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共1课时)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3、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2、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1、 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案例(一)----------------------------------------------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配合提问法、史料阅读法、课堂讨论法等。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史料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针对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及历史影响,教师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必要的史实,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学会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放虎门销烟图片进入本课的学习。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 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
授课与活动1、教师先让学生自读教材第一栏目内容,并布置小组讨论设计要探究的问题。 2、(提问检查学生提出的问题后总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思考以下问题: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播放“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音像资料。 3、教师在总结评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探究讨论的问题: 为什么英国把矛头指向中国而不是其它国家呢?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林则徐为什么到广州查禁鸦片?面对各种灾难,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4、小结。教师指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除了上述以外,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材料回答: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接见中外记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的这样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教师进一步指出: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出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多媒体演示英国入侵中国的过程)师生共同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重要事件、结果、签订条约等。5、多媒体投放有关《南京条约》的图表(包括: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协定关税)表下面是备选答案(《南京条约》的内容),给每个小组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选定一名代表利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这个图表,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正确。(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图表和备选答案)6、教师提问后归纳:由上述图表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呢7、畅谈感受,借鉴历史以上的分析都有道理。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课你受到什么启示?8、课堂总结:同学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我们要以史为鉴,匆忘国耻。我们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给身心以健康,给家庭以幸福,给社会以安宁,给人类以和谐。 学生看书,并讨论设计问题:1、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的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3、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4、鸦片战争中,处处可见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涌现了关天培、陈化成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为什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呢?5、“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6、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看音像资料,分小组合作交流,汲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并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回答: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回答:中国当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外国的商品很难在中国销售出去。在中英正常的贸易中,英国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处于出超(贸易获利多于英国)。于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回答: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虎门销烟的文字,了解其经过及意义.回答:虎门销烟同桌交流,汲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并回答:体现了林则徐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高风亮节。明确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学生参照图表的设计内容填写答案并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并把小组的结论归纳汇总,在全班交流: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思考体会如何去珍爱生命。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通过比较,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学习并掌握基本历史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把握其划时代的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分期及依据。
--------------------------------------------------案例(二)-----------------------------------------------------
导入新课
林则徐是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领导了虎门销烟,组织领导了抗英斗争,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你想更多的了解他吗?你想知道他在鸦片战争前后的壮举吗?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林则徐简介。多媒体投放林则徐资料。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内容探究]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牟取暴利。
2、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3、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4、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5、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赔款2100万元
开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走私鸦片 2、禁烟活动 3、虎门销烟的意义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经过 2、《南京条约》的内容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