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发现不一样的美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础知识、拍摄技法,同时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通过实践体会摄影拍摄,感受通过不同对象、不同角度、不同创意的取景来传达自己情感和思想。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秀摄影作品的欣赏,摄影技法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摄影兴趣,重点提高学生摄影拍摄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时应寓情于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记录生活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的摄影艺术的基本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美术》就介绍了摄影;九年级下册第七课的《留住美好的瞬间》个绍了基本的摄影知识。通过欣赏不同方法、不同角度拍摄的摄影作品,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学习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创意去拍摄摄影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客观事物、景象能够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并能发现其中的美。他们对学习摄影艺术技法的愿望也变得迫切,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学习。同时学生也希望通过摄影艺术表达自己的视角和情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达自己这一时期的观念和审美,创作具有主观感受和情感特征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微距摄影,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
2.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和创意去拍摄完成一个摄影主题。
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摄影艺术,从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
难点:学生在摄影实践中对技法的应用,观察方法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画面的掌控能力。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相机。
2.学具:相关图片资料、相机。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展示摄影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们是什么?
2.学生活动:与同桌互相交流,猜测答案。
3.教师活动:重新展示作品,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了吗?两组图片在拍摄上有什么区别?”
4.学生活动:与同桌交流后举手申请汇报自己的观点。它们是玫瑰花、向日葵、猕猴桃、卷心菜。”学生回答两组照片拍摄上的区别。
5.教师活动:小结:“生活中存在着各种美,例如:路边小花的花瓣、一片树叶美丽的纹理、一只小小的昆虫、一张菜地的蔬菜叶、一滴露水上映射的风景等等。这些生活中很细小的东西,它们同样有着不一样的美。这需要我们超越平常的视角去发现、欣赏、捕捉。”
6.教师活动:“你知道这样的作品是怎样拍摄出来的吗?”引出课题:《发现不一样的美》。
【设计意图】用画面独特的摄影作品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开放式的问题引起学生的互动和对作品内容的猜测,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情境式设定,教师和学生一起互动,有探讨,有比较,既带动了学习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便于学生后面的深入学习探究,又使得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学生的摄影基础知识学习起点做有效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知识(预计用时25分钟)
1.教师活动:提问:“他在做什么?”
2.学生活动:猜测拍摄的内容。
3.教师活动:介绍什么是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是指通过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微距摄影是区别于常规摄影的一种特殊的摄影方法。微距摄影通过近距离拍摄有关物体,并能够获得比原实物大的影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微距摄影。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4.教师活动:展示“仙人掌”摄影作品。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微距摄影。
5.学生活动:发表意见及感受。
6.教师活动:技法小贴士:介绍微距摄影法则:
(1)按照被摄体比例放大到5倍左右。
(2)一般情况下使用不大于f16的光圈
(3)使用浅景深是必不可少的。
(4)建议装上近摄镜。
(5)在自然环境中风的影响很大,注意消除其对拍摄的影响。
(6)最好有稳定的三脚架或摄影豆袋。
(7)多云但明亮的天气尤其适合微距摄影。
7.学生活动:记录技法小贴士,感受体会。
【设计意图】有效的学习环境创立后,进一步了解微距摄影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传递,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距摄影和普通摄影的区别,特别是对微距摄影技法讲授的有效实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技法的讲解是摄影实践顺利开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拍摄技巧
8.教师活动:微距摄影拍摄的题材引导。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够通过微距摄影拍摄什么呢?”
9.学生活动:与同桌交流后举手申请汇报自己的观点。
10.教师活动:通过作品赏析归纳小结:(1)花卉的局部;(2)植物的纹理;(3)微小的昆虫;(4)清晨的露珠。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下一步实践做充分准备。许多学生虽然了解了微距摄影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实践中还是会对于“拍摄什么”表现出迷茫。所以在本阶段对拍摄题材作一些启发,为下阶段实践做一些铺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1.教师活动:布置课堂作业:拍一拍(在校园里拍摄几张微距摄影作品)。
12.学生活动:在校园内展开拍摄。
13.教师活动:作业展示讲评,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走入校园,走入自然,放松心情,实践体。教师示范,指导结合。通过实践,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微距摄影的魅力,真正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不一样的美。在实践中,近距离去感受、观察平时不易察觉到的微观世界。特别是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也真正改变了学生固有的一些观念,原来在许多我们平时并不关注的微小世界、角角落落的确存在不一样的美丽。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再次感受摄影艺术创造美的乐趣。适当的作业展示和评价,做本阶段的小结,既引导了正确发展方向,又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境设定,探索学习(预计用时7分钟)
1.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微距摄影,我们在生活中还能通过其他形式来发现不一样的美吗?摄影师为什么经常用不同的姿势拍摄?
2.学生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取景,感受不同的拍摄角度所呈现的不同美感。
3.教师活动:展示三幅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摄影作品,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学生活动:感受角度的变化,平视、仰视、俯视
5.教师活动:“不同角度楼梯走廊位置和方向的变化给你什么感受?”
6.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分析
7.教师活动:小结:角度与美感的关系。赏析作品。
8.教师活动: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美。学习建议:关键是会观察,善于发现,动手创新。
9.学生活动:开拓思维,发挥想象力。对怎样去发现、拍摄、创造不一样的美进行探索。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的进一步拓展。结合上阶段的实践作业,进行有目的的课堂拓展与探索,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达到本课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使学生的视界、思维、创意进一步开阔,为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打下基础。
(四)点评延展(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活动: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拍摄组生活中不一样的美的作品
2.学生活动:根据教师要求整理桌面及工具材料,明白课后作业后下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因为这既有利于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巩固,也利于在生活中把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检测课堂效果,为后续的课堂做参考,也可积累美术作业。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1.高清图片导入:摄影师拍摄的优秀摄影作品欣赏,可以让学生观察得更直接,要选择清晰、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发现不一样的美》这课对于摄影作品细节、画面形式有定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学习摄影知识。
2.游戏导入:猜猜我们是谁,做一些摄影作品猜测的小游戏,用不同微距拍摄作品,观察物体局部的美、细节的美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施环节
1.有摄影器材的学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进行拍摄,让学生接触自然,亲身体验拍摄的乐趣,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不一样的美。知识学习需要有实践,有体验,这样摄影作品的表达就更直接,也更有情感的流露。
2.缺少摄影设备的学校:拍摄以小组开展,6人一组或8人组,教师上课前准备几台相机或可拍照的手机,让学生轮流体验。
3.布置课前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游戏,去发现不一样的美景,为本课做铺垫。对比镜头中的美景和自己眼睛看到的美景的区别。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美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还有许多他们平时忽视的风景。
2.作业建议二: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开启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创作一些具有不一样美感的摄影作品
3.展示建议一:教师可以将学生作品在校园橱窗或班级布置栏中展出,提高学生兴趣,增加积极性。
4展示建议二: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摄影作品整理做成电子相册,利用微信群、学校网站、学校公众号等分享,鼓励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学习活动。
九、学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