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寻访古民居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堂培养中学生建筑艺术欣赏能力的启蒙课。我国建筑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选用的内容可分三大方面:一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建筑模式、外观造型、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二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主要建筑构件、装饰手法等:三是以古民居为切入点,介绍所延伸的艺术创作活动,欣赏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名家名作、工艺设计和学生作品,体会古民居的美。
在教学安排上,选择本地区学生相对熟悉的古民居,并以自然、人文环境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由外而内,从真实到抽象等各个角度去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古民居的艺术风格,理解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价值之所在。体验中国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布局美、装饰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也可以结合目前城市建设、商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和利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空间概念并不强,需要大量直观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才能达到目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从而突破空间想象困难,明确某古名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国建筑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古民居有所了解和认识
2.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以及重要价值,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和评述,激发学习兴趣,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提高人文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讨论、评述中国古民居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
难点:在欣赏中国古民居的同时,涉及中国建史,掌握有关历史知识、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有条件的话,可准备民间收集的牛腿、雀替等木雕及砖雕实物。
2.学具:课前收集的古民居小资料,收集身边的一到两处古民居的文字或图片资料,铅笔、钢笔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
《大鱼海棠》视频导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天地之间诗意地栖居。视频内建筑的原型是客家土楼,是我国的典型古名居之一。”
提问:“这些建筑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与它们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什么关联?”(可以说说华侨出洋、倭寇横行、风水习俗等。)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福建土楼的空间布局、内部结构、雕刻工艺等(福建土楼的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到,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依山傍水,人文景观丰富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各民族的民居上,从而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用动画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动画的场面直观立体,更有利于审美感受,便于引出问题,引发思考。
2教师活动: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古民居。
(了解传统建筑与传统民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根据建筑的使用目的来进行区分的。)
3.教师活动:“说一说,你了解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古民居?请对你的收集作简单介绍。
(二)游中华古民居,品别样生活(预计用时10分钟)
1.欣赏并简单分析两大类古民居。由于我国国土的地域多样性,带来了传统民居的多样性,反映在两个层面。一是以木构架体系,其自身的地域差异性,同样是木构架结构民居,北方散屋与南方散屋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北京四合院、四川民居、山西民居、云南民居、徽州天井院等。二是超出木架构建筑体系的民居,如窑洞、土楼、碉房、毡包等。并介绍有地方代表性的民居。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我国现有的古名居,感受古名居的差异和丰富性。
2.细品典型民居—江浙民居。
以乌镇等江浙民居为例,品味江南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的诗意,从自然人文环境入手,由宏观到局部,由外而内,真实到抽象,包括色彩处理手法等角度欣赏。
3.小结思考:
(1)你发现我国古民居有哪些基本构造形式?它们有哪些各自不同的构造特点?
(2)古民居和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三)工艺美术技艺与民居建筑完美结合(预计用时10分钟)
1.民居的细部欣赏,如门楼、飞檐、月梁、斗拱、雀替隔扇门窗等。
2.介绍三雕技艺:木雕、砖雕、石雕。了解薄(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和圆雕等雕刻技艺。近距离观赏牛腿雕刻工艺实物。
(四)关注与思考(预计用时8分钟)
前些年来,古民居遭到大量地破坏,大量的精美木雕等工艺品被损坏,被高价拍卖,也有被收藏,被保护,请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五)古民居艺术作品欣赏(预计用时5分钟)
欣赏大师吴冠中的作品,以及其他的多种表现形式。
【设计意图】关注与思考古民居的现状和未来,借用大师作品产生“美与丑”的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对古文化、古建筑艺术的一种保护意识。
(六)课堂练习(预计用时8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古民居图片,选择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课后全年级举办一个小型的画作展。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实物导入: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展示牛腿、雀替、砖雕等实物,可以增加学生对古民居的兴趣,使学生对传统的技艺有更深刻的了解。
2.动态图导入:用几秒钟的卯榫结构动态图导入,直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引起思考。
(二)实施环节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老街和名胜古迹,并拍成一小段视频供课堂上使用。
(三)作业环节
作业建议一: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用泥塑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立体地了解古民居。
2.作业建议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到木工坊制作一个简易卯榫结构,切实地感受传统建筑木质结构的优点。
3展示建议一: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摄成册,利用微信群等放在家长群里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学习活动。
4.展示建议二:可以在教室后面布置一期优秀海报作品展,分别设置创意作品区、唯美作品区等。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