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原题卷)
(全卷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到OB'C'G的位置,∠OGC'等于100°,则∠DGC'的度数为( )
A.20° B.25° C.30° D.40°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M=BM B.∠MAP=∠MBP C.∠ANM=∠BNM D.AP=BN
4.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3,﹣2)
5.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BCD沿EF折叠,若∠1=50°,则∠AEF的度数为( )
A.65° B.115° C.130° D.120°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称轴是连接对称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任何一个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D.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
7.把图形(1)叠在图形(2)上,能得到的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8.已知P(-3,4),与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4) B.(-4,-3) C.(-3,-4) D.(4,-3)
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进行折叠,ED,EF为折痕,A与A'、B与B'、C与C'重合,若∠AED=25°,则∠BEF的度数为( )
A.75° B.65° C.55° D.50°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线段有1条对称轴 B.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C.角只有1条对称轴 D.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11.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的度数是( )
A.95° B.100 C.90° D.80
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0的边OA在x轴上,边0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已知点M(-1,a),N(b,-2)关于x轴对称,则=_____
14.如图,这四边行ABCD中,点M、N分别在AB,CD边上,将四边形ABCD沿MN翻折,使点B、C分别在四边形外部点B1,C1处,则∠A+∠B1+∠C1+∠D=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DE∥BC,∠B=50°,现将△ADE沿DE折叠,点A恰好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BC边上的点F处,则∠BDF的度数为________.
16.如图,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o,BC=1,AC=,P是边AB上的一动点,将△ACP沿着CP折叠至,当与△ABC的重叠部分为等腰三角形时,则∠ACP的度数为______.
三.计算题:(共52分)
17.如图,已知A(﹣2,4),B(4,2),C(2,﹣1)
(1)作△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写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1的坐标;
(2)P为x轴上一点,请在图中找出使△PAB的周长最小时的点P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保留作图痕迹).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0,8),过点A作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点D在AB上. 将△CAD沿直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E处.
(1)依题意在图中画出△CDE;
(2)求点D的坐标.
19.如图所示,梯形ABCD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1)写出点C和点D的坐标;(2)求出梯形ABCD的面积.
20.如图,将正方形ABCD的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B落在G处,EF为折痕,EH平分∠CEG,求∠HEF的度数.
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于点E,BE=DE,已知AC=10 cm,BD=8 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2.已知:如图,△ABC 中,∠CAB=90°,AC=AB,点 D、E 是 BC 上的两点,且∠DAE=45°,△ADC 与△ADF 关于直线AD 对称.
(1)求证:△AEF≌△AEB;
(2)求∠DFE 的度数.
2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o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求∠CEF的度数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单元测试卷】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解析卷)
(全卷满分100分 限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B、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到OB'C'G的位置,∠OGC'等于100°,则∠DGC'的度数为( )
A.20° B.25° C.30° D.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得出∠OGC=∠OGC′=100°,求出∠OGD,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OG折叠到OB'C'G的位置,∠OGC'等于100°,∴∠OGC=∠OGC′=100°,∴∠OGD=180°﹣∠OGC=80°,∴∠DGC'=∠OGC′﹣∠OGD=20°.
故选A.
3.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AM=BM B.∠MAP=∠MBP C.∠ANM=∠BNM D.AP=B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即可判断.
【详解】
∵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点,
∴AM=BM正确 ,∠MAP=∠MBP 正确 , ∠ANM=∠BNM,正确
故选D.
4.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2,3) B.(2,﹣3) C.(﹣2,﹣3) D.(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点P(m,n)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P′(m,﹣n),然后将题目已经点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解.
【详解】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
故选C.
5.如图所示,把长方形ABCD沿EF折叠,若∠1=50°,则∠AEF的度数为( )
A.65° B.115° C.130° D.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2=∠3,利用∠2+∠3+∠1=180可求出∠3的值,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AEF的度数.
【详解】
由折叠的性质得∠2=∠3,
∵∠2+∠3+∠1=180,
∴∠2=∠3=(180°-50°) ÷2=65°,
∵AD∥BC,
∴∠AEF=180°-65°=115°.
故选B.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称轴是连接对称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C.任何一个角都是轴对称图形
D.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 对称轴是连接对称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正确;
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正确;
C. 任何一个角都是轴对称图形,正确;
D. 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成轴对称,但两个三角形成轴对称,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故不正确.
故选D.
7.把图形(1)叠在图形(2)上,能得到的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平移法即可得出把图形(1)叠在图形(2)上得到的图形.
【详解】
解:把图形(1)叠在图形(2)上,能得到的图形可能是:
.
故选:.
8.已知P(-3,4),与P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4) B.(-4,-3) C.(-3,-4) D.(4,-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行求解.
【详解】
根据两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得
点P(?3,4)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
故选:C.
9.如图,将长方形纸片进行折叠,ED,EF为折痕,A与A'、B与B'、C与C'重合,若∠AED=25°,则∠BEF的度数为( )
A.75° B.65° C.55° D.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AED=∠A'ED,∠BEF=∠B'EF.
又∵∠AED+∠A'ED+∠BFE+∠B'EF =180°,∴∠AED+∠BEF=90°.
又∵∠AED=25°,∴∠BEF=65°.
故选B.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线段有1条对称轴 B.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C.角只有1条对称轴 D.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具体图形确定各个选项中图形的对称轴,判断得到答案.
【详解】
解:线段有本身所在的直线和垂直平分线2条对称轴,A错误;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高所在的直线3条对称轴,B正确;
角只有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1条对称轴,C正确;
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D正确,
故选:A.
11.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DC,则∠B的度数是( )
A.95° B.100 C.90° D.8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MF、∠BNF,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MN和∠BN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MF∥AD,FN∥DC,
∴∠BMF=∠A=100°,∠BNF=∠C=70°,
∵△BMN沿MN翻折得△FMN,
∴∠BMN=∠BMF=×100°=50°,
∠BNM=∠BNF=×70°=35°,
在△BMN中,∠B=180°-(∠BMN+∠BNM)=180°-(50°+35°)=180°-85°=95°.
故选A.
1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0的边OA在x轴上,边0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1,3),将矩形沿对角线AC翻折,B点落在D点的位置,且AD交y轴于点E.那么点D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如图,过D作DF⊥AF于F,根据折叠可以证明△CDE≌△AOE,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E=DE,OA=CD=1,设OE=x,那么CE=3-x,DE=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OE的长度,而利用已知条件可以证明△AEO∽△ADF,而AD=AB=3,接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DF、AF的长度,也就求出了D的坐标.
解:如图,过D作DF⊥AF于F,
∵点B的坐标为(1,3),
∴AO=1,AB=3,
根据折叠可知:CD=OA,
而∠D=∠AOE=90°,∠DEC=∠AEO,
∴△CDE≌△AOE,
∴OE=DE,OA=CD=1,
设OE=x,那么CE=3-x,DE=x,
∴在Rt△DCE中,CE2=DE2+CD2,
∴(3-x)2=x2+12,
∴x=,
又DF⊥AF,
∴DF∥EO,
∴△AEO∽△ADF,
而AD=AB=3,
∴AE=CE=3-=,
∴==,
即==,
∴DF=,AF=,
∴OF=-1=,
∴D的坐标为(-,).
故选A.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已知点M(-1,a),N(b,-2)关于x轴对称,则=_____
【答案】1
【解析】
【分析】
若P的坐标为(x,y),则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P′是(x,-y)由此可求出a和b的值,问题得解.
【详解】
根据题意,得b=-1,a=2,
则ba=(-1)2=1,故答案是:1.
14.如图,这四边行ABCD中,点M、N分别在AB,CD边上,将四边形ABCD沿MN翻折,使点B、C分别在四边形外部点B1,C1处,则∠A+∠B1+∠C1+∠D=________.
【答案】360°
【解析】
【详解】
∵将四边形ABCD沿MN翻折,使点B、C分别在四边形外部点B1,C1处,
∴∠B=∠B1,∠C=∠C1,
∴∠A+∠B1+∠C1+∠D=∠A+∠B+∠C+∠D=360°.
故答案为360°.
15.如图,在△ABC中,DE∥BC,∠B=50°,现将△ADE沿DE折叠,点A恰好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BC边上的点F处,则∠BDF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80°
【解析】
由折叠可知△ADE≌△FDE,
∴∠ADE=∠FDE,
∵DE∥BC,
∴∠ADE=∠B=50°,
∴∠FDE=∠ADE=50°,
∴∠BDF=180°-∠ADE-∠FDE=180°-50°-50°=80°.
故答案为80°.
16.如图,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o,BC=1,AC=,P是边AB上的一动点,将△ACP沿着CP折叠至,当与△ABC的重叠部分为等腰三角形时,则∠ACP的度数为______.
【答案】40°或70°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形画出图形分别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1中,当PC=CE时,设∠ACP=x.
∵CP=CE,
,
,
,
.
如图2中,当CP=CE时,设∠ACP=x.
则,
在中,,
解得x=70o,
综上所述,∠ACP的度数为40°或70o,
故答案为40°或70o.
三.计算题:(共52分)
17.如图,已知A(﹣2,4),B(4,2),C(2,﹣1)
(1)作△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写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1的坐标;
(2)P为x轴上一点,请在图中找出使△PAB的周长最小时的点P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1)图详见解析,C1的坐标为(2,1);(2)图详见解析,点P的坐标为(2,0).
【解析】
【分析】
(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
(2)连接AB1,交x轴于点P,根据图形可得点P的坐标.
【详解】
解:(1)如图1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C1的坐标为(2,1).
(2)如图所示,连接AB1,交x轴于点P,点P的坐标为(2,0).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0,8),过点A作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点D在AB上. 将△CAD沿直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E处.
(1)依题意在图中画出△CDE;
(2)求点D的坐标.
【答案】(1)见解析;(2)(10,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作图即可;
(2)设DB=m.DE=DA=8-m,在Rt△COE中,可求出OE=6,则BE=4,由勾股定理可求出m的值,从而求出D点坐标.
【详解】
(1)如图.
(2)设DB=m.
由题意可得,OB=CA=10,OC=AB=8.
∵△CED与△CAD关于直线CD对称,
∴CE=CA=10,DE=DA=8-m,.
在Rt△COE中,∠COE=90o,
∴.
∴.
在中,,
∴.
即:.
解得.
∵点D在AB上且在第一象限,
∴点D的坐标是(10,3).
19.如图所示,梯形ABCD关于y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1)写出点C和点D的坐标;(2)求出梯形ABCD的面积.
【答案】(1)(2,0)(3,3);(2)15.
【解析】
【分析】
(1)点C和点B关于y轴对称,点D和点A关于y轴对称,继而即可写出答案;
(2)求出OE的长,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点A的坐标为(-3,3),点B的坐标为(-2,0),
又点C和点B关于y轴对称,点D和点A关于y轴对称,
∴点C和点D的坐标分别为:(2,0),(3,3);
.
20.如图,将正方形ABCD的一角斜折过去,使角的顶点B落在G处,EF为折痕,EH平分∠CEG,求∠HEF的度数.
【答案】∠HEF=90°.
【解析】
【分析】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EF=∠GE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GEH=∠CEH,再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点B斜折后落在G处,
∴∠BEF=∠GEF,
∵EH平分∠CEG.
∴∠GEH=∠CEH,
又∵∠BEC=180°,
∴∠HEF=∠GEF+∠GEH=∠BEC=90°.
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于点E,BE=DE,已知AC=10 cm,BD=8 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20cm2
【解析】
【分析】
利用AC⊥BD于点E,BE=DE,得出S阴影=S△ABC,进而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AC⊥BD,BE=DE,
∴点B,D关于直线AC对称,
又∵点E在AC上,
∴△BEF与△DEF关于直线AC对称,
∴△BEF≌△DEF,
∴S阴影=S△ABC,
又∵BD=8,
∴BE=4,
∴S△ABC=AC·BE=×10×4=20(cm2)
22.已知:如图,△ABC 中,∠CAB=90°,AC=AB,点 D、E 是 BC 上的两点,且∠DAE=45°,△ADC 与△ADF 关于直线AD 对称.
(1)求证:△AEF≌△AEB;
(2)求∠DFE 的度数.
【答案】(1)详见解析;(2)90°.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DF≌△A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AF,CD=FD,∠C=∠DFA,∠CAD=∠FAD,由于AB=AC,于是得到AF=AB,证得∠FAE=∠BAE,即可得到结论;
(2)由(1)知△AFE≌△A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E=∠B,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把△ADC沿着AD折叠,得到△ADF,∴△ADF≌△ADC;
∴AC=AF,CD=FD,∠C=∠DFA,∠CAD=∠FAD.
∵AB=AC,∴AF=AB.
∵∠DAE=45°,∴∠CAD+∠BAE=45°.
∵∠CAD=∠FAD,∴∠FAE=∠BAE.
在△AFE与△ABE中,∵,∴△AEF≌△AEB;
(2)由(1)知△AEF≌△AEB,∴∠AFE=∠B.
∵∠C=∠DFA,∴∠DFE=∠DFA+∠EFA=∠B+∠C=90°.
2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50o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C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求∠CEF的度数
【答案】50°.
【解析】
【分析】
连接OB,先求出∠BAO=25°,进而求出∠OBC=40°,求出∠COE=∠OCB=4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
连接OB,如图所示:
OD垂直平分AB ,
,
,
,
∵OA平分∠BAC
,
,
,
,
,
.
△EOF与△ECF关于EF对称△EOF≌△EC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