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2讲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备考指要】
1.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这既是涉及中国内政的历史问题,又是涉及中国外交的现实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涵义及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分裂祖国的阴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考点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________状态。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用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
3.含义:
(1)“一国”是指________。
(2)“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___制度。
4.意义:“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考点2 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
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________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________,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________。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考点3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
(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___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通航、通商。
(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________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90年,台湾成立________,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3)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________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重难突破】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迁移应用】
1.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①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
(1)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2)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3)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迁移应用】
3.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4.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图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图2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三、关于台湾问题
1.台湾与祖国的三次分离和回归
(1)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第二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2.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理基础
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2)国际法: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另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有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2)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系统阐明对台的基本方针政策。
(3)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4)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其宗旨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1)台湾同胞长期接受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
(2)从长远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有利于维护亚太及世界和平。
5.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1)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政治问题。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中国的内政,但其形成的背景及后来的发展都与美国有密切关系。
(2)从历史上看,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地区反共反华的基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一直控制和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甚至阻挠新中国统一台湾。
(3)从现实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鉴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认识的变化,中、美达成三个联合公报,这成为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认为中国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因此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台湾问题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利弊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
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
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2)不利因素:
①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②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不希望中国统一,仍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支持台湾当局的“反共拒和”政策,是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障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7.结论
必然性──历史发展的大一统趋势,人民的意愿
可能性──政策(和缓交流)
【迁移应用】
5.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
7.当前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典例剖析】
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剖析】“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有一定的外事权,但不能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答案】B
2.1984年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主要表明( )
A.统一的前提是社会主义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中国政府一定要统一台湾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剖析】台湾统一的前提和核心都是一个中国,故A错B对。紧扣题干“主要”,知道C、D两项太直接和表面化,故答案是B。
【答案】B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香港问题 ④澳门问题 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剖析】“一国两制”是立足我国的国情,针对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来的。它为和平解决国际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借鉴,但是各国问题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答案是D。
【答案】D
4.读图,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各界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香港回归( )
①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施 ②促进了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剖析】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的祖国统一进程迈出的第一步,它对香港、内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影响,并将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答案】A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剖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通两制”、“最早”等字眼,由课本可知最早提出“一国两制”,建议“三通”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故答案是C。
【答案】C
【巩固演练】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2.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 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 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B.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3.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说:“两岸合作,赚世界的钱,有什么不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B.两岸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C.希望两岸实现三通
D.两岸应该实现全面合作
4.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 )
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 )
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
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
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
7.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8.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下图是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而设计的宣传画,宣传画突出了邓小平的形象,你认为作者的设计意图是
A.突出邓小平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巨大贡献
B.对邓小平未能亲眼目睹香港的回归表示遗憾
C.回忆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
D.庆祝香港的回归,祝愿香港繁荣昌盛
10.“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
A.都是伟人提出 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D.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关心台湾与两岸前途的人都应同意,此番公投未过关的意义。
(3)举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材料四 在8·23金门炮战50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航程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减少战争发生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
(4)对比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高考真题】
(2009·上海卷)“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我现在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敌对 和平方式
2.邓小平
3.中华人民共和国 资本主义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考点2
1.外交途径 联合声明 恢复行使主权
2.1999
考点3
1.金门 通邮 台湾居民
2.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连战
【迁移应用】
1.C 2.A 3.B 4.A 5.A
6.答:第一次:明末(164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
7.答:最大障碍是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国际上的反华势力。政治本质都是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巩固演练】
1.B 2.A 3.B 4.B 5.D 6.B 7.B 8.B 9.A 10.C
11.(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2)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3)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国际反华势力。(4)由台海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直接联系的桥梁。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发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也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
【高考真题】
【解析】D 本题考查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属于知识目标考查,难度较低。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结束了英国的殖民占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