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文档属性

名称 辛亥革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10-23 20: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历史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八课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天干地支纪年法和民国纪年法;
2、了解中国同盟会成立及武昌起义的概况;
3、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影响;
4、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辛亥革命》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的一重要事件,它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本次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历史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难点——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5分钟) ◆课件展示: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1898年是戊戌年,1911年是辛亥年,那么1912年和2010年又分别是什么年呢?(提示:在中国古代的历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教师最后指出:(课件展示)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意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领导者是孙中山先生。课件展示孙中山先生头像。 1、认识什么是干支纪年法;2、讨论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3、尝试找出简便方法。 1、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常识;2、培养学生观察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新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建立(5分钟) ◆课件展示:问题探究1:阅读教材36页材料,请回答:孙中山青少年时代的革命主张是什么?◆教师接着指出:十多年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段,找出下面问题答案:成立时间、成立地点、领导人、机关刊物分别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同盟会成立》、《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的基本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1、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关键语句(洪秀全第二)并讨论;2、由学生表述相关答案要点。 1、培养学生阅读并分析材料的能力;2、让学生感受历史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新授:三民主义(8分钟) ◆问题探究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的,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哪几句话?如何理解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成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总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分别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后来,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了初步胜利。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新授:武昌起义(5分钟) ◆课件播放:武昌起义电影片段,让学生找出起义时间、主要参加者、涉及到的主要地点及结果。◆课件展示:问题探究3: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了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课件展示:《孙中山在总统府门前接受卫兵的致敬》图;◆教师讲解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1、学生观看影片片段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2、让学生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三方面分析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3、学生了解民国纪年的基本方法。 1、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常识;2、培养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及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5分钟)’ ◆课件展示:问题探究4: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为何会被袁世凯窃取?(提示:从袁世凯、帝国主义、旧官僚和革命党人四方面进行分析)◆课件展示图片:《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会见各国使节》 学生讨论后一起回答 让学生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认识到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
新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钟) ◆课件展示图片:《清宣统帝退位诏书》◆课件展示:历史意义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影响)经济上——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问题探究5: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指出依据。 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并从政治、经济及思想三方面分析历史问题。 1、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最大影响在于思想方面;2、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制度与封建专制及封建君主专制之间的区别;3、进一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相继领导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5分钟) ◆课堂练习——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继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这说明下面哪一内容是当时社会发展主流?A.追求民主 B.推翻清朝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少年时代的孙中山曾称赞太平天国革命首领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誓要做“洪秀全第二”,这说明:A.孙中山要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孙中山要拜洪秀全为大哥C.孙中山有推翻清朝统治的思想 D.孙中山要当民族大英雄3、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A.有鲜明的反封建内容 B.有鲜明的反帝内容C.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违背社会发展规律4、公元1912年为民国1年,那么民国20年是哪一年?A.1932年 B.1931年 C.1921年 D.1920年5、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A.革命党人的妥协性 B.袁世凯掌握重兵C.帝国主义的扶植 D.旧官僚向革命党施压6、辛亥革命最大影响在于: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推翻了封建制度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创立了中华民国◆课后作业:请学生上网查找中山装的设计意图。 学生抢答。 检测课堂效果,加深课堂印象,夯实基础。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充分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坚定他们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