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先看两段新闻
1、 “甲骨文考生”终圆大学梦 就读四川大学 (2009年09月15日 )
当初为了一鸣惊人,用甲骨文写作文,却只得了8分;今年高考“一鸣惊人”的黄蛉拿着自己的428分高考成绩单陷入了读大学无门的境地。昨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9级开学典礼在学院大操场隆重举行,而记者吃惊地发现,人群中,“甲骨文考生”黄蛉就在该校文学与传播系新生队伍里!
2、汉字整形今日结束征求意见 八成多网友称瞎折腾(2009年08月31日 )
担心之一:汉字“整形”会带来生活诸多不便
担心之二:“整形”汉字将与书写习惯“碰撞”
担心之三:汉字“整形”将撼动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
第7课
汉字 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古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苏美尔)古印度文(梵文)1、汉字的作用(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一、汉字的发展演变(实用性)一、汉字的发展演变(实用性)(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2、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金文(籀文)2、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王懿荣是晚清一流的学者,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甲骨文 是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金文 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因为青铜在古代又称为“吉金”。故又把它称为金文。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一、汉字的发展演变(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
(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成熟的文
字)、金文
(4)、春秋战国:文字紊乱
(5)、秦:“书同文字” 小篆(官)、隶书2、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文字紊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书同文字: 措施: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
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2)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3)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秦始皇为了消除这种混乱情况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文字统一的影响克服了人们的交流障碍
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从此汉字结构基本定型
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同文(小篆、隶书)秦朝统一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小篆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笔画粗细均等、讲究均匀对称、能给人以整齐美秦小篆汉代隶书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金文 二、书艺历程1、书法艺术的含义: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二、书艺历程:2、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1)材料:
(2)人力准备:
(3)文具: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知识群体的形成和壮大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文 房 四 宝二、书艺历程(1)、秦小篆、汉隶3、书艺历程汉
代
隶
书自发阶段:汉字以实用为主。 为什么在魏晋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艺术? (2)、魏晋南北朝 :东晋 行书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
“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草书:张旭、怀素
楷书:欧、颜、柳书法理论日趋成熟3、隋唐——新的高峰怀素《自叙帖》(之一)张旭《古诗四帖》张旭?《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单刻帖。无款。草书,6行30字。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趣,内撅外拓,千变万化,神彩飘逸,极至情趣。) 怀 素(737-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零陵(今湖南长沙)人。自幼出家为僧,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秃笔成冢,经禅之馀,从事艺文,喜好草书。好饮酒,酒酣与发,於寺壁裹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与张旭合称“颠张狂素”。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欧阳询(初唐)颜真卿(中唐)柳公权(晚唐)秀雅精准豪迈雄壮挺拔瘦硬宋拓唐刻
《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初唐:
欧阳询《自书告身》
晚年的名作。
此件为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之后散出宫外的。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盛唐:
颜真卿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世称“颜筋柳骨”。晚唐:
柳公权( 778-865) 《玄秘塔碑》颜真卿? 多宝塔碑柳公权 玄秘塔碑书法风格:
颜真卿
字竖画肥壮,点画厚重,结构端庄雄伟,有如关东大汉。
柳公权
点画瘦劲,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
世称“颜筋柳骨”(4)、宋代四大家:有意无法书必有神、 气、 骨、 肉、 血, 五者阙一, 不成为书也。
——苏轼《论书》《黄州寒食诗贴》:共25 行,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颜真卿 祭侄稿
天下第二行书黄庭坚
(1045--1105) 以文学著称,尤以书法为世所重。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 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 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文徵明小楷 文征明 赤壁赋 祝允明 后赤壁赋《箜篌引》 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发展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自发阶段
达到新的
高峰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
文具的改进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 ,
思想开放张颠、怀素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草书楷书狂放不羁注重规范法度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理学发展?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倡
导“有意无法”商品经济发展 强调个性化
的创造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汉字的发展演变: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行书、草书、楷书
演变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到抽象;
由不规则到规则、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2、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
A、秦篆汉隶属于自发的书法艺术;
B、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C、东晋的王羲之成为“书圣”,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隋唐时期: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E、宋代: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F、明代:书法艺术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4、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行书
草书课堂小结三、篆刻艺术 ? 传统认为,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篆刻 ?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信”。
殿中司马马充私印”淮阳王玺
白文秦汉印邓石如淫读古文
日闻异言 疁城一日长 灵石山长 齐白石天涯亭过客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悔乌堂 吴昌硕千寻竹斋 篆刻与书画并称姊妹艺术
秦:
汉:
明中叶: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方正质朴、端庄豪放成为一门艺术中国的印章是印刷术发明的前身,造型别出心裁,富有情趣。它们代表着中国人的信用与承诺。答案:采用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国特有的汉字和篆刻和书法于一身。这个会徽以中国印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极富东方文化特色.其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纹、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正确的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B2、(2004全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化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意旨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