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推广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东欧和亚洲建立起了11个人民民主国家,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这对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苏联领导人强迫东欧国家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忽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经济上实现单一的公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现指令性经济计划等。)二、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改革与变化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随着斯大林晚年身体逐渐衰落,和思维方式日趋偏执,他的决策对苏联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斯大林模式”这个僵化的体制已经成为苏联继续发展的障碍。斯大林逝世后,人心思变,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秘密报告”: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为了推行改革,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将个人崇拜的根源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这种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赫鲁晓夫改革目的:针对斯大林时期的弊端措施:① 经济方面推行“玉米运动”;②政治方面管理权中央下放到地方。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3.结果失败:1.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3.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评价批判个人迷信
平反冤假错案 1956年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阅兵式上,已经看不到斯大林的头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最突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70年代的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当时匈牙利商店内和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场面。这在当时的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几乎是见不到的。匈牙利改革:政治上: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调节;对工业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短暂效果:结果:80年代,经济困难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东德)从1989年至1990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易手,原来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党等被迫下台,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 东欧各国国家性质发生变化。东欧剧变(1)民主德国(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1989年11月9日 柏林墙倒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1990年10月,东柏林最后一次降国旗。德国统一(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2)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国家(现在战乱频发)(2)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国家(现在战乱频发)(3)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克和斯洛伐克东 欧1.历史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独立自主 2.政策失误,改革夭折西方控制松绑剧变东欧剧变的原因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苏联走向解体苏联解体:无可奈何花落去俄罗斯国旗苏联国旗从苏联到独联体解体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体含义:苏联分成好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乱”“僵”“垮”“苏联改革三部曲” 苏联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土地法令》
退出一战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
改革解体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 力的影响
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四 、 八一九事件五苏联解体—直接导致解体—加速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体制更加僵化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