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课《词二首》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0课《词二首》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0 22: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当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秾丽,韦清新。
  走近作者
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江南春水澄澈碧绿,比蓝天更蓝碧。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故乡,若是回故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还原诗歌表达情感 韦庄表达情感时"似直而纡",把怀念故土却欲归不得的情感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语中.
"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有没有认为江南好呢,自己并不一定认为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合"者,"应当"也,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一)"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二)"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三)"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总结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能归乡的苦闷,愁郁,孤独,深婉而沉痛的心情。艺术手法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适合在江南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撩袖盛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到年老时,千万不要回到故乡,回到家乡思念江南之情会让人愁断肠.这首词运用 了比喻,把在炉边卖酒的少女 比作一轮明月.把她洁白的双腕比作凝满霜雪.体现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 美, 江南的人物也美.这首词还应 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白描, 反衬,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看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喜欢理由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希望老年能回乡,但“中原沸乱”,实在是有家难归啊! “未老莫还乡”五个字,表面上是顺承,而实际上却是反扑.盖以此一句虽然著一“莫”字,却已明显道出“还乡”之字样,然而前面虽极写江南之好,都不过为他人劝留之语,而游子的故乡之思,则未尝或忘也,至于“还乡”二字之上的“莫”字,则正是极端无可奈何之语,仅此一“莫”字,已有多少辗转思量之意,而况上面还更用了“未老”两个字,其意盖谓年华幸尚未老,则今曰虽暂莫还乡,然而狐死首丘,则终老之曰仍誓必还故乡也.所以此句表面虽然说的是“莫还乡”,而实际所蕴含的却是一片思乡的感情.至于下一句“还乡需断肠”,则是极痛心地补叙出今曰之所以“莫还乡”的缘故.这一句看来说得极简单,而用意却极深婉,“须断肠”之“须”字,说得斩钉截铁,是还乡之必定要断肠也;然而“还乡”二字,却又说得如此概括,而并未指明“还乡”后究竟是哪些事物使人竟至于必须断肠呢?于是隐约中遂使人感到必是故乡今曰之事事物物有足以使人断肠者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 观,
字通叟 sǒu ,
如 皋 gāo人
(今属江苏),官至翰林学士。jùchùqùzhù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鲍浩然的家乡是一个 的
地方。水 ,山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平 仄 规 律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