尔加纤夫》。
(1)描述:对画面中的事物做出感性的描述。
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最基础的四步欣赏法,即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②学生活动:看书理解与模拟演示:将画面中出现的11个人物形象分为3组,就各组中所感兴趣的一位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这两个方面,进行仔细观察,最后行模拟演示由一个同学代表上台进
③教师活动:即时拍摄:学生的表情和动作的特写照片
④教师活动:模拟表演结束后,将排好版的三组照片分别放置在同一张幻灯片中,邀请不同的组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⑤教师活动提示学生:“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进行了模拟表演,从而体验了纤夫们的苦难。但是美术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画面分析中找到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来表现苦难的。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列表格。”
(2)分析:
背景
人物
视点
设景
色彩
构图
①教师活动:设问:“列宾曾在其回忆录《如烟往事》中这样写道:‘伏尔加河的什么东西最让人惊异?’我们对比看一下列宾在1872年创作的《涉水的纤夫》,你发现答案了吗?”
②学生活动:图片对比,学生回答。
③教师活动:“伏尔加河的什么东西最让人惊异呢?是辽阔的空间。我们没有任何画册能容纳这从未见过的视野。所以画面中画家运用了大视角的处理。总之,欣赏美术作品的描述是带有个人情感的感性描述;分析则是立足于美术作品画面构成要素的理性分析。
(3)解释:
①学生活动:解读(艺术家通过美术作品传递的信息,如思想、情感、观念等)。
②教师活动:诠释(艺术家通过美术作品传递的信息,如思想、情感、观念等)。
(4)评价:学生活动:根据自我的主观判断进行评价或者依据该美术作品对画坛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等因素进行客观判断。
2.欣赏朱耷的《荷石水禽图》(尺寸:114厘米×38.5厘米)
(1)描述:
①教师活动:作品背景提示—相对于《伏尔加纤夫》的大尺寸(260厘米×325厘米),中国的古代画家们却习惯用小尺幅的画作表现大气象。
②学生活动:具体描述画面之景与物。
(2)分析:师生活动:分析画面表现形式与技巧。
(3)解释与评价
①学生活动:先阅读作品文献资料,后说说对这幅美术作品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解释。
②教师活动:解析与小结一朱耷奇人奇画,酸涩辛辣的味道是我们对朱耷人生苦难的品读。白眼向天的独特造型是朱耷这些遗民艺术家的铮铮傲骨的描绘,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从罗浮宫所藏的《自由引导人民》到俄罗斯博物馆的《伏尔加纤夫》再到旅顺博物馆的《荷石水禽图》,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美比历史更真实”。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历史。而在博物馆、美术馆,抑或是私人收藏的美术作品中能让我们去寻找什么是真实的历史。
【设计意图】从名作的人物动态、表情模拟到理性化有针对性的思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欣赏画作也从感性的关注走向理性的思考,针对美术作品欣赏的美术表现在不同层面得到表达。
(三)美术收藏(预计用时20分钟)
1.学生活动:问题探讨——博物馆收藏、美术馆收藏和私人收藏在收藏的目的和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活动:收藏体验——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私人收藏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美术藏品设计一件收藏卡。
要求:图文结合,图片信息可绘制小构图,也可以采用剪贴式,文字信息以《伏尔加纤夫》的收藏卡文字信息为例:
作品《伏尔加纤夫》
创作年代:1870—1873
质地:布 油彩;
收藏地: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
作者:I.E.列宾;
国别:俄国;
风格:现实主义;
题材:风俗画。
3.师生活动:展示评价。
教师小结:
(1)有效地欣赏美术作品就是跨时空地跟艺术家进行对话交流。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则是双方沟通的那根电话线。同时,有效地沟通也是收藏有价值的美术作品的必要前提。
(2)系统、清晰地进行美术欣赏有利于收藏到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它能淘汰那些被市场泡沫化的“艺术品”,留下的则是时代的经典。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行设计收藏卡,潜意识中将名作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形、色、构图等形式元素安排的整合,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
(四)课后拓展(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建议学生收藏卡部分信息可以课后通过当地的美术收藏机构或互联网查找资料补充完整;同时建议学生课后挑选一幅经典的美术作品,尝试用描述、分析、解释与评价的方法欣赏,要求用小短文式或四步骤表格式;建议学生二选一,其优秀作品入选校“美术视界”(橱窗、校刊、招贴海报等)。
2.学生活动:根据教师建议按不同兴趣选择完成。
【设计意图】进一步温习欣赏美术作品的四个步骤: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环节,可让学生们拿来自己收藏的宝贝们,现场组织一次藏品展示,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这堂课的参与性。
2.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不仅仅是美术欣赏的步骤,更重要的一点是前三种还是重要的批判方式。你可以发现,例如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能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和谐共存。重点是你怎么欣赏而非你欣赏的是什么。
3.教师的调色示范,如色块分析中,教师也可根据时间,适当地进行不同明度色块的示范,最好能和学生进行互动,边画边讲,让学生能体验到讨论色彩必然要牵涉到色调(原色、间色、互补色等一些色彩关系),从而加深印象。
4.制作美术作品的收藏卡须要注意整个画面构图、色彩、字体大小的协调性。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相对不优秀的收藏卡作业让学生先看后创作。如时间允许,建议将收藏卡的设计与制作放在课堂中进行。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