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大学之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大学之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4-13 10: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大学之门 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八九年级学生在规划人生理想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大学的向往是推动学生发展自我的原动力。本课教学内容是对大学校门建筑造型的欣赏与设计,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对不同大学校门的欣赏,使学生更关注各类大学和自身未来的发展,体验设计的过程,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材内容共有四页。前面两页展示的是具有典型风格的不同高校大门的图片,主要介绍了学校大门的功能和意义,为后面的设计校门铺垫理论基础。后面两页展示了校门的一般结构以及设计作品,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校门的一般结构。为了体现“以德树人”“学科育人”的价值,教材还在显要位置安排了美术小词典—建筑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已形成了许多建筑风格。教材中除了呈现大学校门的图片外,还配了校门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既有名家作品,也有同龄人的优秀作业既有校门设计的模型作品,也有手绘设计图,照顾到了不同地区取材便利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了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一美术课程课标要求的新理念,体现了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全面,无论是图像识读,还是美术表现,抑或是审美的态度和美术创新能力,以及对美术相关文化的理解都有了较好的积淀。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创造新的美术形象作品是本课学习的方向。通过学生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以及设计与科学的密切关系,更加关注大学校门的建筑设计以及自身未来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造型风格的大学校门,体会其美感和文化内涵。
2.了解建筑设计板块中校门的设计功能、造型风格和文化内涵相关知识点,掌握设计校门的一般结构,尝试对校门进行创意设计。
3.感悟不同大学的文化积淀,激发对大学的向往之情和触动自身对美好未来的
发展动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校门设计所包含的各元素,领会大学校门的设计内涵。
难点: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理解的校门。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制作好教学用的课件,印好调查问卷和课堂连线题。配备相应数量的美术教材和学生使用的画纸等。
2.学具:准备好设计绘画工具,包括铅笔、橡皮、直尺、黑色记号笔和彩色水笔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
1.课堂小调查
(1)教师活动:分发调查问卷。
你知道的大学有哪些?
你去过的大学有哪几所?(列举)
请用3-4个词语表达你进入某一所大学校门后的感受。
这所大学是:
我进入校门后的感受是
(2)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笔头作答,部分学生将填写内容进行口答。
(3)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简单总结:“刚才同们讲到了很多的名牌大学以及我们身边的各类大学,特别是进入大学校门后同学们感受到的:梦想、震撼、浓郁的学术氛围、特色……(从学生汇报中提取他们的词汇)都无不体现出这所大学的文化内涵。”
(4)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学之门,来学习一下校门背后的那些事儿。板书课题:《大学之门》。
【设计意图】用开放式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经验回忆,既便于学生后面的深入学习探究,又使得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点做有效的了解。
(二)对比欣赏,领悟校门是大学文化历史的载体(预计用时10分钟)
1.教师活动:引导欣赏:“大门是一类特殊的建筑,他的本体功能简单而标识功能突出。本体功能上讲它是穿行、过渡和防御空间,标识功能上讲它是校园建筑群的起点,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无论是明快醒目还是深邃智远都起到展示学校文化历史的作用,是每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
出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门,提示:“我们常常把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学府的代名词,下面我们就来对比这两所著名高校的大门设计,从大门的建筑风格上找找它们的文化历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学生活动:对两所高校大门进行对比欣赏,课堂内生成学生对该大学的文化历史知识的积累。预设是刻意的,生成却是随意的,课堂中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闪光点往往是精心预设后的随意生成。
3.教师活动:小结:“通过对建筑风格的对比,我们发现两所大学都是传统的校门设计,体现出学校历史文化积淀悠久深厚。”(结合学生的回答及以下资料作为补充)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成立)既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西校门曾是北京大学的正门,为古典三开间朱漆官门建筑,朱门圆柱、雕梁画栋,风格古朴,门正中匾额上的“北京大学”的四字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牌匾微微向前倾斜,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也会使人顿生一种庄严肃穆之感。西校门已经演变为北京大学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进入西门,就进入了北京大学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的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如今,清华校园林木俊秀、水木清华,清澈的万泉河水勾连出一处处湖泊与小溪,滋润着一代代清华学子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4.教师活动:环节衔接:“由此可见,校门的设计风格与设计风格进行分类,感受不同大学的文化内涵,对校门学校的文化内涵相联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
5.学生活动:连线练习
高校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为教育家蔡元培、林风眠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1928年成立),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它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已是当今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综合型美术学院之一。她正锐意进取,以高昂的姿态铸就一个高等艺术学府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学术责任和社会形象。
香港教育学院(1994年成立)是专注师资培训及专业发展的院校。她任重道远,致力培育兼具大学学位专业训练的新一代教师,配合香港迈向知识型社会。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活力和魄力的教师生力军,为教育改革注入源源新动力,给香港社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6.教师总结:校门设计的风格无论是传统或是现代都反映大学的传统与文脉,同时现代建筑材料的多样性也使校门设计呈现出不同的结构造型。
【设计意图】在认识校门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大学校门的风格的对比,理解校门设计风格与学校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
(三)提炼校门设计结构(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每天我们从校门出入,那么它有哪些组成部分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引领学生回忆每天走入的校门分为哪些部分
2.学生活动:进行回忆性思考并作答。
3.教师活动:记录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4.教师活动:“对比渐江大学的校门,我们学校的校门有何不同?”引导出校门设计的一般结构:由门柱、门扉、门房、门顶、校名组成,但在设计时往往有所取舍。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校门的结构认识程度不同,因地取材为基础,美术教材为提升,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回忆校门设计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借鉴的设计态度。
(四)设计创作(预计用时20分钟)
1.教师活动:布置设计任务:仔细思考校门设计的结构,为你理想的大学设计校门。注意大学文化内涵的融合和校门结构的取舍,做到功能性、美观性和文化性的结合。
2.学生活动:大胆创意,运用各种设计工具手绘大学校门的设计草图,体现其设计的独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手绘设计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发挥创意的过程需对学校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大学的关注度。
(五)总结延展(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利用投影或黑板或电子传输设备,展示学生品,进行即兴点评。
2.学生活动:观赏同学的作品,感受不同设计带来的不同美感,开展学生互评。
3.教师活动: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走进不同大学的校门,也设计出了很多大学新校门,但无论是传统设计风格还是现代设计风格都是学校文化历史的展现窗口。大学因文化历史内涵而吸引了你,你也要努力积累自己的文化内涵,使自己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就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接受他人设计的不同而取长补短。最后进行文化引领,成就更好的自己。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调查问卷导入:教师分发调查问卷,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笔头作答,然后进行课堂汇报,了解学生对大学文化背景和大学校门的基础知识,导出大学之门。这样的导入发挥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图片导入:教师出示各个大学的图片,由学生进行识别。在识别基础上谈一谈自己对该大学的背景和文化的了解:从校门看文化,导出大学之门。这样的导入从生活中出发,展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
3.视频导入:教师课前截取一段电影视频:主角走进大学,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导入——走进大学校门。这样的导入提高学生对高校生活的向往,加强学生对影片中大学的认识。
(二)实施环节
1.条件优越的学校:安排一次大学校门的走访活动,仔细观察生活,体验校门设计的魅力。
2.条件一般的学校: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对各类不同文化历史的大学校门,进行设计风格的感受,能分辨传统与现代的设计风格。以自己学校大门作为对比,观察浙江大学校门图片,懂得校门设计的一般结构。
(三)作业环节
作业建议一:用手绘的形式进行理想大学的校门设计,然后进行展示交流。在相互欣赏中得到创意的交互碰撞。
2作业建议二:以自己学校大门为设计对象,进行创新设计。该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常态,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更有利于文化内涵在校门设计中体现出来。
3.作业建议三:采用泥塑或纸塑的方式让学生创作出校门模型,体验多种美术工具材料,在活动中感受这些工具材料的特性和异同。
4展示建议: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摄成册,利用微信群等放在家长群里共享。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