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桥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是指( )
2.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3.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4.19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的几种近代工业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 B.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都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D.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5.一位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到1949年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经历的是( )
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你开始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6.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政策自由
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民族工业找靠山
7.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的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8.“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9.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要把找到的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0.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出现了许多词汇,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下列哪一组词汇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11.下列对我国政府先后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利于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B.都具有完全自治权
C.都享有某些特殊优惠政策 D.它们与中央是从属关系
下列服装在我国开始流行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装 ②长袍马褂 ③列宁装 ④中山装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13.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 )
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了落后的封建观念
C.法院的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的制度已经确立
1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15.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
①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高速准确传递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1909 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觅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
A. 电视 B. 广播 C. 电话 D. 电影
17.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18.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9.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 )
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危机” D.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贸易革命”
20.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人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1.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 .宗教思想传播
22. 推动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重大发明分别是( )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 汽车
A.蒸汽机和内燃机 B.发电机和蒸汽机 C.电动机和内燃机 D.蒸汽机和电动机
23.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法 国
日 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24. 下图所示这个图案曾经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爱国象征,当时如果某家企业的产品上标有这一图案则说明该家企业( )
A.产品质优,价格童叟无欺
B.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工作
C.能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
D.能奉公守法、自觉纳税
25.罗斯福新政对于资本主义政治而言,其最大的贡献是( )
A.挽救了危机,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促使美国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C.影响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改革
D.维护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美国走上工农夺权或法西斯道路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宋人陈亮曾言:“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相病。”
材料四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陈亮与雍正帝认为应实行什么样的农工商政策?其理由各是什么?(6分)
27.(18分)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或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4分)
(2)从生产力、社会关系两方面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6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28.(16分)美国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经济发展的罕见奇迹。它在不断变革和政策调整中,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洛克菲勒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联合了全国40家主要炼油厂,组成了一家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成为无人敢与其竞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企业集团。
——《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二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材料三???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1993年-1995美国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3.3%,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7%……通货膨胀率从1990年的4.3%下降到1999年的1.1%,为60年来最低,……失业率出现下降,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9年的4.4%,2000年维持在4%左右,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1分)
(2)材料二中,“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从他的实践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5分)
(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2分)
(4)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杜桥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题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下列材料:(16分)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陈亮与雍正帝认为应实行什么样的农工商政策?其理由各是什么?(6分)
27.(18分)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4分)
(2)从生产力、社会关系两方面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6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28.(16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1分)
(2)材料二中,“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从他的实践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5分)
(3)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克林顿政府是如何调整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的。(2分)
(4)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杜桥中学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25(每小题2分,共50分)
BACCD CAACC BABAB DAABB AADCD
27. (18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4分)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最终确立;第二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4分)
(3)对中国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近代工业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8分)
28.(16分)
(1)出现了垄断组织。(1分)
(2分)罗斯福新政。(1分)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2分)乐观,果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酌情给分)(2分)
(3)高速持续增长,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率同时并存。(6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2分)
(4)以改革求发展,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