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以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以及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21 10:30:00

文档简介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民主和法制被严重破坏和践踏的史实。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
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事例或资料,分析“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政治建设出现严重倒退的原因。并通过这一资料的收集过程,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学习进行历史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的巨大破坏,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论什么党派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和人民的权利的合理实现。同时,通过学习,感受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其历程,加深对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难点:“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严重破坏。
【教学方法】
讲述法,情景演示法,讨论法,图示法,问答法
【课时课型】
一课时,采用新授课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民群众买卖东西之前必须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否则就买卖不了东西;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政治没有民主,只有一个人说了算;在这个时代,原先立下赫赫战功的一批功臣被抓去批斗甚至被残害。可以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年代吗?对,就是“文化大革命”。我们今天要讲的《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就包含了这一块内容,当然我们今天不仅仅学的是“文革”,我们要学的是从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到二十世纪末这一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建设,这个时间里中国的政治建设充满了动荡、起伏,我用4个词语概括就是
良好开端——重大挫折——伟大转折——发展完善(首先,它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后来不幸的是它遭遇了一个重大挫折,所幸后来出现了一个伟大转折,那么最后它迎来了一个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良好开端,也就是中共八大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背景
首先来看一下当时的国内背景,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书本P70的第一段话,看的时候把当时中国国内的背景找出来,我可以提醒大家,一共有2点。(而后请同学回答哪两点,比较简单,所以很快就能回答出)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那么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道路,于是召开了这个中共八大。
2、中共八大的内容(由于在书本上明确有,直接点明)
①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点内容可联系书本P80资料卡片关于主要矛盾的一些解释,使同学们认识到在这个主要矛盾提出后,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点需要重点分析)
首先同样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找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4个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和发扬民主,关于这4点具体内容可在书上点明。接下来我们重点要看这4点里面的后3点,大家看,这个多党合作和发扬民主合起来用2个字来概括是“民主”,而这个健全法制则是“法制”,那么民主法制总和起来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从这以后开始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直往“民主法制”这个方向上靠,沿着这条道路向前走。
3、评价(在书本P70有,但是需要补充一句)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着重强调是“执政以后的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有正确的指导作用(补充)。

在有了正确指导之后,照理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会顺利地发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个政治建设遭到了一个重大挫折,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化大革命”。
二、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
原因(书上浏览一遍,让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归纳为一句)
形势估计错误,过于严重
爆发:导火线、标志(让同学们在书上找)
注意导火线中的文章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不是《海瑞罢官》,标志中注意两次会议是哪两次。
过程(具体讲4个方面)
(1)中央文革小组——领导机构
由于书上有,可让学生在书上圈出来,着重强调这个机构是领导“文革”的指挥机构
(2)红卫兵运动——发展
出示4张图片,分别是毛泽东佩戴红卫兵袖章,红卫兵天安门集合,红小兵图,红卫兵袖章。指出红卫兵大多数是学生,不上课出去造反,点明当时的造反有“革命”的意思,而毛泽东支持这个红卫兵运动并曾经在天安门接见。最后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学生们为什么本应该在学校读书,而今却在全国到处跑,还游行集合,归根到底是因为法制遭受到了严重践踏。
(3)造反夺权——高潮
把学生带回书本,了解一月风暴的基本内容,简单提一下这三个主要人物加上江青就是后来的“四人帮”。并点明这个一月风暴拉开了造反夺权的序幕,以至于后来全国性地掀起造反夺权的运动,强调夺的是党和政府的权。接着出示造反夺权有关的图片,如一月风暴后中央的贺电和报道,造反后被毁的房屋以及所用的工具,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大动乱。原本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却受到贺电,也可以看出法制的严重破坏。
(4)迫害老同志
主要出示刘少奇从批斗会出来的情景以及之后的遗容照,再加上彭德怀被批斗的场景。
进行下人物分析:
刘少奇原先是国家主席,现在却被自己的人民抓去批斗,他曾经拿出宪法来保护自己,但是群众根本不管,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深有感触地说出因为当时民主法制都被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
彭德怀也是一样,身为十大元帅、抗美援朝的司令,现在却被2个小青年反剪着手接受群众的批斗,也可以连接到民主法制上来。
在这4点结束之后,我还附加了2个小故事,第一个是关于人民日常生活的,买卖之前要背毛主席语录:
买者: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给我一包烟。
卖者: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出政权。找你五毛钱。
这个故事可以找一名学生做卖者来叙述,这样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大笑,让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在这个故事结束之后,要进行深刻分析,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文革”中的一些事情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归根到底是法律制度不完善,受到破坏。
第二个例子,则比较令人难过。在丛维熙的《走向混沌》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作者是一名右派分子,有幸回家探母,但在路上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群年纪跟高一学生差不多的红卫兵在打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由于不交出房屋地契被打,一开始作者还觉得正常因为这种情况到处可见,但接下来,其中一个年纪在16、17岁间的女学生跳上了躺在地上的老太太的肚子上像跳舞一般地狂踩,这种情景让作者感到恐惧,学生们当时也表现出倒吸一口冷气。最后我们来分析这个事件,为什么作者认为一群红卫兵在打一个老太太是很正常的,因为当时这种事太多了,那么进一步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么多的事件呢,归根到底也是因为民主和法制被践踏。
通过这么多的事例以及“文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容呈现给学生,就是要向学生阐述一个当时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最大的时代特点,就是八大强调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这一系列的事件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危害,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危害有哪些方面:
(1)革命委员会(政治建设大倒退)
可以指出这个机构带有一定的专制独裁性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出示一些数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第四届之间相隔了10年,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与第五届相隔了13年,从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第二点和第三点危害)
(4)红卫兵运动对公民的人身基本权利的践踏
(5)造反派夺权使党政机关瘫痪,整个社会就处于无政府状态(后两点,书上没有,补充为好,显得更加全面)
5、性质:内乱(学生找出书上最后一句话,然后要向学生说明,虽然毛泽东对“文革”需要负很大责任,但他本意是好的,可惜估计过于严重,再加上被人利用,所以最终才酿成这场灾难)
那么这场内乱持续了十年之后,终于结束了。也就是在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相继逝世,特别是在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更加猖獗。这时候,毛泽东的接班人华国锋以及叶剑英等人代表中共中央采取措施把他们抓了起来(这时候出示四人帮接受审问的幻灯片)。
这里插入一个“史海探究”,增加课堂互动性:
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请设想一下邓小平同志可能会怎样回答?(由学生扮演邓小平来回答)
答: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1980年邓小平
(分析这段回答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承认错误;接着,分析客观原因;最后,展望未来。培养学生的回答能力与外交辞令)
那么在四人帮伏法之后,黑暗的政治建设终于迎来了光明,出现了伟大的转折,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次伟大的会议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背景
(1)1976年10月,历史10年的“文革”结束了。由于没有在思想上彻底清理“文革”的错误,在“文革”结束后两年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怎么引入:“文革”结束时间是在197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设问学生为什么不在“文革”一结束就召开,说明2年时间还发生了很多事,可以增加“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最后就让学生体会到“徘徊中前进”这个阶段特点)
(2)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怎么引入:一次伟大的会议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肯定以前也做了很多工作,确立了一个前提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幻灯片上出示这次伟大会议4个方面的内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然后让学生阅读,找出这4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解放“文革”期间被禁锢的思想,比如民主、法制;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可以联系大跃进当时的一首小诗:母猪赛大象,只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这样让学生深切体会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及时果断地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强调之前一直在搞阶级斗争使得国家陷入混乱,更加落后,那么新时期就要全力搞经济,加快发展)
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这是组织路线的最重要成果(点明这是第二代领导集体,适当提及第一代和第三代)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意义:书本P71最后一段(注意中间一句“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另外可以提及,这次会议后平凡了一大批冤假错案,党内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被平反,出示几张图片。
那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也就是发展和完善的时代。
四、发展完善——依法治国
通过刚才对“文革”有关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民主和法制在此阶段遭受了严重践踏,大家都意识到法律制度需要加强和完善,于是这一阶段的政治建设主要是围绕依法治国这个主题展开。下面我们通过对4次会议的学习来了解依法治国这一方略形成的过程。(书本上有,只要强调几个关键词即可)
(1)1980年政治局扩大会议
强调必须解决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体现了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稍加解释后,提醒学生把“初步构想”圈出来)
(2)人大五次会议
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把“总章程”圈出来)
(3)中共十五大
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比较重要,着重强调)
(4)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让大家注意是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
最后强调本章最后一句话: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解释为什么说是基本形成,因为直到现在仍然是在不断完善法律的)
总结归纳起来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确立了依法治国这个基本方略。
最后,进行一下小结:
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围绕着民主法制这个方向,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从良好开端走向重大挫折,再发生历史性转折,走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道路。
其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八大——“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宪法修改
能力测试.
一、 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3、“文革”期间,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狂暴行动首先开始于(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4、“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
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开 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 )
A、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 )
A、中共八大召开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行政法 D、刑法
8、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9、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的主要内容 ( )
强调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方略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10、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知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请回答:
(1)这段话是谁在什么场合下发表的?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问答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A 3、C 4、D 5、C 6、D 7、B 8、A 9、C 10、A
二、材料解析题
11、(1)这段话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三、问答题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课件32张PPT。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良好开端重大挫折伟大转折发展
完善1954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19561956中共八大良好开端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解读历史民族团结发扬民主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1956年:“个人崇拜,违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1959年:“法制是捆住我们手脚的”。
1965年:“但是政治形势却很需要有个人崇拜。”从毛泽东的言论看出
他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重视民主法制毛泽东思想的变化否定民主法制以阶级斗争为纲文革版书一、文化大革命(1966-1976)3、教训:《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1、发动——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挫折2、特征:(1)红卫兵运动践踏人权,破坏秩序 (4)革命委员会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大倒退。(2)宪法名存实亡(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感受体验第一组图片第四组图片第二组图片第三组图片“疯狂”的岁月“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典型表现二、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主题报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形成第二代领导集体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的伟大转折,从此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历史转折版书2、内容:
3、意义:发展完善版书三、民主政治发展完善全面修改宪法,成为新时期总章程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九届二次人大“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理论: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实践: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发展完善版书提供法律保障① 1980年: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 1982年:
③ 1997年:
④ 1999年:依法治国方阵依法治国方阵两个游行队伍对比时隔40年
形似神不似网络问政与问责“没有网民的监督,我们可能根本不会知道……
其实监督一个地方施政,最好的就是当地人民”
——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毛泽东:“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跨越60年的共识最后总结回顾总结:
中国民主60年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在红卫兵的“破四旧”当中,北京全市6843处文物古迹中,有4922处被毁掉,各类文物53万8千件被毁掉。
1966年当中,北京被抄家的达32600多户,上海84222户。红卫兵破坏秩序红卫兵闯进著名作家巴金的家,他夫人到派出所报警,民警不敢管。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8—1982)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被破坏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1978~198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被破坏两个制度被破坏
——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造反组织全面夺权,建立革命委员会“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典型表现审判林彪和江青集团 被捕后的江青反革命集团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邓小平应当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的权威1997.9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共十五大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一、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二、重大挫折~文革“十年”三、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四、发展完善~依法治国课堂小结1980年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邓小平“今后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
请设想一下邓小平同志可能会怎样回答?史海探究 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史海探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