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咏节
试说一两句与节日有关的诗词(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
说一说,我们今天是怎样过春节的?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多彩生活领风尚
第二章:词曲文化放光芒
第三章:以史为鉴知兴亡
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宋元时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市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代的繁华街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层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推动了社会生活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阅读材料指出,市民阶层的出现对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你知道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吗?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北宋开封,人口过百万,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最繁华的大都市
——乔纳森·斯彭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018年4月13日,外交部面向全球推介河南!其中,开封元素为本次活动“锦上添花”,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历史与现实
外交部长 王毅
社会主体
士:国家官僚阶层的后备军,一旦做官,就可以享有丰厚的俸禄,生活十分优裕,地位很高。
农:农民,种地为生的人,有自耕农、半自耕农和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
工:各种手工业者,相对自由。
商:商人,行商坐铺之人,地位开始提高。
材料一:在汉初的高祖时期,发布过一道禁止商人穿丝绸衣服和骑马的法令;他们必须交纳重税,他们的子孙不许作官。
材料二:宋代商人还同士大夫甚至皇室通婚。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高宗的吴皇后都是出自商人之家。
材料三:宋代不仅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还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参加考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看瓦子聚大千世界
娱乐演出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
瓦子
勾栏
演傀儡戏的李外宁
表演鼓笛的杨文秀
表演杂扮的田地广
吞铁剑的张九哥
……
——摘自《东京梦华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蹴 鞠
寻找证据
杂 技
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
宋代蹴鞠铜镜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
吹口哨
舞蹈
吹笛
击节板
歌 舞
“德甫(明诚字德甫)在太学,每朔望(初一、十五)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
[yè]
[jǔ ju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译文:丈夫赵明诚正在太学当学生,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两人对着买回来的碑文一起欣赏。
《生查子· 元夕》
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节 日 时 间(农历) 主 要 活 动
除 夕 农历腊月
最后一天晚上 祭祀、吃团圆饭、守岁等
元 旦
(春节) 正月初一 拜年、放爆竹、贴门神、贴春联等
元 宵 正月十五 设杂剧、放灯、观灯、猜灯谜等
清 明 三月内 扫墓、踏青、插柳等
端 午 五月五日 泛舟竞渡、吃粽子、喝艾酒,戴艾符等
中 秋 八月十五日 赏月、放水灯、吃月饼等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是古代都市生活繁华的重要表现。千百年来,历久弥新,依旧是现在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解放碑的春节、磁器口的元宵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二章
词曲文化放光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你知道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
诗
词
曲
第二章 词曲文化新高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节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词人 生活时期 代表作 词风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如梦令》
《声声慢》《醉花阴》
读宋词悟文人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节选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声声慢·寻寻觅觅》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风:豪迈飘逸
词风:豪放
词风:委婉
细腻
清秀
宋词特点
词风多样,内容广泛
[xū]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艺术形式
艺术特点
代表人物
包含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是一种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
赏元曲汇人生百态
关汉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代表人及作品
血洒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kān]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赏元曲汇人生百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诗
词
曲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
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自由化、通俗化
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三章
以史为鉴知兴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动一动: 请从作者、生活朝代、起止年代、体例?、史学价值等方面列表对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忆宋元,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万千景象。百姓乐业,文化鼎盛写华章。瓦子勾栏,娱乐休闲,宋词元曲,雅俗共赏。司马治史,天下寰[huán]宇名俱扬。那光景,怎一个家国荣昌。
自信中国新诗章
看今朝,盛世风光,综合国力傲立东方。全球奇迹,物质精神铸辉煌。一带一路,全球影响。传承经典,古韵今唱。两会领航,中国特色新思想。这时代,好一幅盛世景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请你结合璧山的情况,设计一张端午节的假期安排表,内容既能体现传统习俗,又有创新,让它充满浓浓的节日气氛。
创意无限让你来
宋元时期都市文化
都市生活
文学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勾栏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
秋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王实甫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戏曲:杂剧
史学
课堂小结
1、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D.明清工商业繁荣
C
2、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B
3、如果你是生活在宋代的市民,你的文化生活可能包括( )
①逛庙会 ②逛瓦子 ③听说唱
④耍杂技 ⑤在茶馆里读《红楼梦》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B
4、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D
5、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