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1义乌中学高三阶段测验
历史试卷讲评义乌中学 曹训刚2高三(13)班历史阶段测验错因分析统计3知识 能力 方法——高三阶段测验(2010.10)试卷讲评 4试卷得分率统计表522.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一带发生7.0级地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500多年前,这里开始被称为伊斯帕尼奥拉岛,意即“西班牙的岛”。与此命名由来的表述解释正确的是
A.纪念西班牙籍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
B.当地人使用的语言属于西班牙语系
C.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出航至此
D.纪念西班牙占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C6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7(09浙江)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0浙江)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8提示1:立足教材,回归书本去掌握基础知识 99.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将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③D提示2:要掌握重要的时间 1010.中美关系密切而复杂,在近现代中国政治史上,美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蒋家台湾的保护国、70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结论与史实不吻合的是A1125.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
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承接订货≠合作生产12第2题:君主制、贵族政体
第3题:文明史
第8题: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第9题:联邦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10题:责任内阁制
第11题:议会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二元制君主制
第16题:欧洲复兴计划
第23题:自由贸易政策
第24题: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
第25题:承接订货、合作生产
第27题:余粮收集制、农业集体化政策
第29题:经济全球化
第30题: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联盟
第31题:罗斯福新政提示3:注重历史概念的学习,掌握其内涵外延 1320.“1870年以后,因为官员们开始主办工业企业,许多买办商人都被招聘去当官办企业的经理。官员和士绅也纷纷从商,从而扩大了商人队伍。到了1900年,有那么多人亦官亦商,致使经商活动已经变成仕途以外另一个令人尊敬的选择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政策的调整
C.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143.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到冲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1531.(20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李鸿章认识到派遣驻外使节哪些必要性?(4分)你如何评价李鸿章的认识?(2分)
评价: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16(2007年广东卷第29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17(2010年山东卷第27题〈节选〉)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提示4:要了解一些新的史观,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等1818.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19提升史料解析能力
——高考制胜的必要保障20将材料分层,利于尽可能地读懂材料抓关键词句并作标记,利于获取并解读信息必要性:可以加强对外交往,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作用:可以集中资金;促进民间资金的流通;避免外国银行的盘剥(或控制);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矛盾: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但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或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 21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制胜的重要法宝22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6分)背景: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的筹集资金需要。要审清题意要论从史出23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分析历史背景,利用“政治、经济、思想综合分析法”;
比较历史事物,妙用“求同思维法”和“求异思维法”;
探讨历史影响,活用“三下(本身、引申、延伸)法”;
……2423.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不符合史实与题干无必然联系与题干无必然联系选项要三辨
一辨是否符合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目主旨
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联系题干要三看
一通看全题——明确立意
二看限定语——明确范围
三看设问项——明确方向A2524.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
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
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
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四个选项都要审析完再选择26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提升史料处理能力
——高考制胜的重要法宝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制胜的必要保障27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 28谢谢!课件22张PPT。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选修三 ? 战争与和平“我们来到巴黎,不仅是来清算战争,更重要的是要寻求在欧洲建立新秩序,不仅要赢得和平,更要争取永久和平,这是我们此行光荣而神圣的任务。”
——哈罗德·尼科尔森 选修三 ? 战争与和平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 巴黎和会之得与失世界和平的构建和背离选修三 ? 战争与和平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成 就中国山东问题日本代表牧野——他认为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公平合理”的。1917年,日本与英、法、意签定秘约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日本打败了在山东的德国势力1915年,强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结果: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交给日本。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中国和会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巴黎和会之得:公开外交的提出和运用 成 就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成 就巴黎和会之得:民族自决原则在欧洲得到运用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成 就 民族自决权主要是指受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的被压迫民族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权利,也泛指各国人民都有不受外族统治和干涉、自由决定和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利。 起源(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 莱比锡会战纪念碑正式规定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成 就 到2010年10月3日
德国终于全部还清一战战争赔款
历时92年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重新划定德国的疆界;
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限制德国军备;惩治德国:巴黎和会之得:限制国家战争权 成 就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成 就 万国宫巴黎和会之得:成立国际联盟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巴黎是一个梦魇,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灾难迫近的感觉充斥于各种无聊的场所,世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显得无助和渺小;意义重大的决策混合着不切实际的成分;轻率、盲目、傲慢、混乱的叫嚣声四起——古典悲剧中所包含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 ”凯恩斯失误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失误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巴黎和会三巨头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巴黎是一个梦魇,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灾难迫近的感觉充斥于各种无聊的场所,世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显得无助和渺小;意义重大的决策混合着不切实际的成分;轻率、盲目、傲慢、混乱的叫嚣声四起——古典悲剧中所包含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 ”凯恩斯失误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失误德国赔款问题美国人要求 赔偿220亿美元英国人要求赔偿1200亿美元法国人则要求赔偿2200亿美元凯恩斯认为德国可以承受的极限 100亿美元关于萨尔问题克里孟梭:坚持要把萨尔区并入法国,否则拒绝签字。威尔逊:从来没有听说过它是法国的劳合乔治:反对将萨尔区交给法国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巴黎是一个梦魇,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灾难迫近的感觉充斥于各种无聊的场所,世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显得无助和渺小;意义重大的决策混合着不切实际的成分;轻率、盲目、傲慢、混乱的叫嚣声四起——古典悲剧中所包含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 ”凯恩斯“当他们应该建立自由贸易区时,他们却在地图上重划国界;应该把旧账一笔勾销时,他们却为相互间的债务争吵不休” ——凯恩斯失误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失误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失误 “这个和约,正如其他和约一样,只不过是战争的延续而已。” ——克里孟梭巴黎和会之失: 囚徒困境(博弈大于合作) 一切都结束了,只是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我希望我们创造了一个公正的和平,但是一切尽在神的掌控之中。 ——威尔逊“我们充满信心地来到巴黎,为的是建立新秩序;但当离开时,我们看到新秩序只不过是比旧秩序更混乱而已;我们来时像威尔逊总统一样的虔诚,离开时却已是背叛者。” ——哈罗德·尼科尔森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不要打贸易战和货币战。 ——温家宝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可能引发货币战争。
——IMF总裁多米尼克·卡恩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与另一个民族的政治联系,而取得独立与平等的地位时,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宣布出来”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世界和平的构建和背离
——巴黎和会之得与失
[导入]:
11月11日,一战结束日。这样的纪念活动,每年都在举行。它表达了今天的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平是人类长期的梦想,但是和平构建之路却是非常艰难的。92年前一战结束的时候,人类有一次很好的机会来构建一个全新的和平体系。但我们却错过了。
1919年1月18日,凡尔赛宫,在这座路易十四历经28年精心打造的欧洲最豪华的皇宫里,聚集了来自27个国家的7000余人,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正如英国外交大臣说的,“”是的,和平。世界上的各种领导人,甚至包括教皇,都为未来的和平建设提出了建议。
但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耗时将近半年才构建起来的和平体系,却只维持了20年,1939年,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席卷而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明明追求的是和平,最后却带来这样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当年的巴黎和会在构建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最后又如何会背离和平的?通过它在和平构建的得与失方面的分析,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以更多的启示。让我们一起回到巴黎和会的现场看看。
成就
1、公开外交原则
在巴黎和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中国山东问题,那么山东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呢? 1897年德国强占,1914年日本占领。
日本代表声称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正当的。依据是什么?
一战期间,日本驱逐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根据袁世凯的二十一条,里面承认了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一战期间,英日之间签定秘约,认可日本在山东的权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侵占山东的特点是什么:1、军事占领 2、外交途径
而这时的外交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秘密外交。一战期间,英国和日本曾经缔结秘约,中国人民甚至政府对此毫不知情。甚至是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时,当时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绝对保密,尽速答复”。直至后来袁世凯为了获得英美支持抗衡日本,授意外交部泄露内容后,国人才知晓。
那么巴黎和会上外交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公开外交)
这就是巴黎和会的政治遗产之一:提出了公开外交原则并得到了运用。
正因为这一原则的运用,我们看到中国人民一直在关注巴黎和会,在得知英法美把山东转交给日本后,掀起了五四运动。而代表也最终没有签字。
公开外交原则的提出和运用是人类外交史上的一个进步。在传统的秘密外交下,人民对外交的过程甚至是结果都没有知情权,却要承担秘密外交的后果。
而公开外交的提出改变了这一点,虽然公开是有限度的,是过程保密,结果公开。但毕竟使民众有了知情权。而且,公开外交也起到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这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和平的构建。以巴黎和会为起点,公开外交开始得到大规模的运用。而中国的山东问题,最终也是用公开外交的方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以解决。
2、民族自决原则
尽管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愿望迫切,但中国的利益还是被牺牲了。那么是不是所有弱国、小国的命运都跟中国一样呢?哪些小国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兰这个国家。波兰在历史上一直命运多舛,1795年被普鲁士、沙俄和奥地利瓜分,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从此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但在亡国123年后,波兰却复国了,而且是在曾经吞并它的三个国家的土地上复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英法美等国为何要让波兰复国呢?防苏俄;牵制德国。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巴黎和会上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民族自决。??
?这也是巴黎和会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我们要对民族自决原则加一个限定词“欧洲”。民族自觉原则还只在欧洲得到运用,而在德国的其他殖民地上,有没有体现这一原则呢?是如何处理?(委任统治)
民族自决权定义 这一原则提出的背后是什么?(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民族自决原则的发展过程。 材料:
它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早出现在北美独立运动时期的一份重要文件中---《独立宣言》,
它鼓舞着北美人民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英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而不久之后,在欧洲,民族主义也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一位出生于科西嘉岛的矮个子,带领法国人民横扫欧洲大陆。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拿破仑个人的军事天才因素外,我们别忘了他后面几千万被民族主义激发起来的法国人民。同时,拿破仑的战争也点燃了欧洲其他民族民族主义的熊熊大火,1813年在号称“民族大会战”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兰西民族被联合起来的欧洲其他民族打败。最终为这部壮丽的史诗画上了句号。
拿破仑失败了,但民族主义思潮却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掀起了巨浪,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矛盾,而这也是引发一战的原因之一。
在巴黎和会上,这一原则终于得到了承认并在欧洲得到运用。
对人类历史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承认了各民族是平等的,有争取独立的权利,这样将有效的缓和民族矛盾,从而推动和平的发展。虽然它只是局限在欧洲,但它在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的解放运动,激励了一批人为之奋斗,其中就有凯末尔、甘地、孙中山。
正是对这一原则的高度认同,二战后,《联合国宪章》中仍然沿用了这一原则,而它也成为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3、限制战争权
还有一个92,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德国还清战争赔款,历时92年”
除了赔款,对德和约还规定了哪些内容?
还有限制德国的军备;疆域和殖民地
做出这些决定的依据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战败了吗? 还有别的原因吗?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和约认定德国是有罪的,所以这些条款是对德国的一种惩罚。目的是用制度和法律形式对战争权加限制。这是巴黎和会第三个成就。
传统国际法认为,发动战争是国家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甚至认为战争是解决争端的一个快速有效的途径。
虽然战争之后,战败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不会受到道德批判。也就是说,我之所以要赔款给你,是因为我打不过你,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卧薪尝胆,壮大自己,最后打败你。拿回属于我的东西。所以,在这种国际关系下,战争之后,仍然只能是战争。
而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发动战争是一种罪行,必须有人为此负责,并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对德国的惩治是应该的,虽然它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缺乏公正性。
它对维护人类和平是有利的:它能让战争的发动者在道义上处于不义;也能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必须考虑可能需要承担的后果。
问:这一做法,二战后有没有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对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都进行了审判,而且都承担了相应的罪责。)它为维护和平的利剑。
4、国联的建立
这是人类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为和平而诞生。它希望用集体安全对付侵略,希望用合作实现和平。
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联合国正是在总结国联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再度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国际安全机制。1946年国联
解散时,创始人之一塞西尔勋爵略带伤感的说:“国联已去,联合国万岁!?”但它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都是为和平而创立。
参与和会的人们可谓是处心积虑,他们用公开外交推动和平;用民族自决原则促进和平用限制战争权强化和平;用国际联盟保障和平;他们迈出了构建世界和平的第一步,意义非凡。但是为什么会在短短20年之后,和平就烟消云散呢?
(这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而当时,有一个年轻人也在进行思考。)
二、失误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博弈大于合作 没有任何一方满意】
就在这年6月,劳合乔治的一位年轻的助手因对德国赔款及其疆界方面的问题不满,愤然辞去了和会代表职务,回到剑桥大学任教。对于那段经历,他这样写到“。” 这年年底,他的著作《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出版,使当时年仅33岁的他一跃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就是凯恩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材料)问题1、最大事件指什么?(构建和平)
问题2、为什么说每一个都是病态的?(复仇情绪)
出示头像,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但真正主宰和会的只有三个国家。那么具体来说,这几个国家都在和会上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
法国想获得大陆霸权;英国保持欧洲均势;美国想领导世界。
问题3、哪里体现不切实际,轻率、盲目? (对德国的处理)
材料 赔款问题,萨尔问题
(材料) 问题:凯恩斯认为人们应该如何做? 为何要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何应去除旧账?工业革命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国家的利益都绑在一起,过重的赔款将摧毁德国,最终也将摧毁整个欧洲经济体系。
凯恩斯这个经济学的天才,在一个世纪前就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内涵。可惜的是,巴黎和会的主角们,无视这个潮流。却把精力都集中在复仇、遏制这些古典悲剧的重演上。
1919年6月28日,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论,巴黎和会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但巴黎和会的主角们却高兴不起来,无休止的争论让他们感到筋疲力尽。78岁的克里孟梭抱怨道:“这个和约,”威尔逊则感到心灰意冷“一切。”而英国方面对此也是万分失望。外交大臣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各国之间并非没有合作,只不过相互之间勾心斗角,博弈远远大于了合作。这就使得之前靠合作取得的成果也变得十分的脆弱。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样的一些矛盾,在宣扬“公开外交”的同时,秘密谈判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方面高举民族自决的大旗,另一方面却以“委任统治”的形式任意瓜分殖民地;一方面要限制战争,另一方面却过分削弱德国,从而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种子;建立国联,想达到集体安全,但最后却流于形式。
博弈论上有个著名的命题“囚徒困境”。 两个合伙犯罪的囚徒面临警察的单独审讯,而警察又没有掌握证据。他们可以选择,如果两个人都招供,则各判刑三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沉默,坦白者判三个月而沉默者判十年;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则每人判一年。它揭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合作双赢,博弈则没有赢家。可是我们在凡尔赛宫,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博弈,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出现了一种集体的非理智,最后每个国家都没达到自己想要的。
他们成了一群凡尔赛宫的囚徒。而且没有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最终破坏了和平。
他们错在哪里?无视经济一体化这个国际发展潮流!
工业革命深刻的改变了世界,它推动世界向整体发展,不再是一个巨大的“零和游戏”场。游戏中不再是“你赢我输”,或是“你输我赢”。而是“双赢双输”。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捍卫世界和平;只有世界和平,各国才能真正发展。而巴黎和会的巨头们却陷入“囚徒困境”之中,遏制别国,发展自己,这就背离了和会的初衷,而这也正是巴黎和会最大的失误之处。
如何才能突破“囚徒困境”呢? (只有加强合作。)
面对战争的威胁,国际社会中那些掌控着人类生杀大权的政治家们应该牢记:全人类的生存利益高于一切。他们首先应该是一个怀有深切的悲悯情怀和真正理性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政治家。
然而,在凡尔赛宫,我们看到了太多打着冠冕堂皇旗号在为自己的国家利益、甚至个人的政治利益奔忙的政客们,在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表演中,和平就这样无情的被践踏了。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的话无情的叩问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92年前,人们聚集在凡尔赛宫,目的不就是为了和平吗?巴黎和会的确在政治上为构建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提供了很多的经验 ,但是当时人们没有找到最好的合作方式,最终还是背离了和平。
好在还有经验可以借鉴,教训可以吸取。 我们也应该看到,二战后,合作成为共识,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合作得到加强并完善,有什么表现?(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人们在维护和平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稳健。
但和平之路绝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还要看到,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和平的因素。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仍然在重复巴黎和会犯过的错误。
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上用温家宝总理做封面人物。 温总理再一次提醒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不要打贸易战和货币战。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又一次出现了可怕的迹象——货币战。
(漫画)从9月份开始,各国货币争相贬值。(IMF)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警告说,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将引发货币战争。进而将引发贸易战。
而导致这一事件的根源在于美国,为了本国利益,恶意的使美元贬值,最终把其他各国逼上了梁山。不理智的博弈仍在继续。
货币战、贸易战会有赢家吗?
25年前美国逼迫日元升值。谁成了赢家?日元在升值50%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日本人至今说,这是“失去的20年”。而美国虽然暂时得到了好处,但是最后也还是输家。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往前推移,在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各国又是如何进行一系列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的,而这种博弈的最终结果就是又一次战争。
我们的课行将结束,但纪念不会终止,对和平得失的探究也不该停止。因为我们还走在路上,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备加珍惜;我们更应该牢记历史,吸取教训,让未来的人们可以更加坚定的走在和平的道路上。
公开外交 推动
民族自决 促进 和平 破坏 博弈 >合作
限制战争 强化
成立国联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