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戍边。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可直接代表皇帝,故称为“节度使”。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政治上可以自主委任官吏
经济上掌控地方财政
军事上
拥兵自重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外重内轻,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注释:所谓“内”与“外”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关系的一种形象描述。当中央政府软弱而地方政府强硬的时候便是“外重内轻”。
外重内轻?
探究一
安史之乱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
材料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三:(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
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
节度使权力集中
“外重内轻”
安史之乱
“安”:安禄山(三地节度使)
“史”:史思明(安禄山部将)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地节度使,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
节度使——安禄山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日趋腐败。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强大,中央与地方势力失衡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63年,唐朝大将李光弼、郭子仪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击败叛军。
经过
安史之乱
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影响
安史之乱
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一 安史之乱对人民是一场浩劫,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黄河流域,几乎一片荒凉。
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材料三 安史之乱期间及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1.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
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藩 镇
割 据
藩 镇 割 据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就活不了!
从唐穆宗(唐朝第十二位皇帝) 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宦官专权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朱温投降唐朝,被分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朱温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读史料: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
五代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
十国
2.十国是指?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汉,史称“十国”。
五代十国
3.五代十国的特征?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
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的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武人统治
政权更迭频繁
3.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1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2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4.通过五代十国的更迭,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课小结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由盛而衰
安史之乱
致命打击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灭唐
五代十国——更迭分立
在唐朝兴亡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907年
武则天
唐玄宗
唐太宗
618年
唐高祖
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