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人:康小娅 审题人:李学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其 “齐鲁青未了”的主题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齐鲁”能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利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历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郡县制度
4.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6.在秦朝颁布的下列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项是( )
A.郡县制度的推行 B. 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 制定秦律
7.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8.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郡县制度的作用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9..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 ------“六部”,直接隶属于( )
A.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御史台
10.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各级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管理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11、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12.我国历史上的改土归流开始于( )
A.宋朝 B.元朝 C. 明朝 D.清朝
13.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帝的权力加强 B. 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 皇权与相权协调
14、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分别是( )
A. 中书省 、理藩院 B. 枢密院、理藩院
C. 宣政院、理藩院 D .御史台、都察院
15.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
A.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 B.戊戌变法的兴起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17.下列对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事件以日本的妥协宣告结束 B. 该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矛盾
C.由于该事件,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D. 该事件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18、一名日本人在福州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9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那么此民谣应出自 ( )
A.鸦片战争期间 B.义和团运动期间??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D.抗日战争
20.“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21.《东史郎日记》(日本)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22.日本1927年的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 B.“ 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D. 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书
24.“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 抗日救国
25.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自然灾害严重 D. 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6、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 C.广州????? D.南京
27.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28.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式。”其突出体现了(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29.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 )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30..依据下列图片内容特征,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一次民主革命运动( ) ?
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护国运动
31.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有这样一句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努力 D. 共产国际大力帮助
3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上风 D. 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35.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 (10分)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朝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那一年?(2分)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5分)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怀?(3分)
37. (20分) 2009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庄严隆重的阅兵仪式。在庆典中,国旗护卫队一共走了169步正步。这正步行进的169步,寓意从1840年至今169年的中华民族不平凡的历程。在这汇聚着国人太多感情的2009年,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巨变。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遭受侵略的屈辱史,从1840年英国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后,列强发动了一场又一场侵略战争,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人民,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名族危机日益深重。
(1)试列举1840到1900年间列强发动的最严重的三次的侵华战争和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指出其主要影响。(6分)
材料二:面对民族危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兴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在中郭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这种屈辱的历史。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B
D
C
A
C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A
C
A
A
D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C
D
D
A
D
A
B
B
A
31
32
33
34
35
A
B
B
A
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10分)
(1)1896年(2分)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割占台湾。(5分)
(3)对台湾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心。(3分)
37(20分)
(1)(6分)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2分)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2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如果分别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可)
(2)(14分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分)①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4分)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4分) ③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这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4分)(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