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21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⑴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是签署国之一⑵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新中国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
2、美国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㈠背景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70年代前后的国际环境
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加强,他们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2、70年代前后的中国
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现实原因
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㈡原因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东方红一号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这是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大暴露。对此,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并且坚决反对。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两个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㈢恢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压倒多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㈣意义: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⑵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⑷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1、50、60年代的中美关系: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美国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支持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材料一:19501956196019651970(年份)支持票10243447511020304050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四: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根本原因: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要求的结果 ①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战的泥潭
③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从美国方面看从中国方面看2、70年代正常化的原因:1969.1.20,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美国方面的信号)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种状况。”1969.8.3,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我想在我的任期内,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向中国人传递我的意愿。1970年10月初,尼克松向《时代》杂志社记者表示“如果说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格雷厄姆·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而庄则栋是“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尼克松总统访华
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发表
《中美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1972.21978.121979.11971.7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时与周恩来握手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尼克松访华“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内容: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国争端,并逐步减少在台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老布什1989 克林顿1998 小布什2002尼克松1972 福特1975 里根1984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呢?对立、摩擦
国家利益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价值观念联系、合作
高层会晤频繁
经贸往来密切
经济互补性强
合作领域广泛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
最大障碍是什么?台湾问题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3、意义 ①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②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③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在日本国会发表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2006年安倍晋三访华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突出特点:
政治——“冷”;
经济——“热”
最大障碍:历史问题思考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影响(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3)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背景: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四、新时期的外交成就①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新时期外交成就(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中国维和部队整装待发出征中国维和部队赴黎巴嫩维和在黎巴嫩执行任务在刚果(金)维和胡锦涛会见安南 强调中国将加强国际多边机制 2000.9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饭店)(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会成员形成了“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时间:
地点:
与会者:
成果:
意义:2001年10月
上海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上海APEC会议(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时间:
地点:
与会者:
文件:
性质:
意义:2001年10月
上海
 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中国、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
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总理 本课小结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10⑵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1972、1978、1979.1 ⑶中日建交:1972.92、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⑵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⑶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1、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8分)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摘自《新中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①近代中国: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阻碍中国独立发展(2分)
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俄的支持。(2分)
②建国初期:
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企图扼杀新中国政权(2分)考点:民主革命历程考点:一边倒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请分别指出促成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①70年代:
 国内:中国国力增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分)
 国外: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
②90年代:
国内:奉行不结盟政策,积极开展外交,
为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
国外:两极格局瓦解(2分)考点: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考点:改革开放
两极格局瓦解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影响的?(4分)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②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4分,每点2分)考点:新时期的外交建树练一练  1、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日本 C.美国 D.苏联
  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c D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C.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受到中美建交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c  4.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局面,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  5.? 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 )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6.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D    7.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 ( )
  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
8. 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家影响的扩大
B.中美双方有共同的要求
C.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权利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一环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基辛格秘密访华
10、20世70年代美国决定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改善对中国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美国遏制战略的失败,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试图同中国一起建立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
B B 11.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组织指的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12.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最终都能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矛盾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除1、中国70年代外交的成就2、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