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1989)
(2)两德统一(1990)
2.苏联解体 据俄罗斯最近若干次调查表明,高达70%以上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2001年12月10日,俄罗斯“祖国”党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甚至成立了公共审判庭,欲审判导致苏联解体的罪犯。 (《苏联史论》321页)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马林科夫斯大林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1982-84契尔年科1984-85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1964-82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列宁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1989)
(2)两德统一(1990)
2.苏联解体
(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①经济改革:发展机器制造业和禁酒
苏共领导认为“改革的效果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机器制造业”。(1986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报告》)(《苏联史论》286页)
苏联的改革与经济增长是取决于机器制造业吗?①经济改革:发展机器制造业和禁酒
《苏联共产党纲领》:“党认为始终不渝和坚定不移地和违反劳动纪律、盗窃和贿赂、投机和不劳而食、酗酒和流氓行为、贪赃枉法、阿谀奉承和讨好行为等现象作斗争具有头等意义。”(《苏联史论》291页)
思考:你对把禁止“酗酒”写进党纲有什么看法?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1989)
(2)两德统一(1990)
2.苏联解体
(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 戈尔巴乔夫直到1993年才对此作了检讨:“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苏联史论》287页)
如此迅速的变化连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也不明白,“才在一个月前讲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现在又突然冒出一连串儿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短短几个月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方向的部门就变过几次” 。 (雷日科夫《大震荡的十年》《苏联史论》287页)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有哪些认识?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
(2)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
①经济改革
②政治改革 1988年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后形成《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
1990年修改苏联宪法第六条,取消苏共在国家生活中的垄断地位,主张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苏联史论》308,368页)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 “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 (《冷战后国际关系》3页)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
(2)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1917-1991)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
①经济改革
②政治改革
③对外妥协 “哈佛计划”
1991年5月苏联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里森领导200余名专家共同起草指导苏联改革的《希望协定》,又称“哈佛计划”。其目标是与西方合作,由西方拿出不超过每年军费的1%(每年300亿美元),提供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无偿援助,使苏联在真正民主化和加入世界国际社会的基础上坚定地向市场经济过渡。为此要在苏联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冷战后国际关系》61页)
戈尔巴乔夫对“哈佛计划”给予了很大希望。你对此持什么观点?(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处《情况概述》
转引《冷战后国际关系》63页) 根据1991年7月31日《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美苏战略核武器削减的比例 此次会晤,布什并没有作出任何承诺,技术经济合作议定书明白写着“技术合作计划所需资金目前尚无着落”。(参见《冷战后国际关系》64页)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1)波兰剧变
(2)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1)前苏联最高领导人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985)
①经济改革
②政治改革
③对外妥协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1991)①八一九事变,戈被停职
②8月24日,戈要求苏共解散
③12月21日,成立独联体在1991年召开的俄联邦议会上,戈尔巴乔夫威风扫地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至于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这样做,是有意还是无意,还有代世人进一步研究。” (参考《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现代史卷》132页)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然后发表了12分钟的电视讲话。 戈尔巴乔夫 “我从道义上有责任把这场剧变的主要人物和组织者——戈尔巴乔夫告诉世人,因为我是他班子中的成员,亲眼目睹了他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变化过程,它如何在口头上提出各种口号,而实际上却干着破坏的勾当,或者在社会改革中令人不能容忍地无所作为。”((俄)瓦列利·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第173页,转引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36-37页)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苏联解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