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集权政治的开始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迁移)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三字经》 (注:西周:公元前1046—771;
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56)整个周王朝的政治局势如何?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王绾和李斯对分封制的认识有何不同?根据李斯的言论,寻找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在哪里? 闽中郡对比图2与图1,秦朝在疆域上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变化?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又挥师五十万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因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王朝下令开凿灵渠,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开凿灵渠异常艰辛,秦王朝动用军队和民工数百万,驻在前线的秦军有“三年不弛甲弩”的记载,耗资甚巨,历3年艰辛,于公元前214年终于凿成通航,保证秦军南征粮食和物资供应,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知识链接——灵渠 从秦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在国家组织上都采用了郡县制,通过儒生来组成官僚机构,这便使政治和文化两种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实现了一体化结构,从而抑制国家分裂。……自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建立了大一统封建大国以后,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分裂和动乱,但是,统一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形式。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根据材料,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汉高祖刘邦——郡国制
郡国制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由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文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起兵叛乱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封王国名存实亡。?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008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解放思想”时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从朝议的特点说说三公九卿的共同职责是什么?“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避免分裂只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理由之一,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郡县制与皇帝制度最相适应。秦始皇要实行的是皇帝一人的独裁统治,如果实行了封建制(分封制),皇帝的权力就会受到封君(卿大夫之辈)的制约并会因此削弱,而郡县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皇帝一人的绝对权力。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尽管我们讨论的是昔日的天下,但面向的无疑是未来的世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秦朝仅历时15年即亡,你如何看待“秦郡邑而促”的观点?“百代皆行秦政制” ——毛泽东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王夫之《读通鉴论》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