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西汉的内朝 B.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材料中的“同姓则同德”可知应指同姓封王,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2.观察下图《周公庙》,与图中人物周公的有关史实是( )
周公庙
①灭夏建周 ②推行郡县制 ③辅佐成王 ④“封建亲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图中人物指的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他帮助武王灭商、辅佐成王,并扩大分封制,对西周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具有很高的人格风范。
【答案】 D
3.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
【答案】 C
4.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解析】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嫡长子的确定是由其母亲的身份和其出生的先后决定的。只有正室所生的长子才被视为嫡长子。
【答案】 A
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是指( )
A.分封制、郡县制 B.宗法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郡县制、行省制
【解析】 通过秦朝“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知“划时代的突破”是郡县制,与之对应的周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不是地方政治制度,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政治制度。
【答案】 A
6.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皇帝制度有两大特征即权力的不可转移与皇权的至高无上,本题材料显示的便是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答案】 B
7.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
【解析】 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
【答案】 C
8.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
A.外朝和中朝 B.侍中和丞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
【解析】 汉武帝时任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答案】 C
9.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唐朝的建立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解题关键在于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中书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尚书省的执行机构,下设六部,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由此可排除含①②的选项。
【答案】 A
10.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元时期实行二府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①分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②西汉刺史制度是监察制度,而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故可排除①②。
【答案】 D
1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有效地控制广阔的领土
B.扩展疆域
C.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D.改变地方无权的状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判断能力。元朝因为疆域的辽阔,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B、C、D是实行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目的。
【答案】 A
12.元朝统一后,为有效控制地方,在地方设置了行中书省,下列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 )
A.岭北 B.辽阳
C.西藏 D.云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D三项都设置了行中书省,而西藏地区设置了宣政院而不是行中书省。
【答案】 C
13.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解析】 从“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方面分析,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答案】 B
1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解析】 由材料中信息反映出机构运行机制是皇帝直接与工部、户部协调工作,而没有经过以丞相为首的尚书省或中书省机构,因此应该是在明清时期。
【答案】 D
1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解析】 本题以明代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职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明清两朝极力加强君主专制,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侍从机构不是决策机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笑其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材料三 幽王时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师大败。但幽王竟不顾犬戎的进犯,于幽王十年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害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幽王十一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8分)
(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诸侯悉至”?(6分)
(3)从“诸侯悉至”到“诸侯不至”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 (1)为了有效地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周武王分封亲属子弟、功臣以及先代著名部落首领和君王的后裔,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以藩屏王室。(8分)
(2)诸侯受封后,与天子形成君臣关系,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出征。(6分)
(3)一方面说明周幽王荒淫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西周末年诸侯势力逐渐强大。(6分)
17.古老的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和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象棋棋盘,也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作为封建时代中央官职的“相”曾一度被称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中国历史上,“相”何时开始设置何时淡出历史舞台?(4分)
(2)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部的两对基本矛盾之一,唐朝和宋元时期,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10分)
(3)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6分)
【解析】 本题设计新颖,体现了贴近生活的命题趋势,第(1)问考查秦朝设丞相,明朝废丞相这一主要知识点,第(2)问要求回答唐朝和宋元削弱相权的措施。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同意”或“不同意”都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设置:秦朝;淡出:明朝。(4分)
(2)措施:①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宋元形成中书省与枢密院并重的二府制度,二府制削弱了宰相职权,使皇帝集权更为强化。(10分)
(3)答案有两种:一种是同意。原因:象棋中保留了“象”以纪念舜的弟弟象。另一种回答:不同意:因为棋盘中有“楚河”、“汉界”的字样,所以应该是西汉时期发明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