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根据下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数据
37
38
39
40
41
频数
8
4
5
a
1
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不大于38,则符合条件的正整数a的取值共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2018年5月30日全国部分宜居城市最高气温的数据如下:
则以上最高气温的中位数为( )
A.28℃ B.28.5℃ C.29℃ D.30℃
3.某工厂为了选择1名车工参加加工直径为10 mm的精密零件的技术比赛,随机抽取甲、乙两名车工加工的5个零件,现测得的结果如下表,请你比较、的大小( )
A.> B.= C.< D.≤
4.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享有崇高声誉的数学大奖,每四年颁奖一次,颁给二至四名成就显著的年轻数学家,下面是对截至2015年56名获奖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得到的统计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年龄是37.5岁 B.中位数年龄位于33.5-36.5岁
C.众数年龄位于36.5-39.5岁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计算一组数据方差的算式为S2=[(x1-10)2+(x2-10)2+…+(x5-10)2],由此得到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组数据中有5个数据 B.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0
C.计算出的方差是一个非负数 D.当x1增加时,方差的值一定随之增加
6.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则( )
A.甲的平均成绩高于乙的平均成绩
B.乙的平均成绩高于甲的平均成绩
C.甲与乙的平均成绩相同
D.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高
7.要判断小明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稳定,那么需要知道他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 )
A.方差 B.众数 C.平均数 D.中位数
8.有4个数的平均数是10,还有8个数的平均数是13,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是( )
A.11 B.12 C.13 D.14
9.下列各组数据中,方差最小的是( )
A.1,2,3,4,5 B.2,3,4,5,6
C.2,4,6,8,10 D.3,3,3.14,π,
10.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最低分数
11.一服装店新进某种品牌五种尺码的衬衣,试卖一周,各尺码衬衣的销售量列表如下:
据上表,仅就经营该品牌衬衣而言,你认为最能影响服装店经理决策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不确定
12.甲、乙二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成绩如图所示,经计算得甲=乙=7,=1.2,=5.8,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总环数相等 B.甲的成绩稳定
C.甲、乙的众数相同 D.乙的发展潜力更大
二、填空题(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3.为了解某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对其进行了抽检,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在一次充电后行驶的里程数这组数据中,众数是________ .
14.在某市一次中学生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比赛的有17名运动员,通讯员在将成绩表送组委会时不慎被墨水污染掉一部分(如下表),但他记得这组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为1.75米,表中每个成绩都至少有一名运动员.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是x=____米(精确到0.01米).
成绩/米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人数/人
2
3
2
3
1
1
15.小刚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平均成绩为90分,他记得语文成绩为88分,英语成绩为91分,则他的数学成绩是________.
16.10位学生分别购买如下尺码的鞋子:20,20,21,22,22,22,22,23,23,24(单位:cm).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个指标中鞋店老板最喜欢的是_____.
17.如果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a,数据y1,y2,…,yn的平均数为b,则数据4x1+y1,4x2+y2,…,4xn+yn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
18.一组数据-1、-2、x、1、2其中x是小于10的非负整数,且数据的方差是整数,则数据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8小题,共78分)
19.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一周内5路公共汽车部分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
求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
20.某班准备选一名学生参加数学史知识竞赛,现统计了两名选手本学期的五次测试 成绩:甲:83,80,90,87, 85; 乙:78,92,82,89,84.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表:
极差
平均数
方差
甲
10
________
________
乙
_________
85
24.8
(2)请你推选出一名参赛选手,并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说明理由.
21.某生产小组有名工人,调查每个工人的日均零件生产能力,获得如表数据:
日均生产零件的个数(个)
工人人数(人)
求这名工人日均生产零件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生产管理者准备实行“每天定额生产,超产有奖”的措施,如果你是管理者,你将如何确定这个定额?请说明理由.
22.某商店一周内甲、乙两种计算器每天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个):
类别/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平均数
甲
乙
(1)将表格填写完整.
(2)求甲种计算器本周销售量的方差.
(3)已知乙种计算器本周销售量的方差为,本周哪种计算器的销售量比较稳定?说明理由.
23.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黄冈市政府决定对市直机关500户家庭的用水情况作一次调查. 市政府调查小组随机抽查了其中的100户家庭一年的月平均用水量(单位:吨),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
(1)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求这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黄冈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多少户?
24.甲、乙两名同学进入九年级后某科6次考试成绩如图所示:
(1)请根据图填写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甲
75
____
75
____
____
乙
____
33.3
____
____
15
(2)请你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甲、乙两名同学6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
②从折线图上两名同学分数的走势上看,你认为反映出什么问题?
25.小红帮助母亲预算家庭4月份电费开支情况,如下表是她4月初连续8天每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
(1)从表格可看出,在共________天时间内,用电________度,平均每天用电________度;
(2)如果以此为样本来估计4月份(按30天计算)的用电量,那么4月份共用电多少度?
(3)如果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电0.53元收费;超过100度时,超出的部分按每度电0.56元收费,根据以上信息,估计小红家4月份的电费是多少元?
26.如图,A,B两个旅游点从2012年至2016年“五·一”的旅游人数变化情况分别用实线和虚线表示.根据图中所示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来说,增长最快的是哪一年?
(2)求A,B两个旅游点从2012年至2016年旅游人数的平均数和方差,并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用一句话对这两个旅游点的情况进行评价;
(3)A旅游点现在的门票价格为每人80元,为保护旅游点环境和游客的安全,A旅游点的最佳接待人数为4万人,为控制游客数量,A旅游点决定提高门票价格.已知门票价格x(元)与游客人数y(万人)满足函数关系.若要使A旅游点的游客人数不超过4万人,则门票价格至少应提高多少?
参考答案
1.【考点】中位数,频数(率)分布表
【分析】直接利用a=1、2、3、4、5、6分别得出中位数,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当a=1时,有19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0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
当a=2时,有20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0和11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
当a=3时,有21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1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
当a=4时,有22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1和12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
当a=5时,有23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2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
当a=6时,有24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2和13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5;
因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不大于38,则符合条件的正整数a的取值共有:5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频数(率)分布表.
2.【考点】中位数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解:题目中数据共有6个,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为:25,26,28,30,32,35.
故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3,第4两个数的平均数,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30)=29.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考点】方差
【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s甲2、S乙2的值,然后比较即可.
解:甲的平均数=(10.05+10.02+9.97+9.96+10)÷5=10,乙的平均数=(10+10.01+10.02+9.97+10)÷5=10;
S2甲[(10.05﹣10)2+(10.02﹣10)2+(9.97﹣10)2+(9.96﹣10)2+(10﹣10)2] =0.00108,S2乙[(10﹣10)2+(10.01﹣10)2+(10.02﹣10)2+(9.97﹣10)2+(10﹣10)2]=0.00028;
故有S2甲>S2乙.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4.【考点】中位数和众数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解:A、平均年龄=岁,故本选项错误;
B、∵56名获奖者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第28、29两个人的年龄都在33.5-36.5岁这一组,
∴中位数年龄位于33.5-36.5岁,故本选项正确;
C、36.5-39.5岁这一组的人数最多,并不一定同一年龄的人数最多的也在这一组,所以,众数年龄位于36.5-39.5岁不一定正确,故本选项错误;
D、∵B选项结论正确,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错误,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5.【考点】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公式:S2[(x1)2+(x2)2+…+(xn)2],直接选择答案.
解:在方差的计算公式中,n代表容量,代表平均数,故A正确,B正确;显然S2≥0,C正确;当x1增大时,要看|x1|的变化情况,方差可能变大,可能变小,可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公式,熟练掌握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6.【考点】加权平均数
【分析】首先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然后比较大小即可.
解:甲的平均成绩为:
(85×6+90×4)÷10=(510+360)÷10=870÷10=87(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
(90×6+85×4)÷10=(540+340)÷10=880÷10=88(分)
∵88>87,∴乙的平均成绩高于甲的平均成绩.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权分别是6和4.
7.【考点】方差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知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稳定程度的量,据此进行求解即可得答案.
解:要判断小强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是否稳定,需要知道他最近几次数学考试成绩的方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意义.熟知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
8.【考点】加权平均数
【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解:由题意可得这12个数的平均数是:=1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3出现f3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3+…+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
9.【考点】方差
【分析】先分别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A.平均数是:(1+2+3+4+5)÷5=3,
方差是:s2=[(1-3)2+(2-3)2+(3-3)2+(4-3)2+(5-3)2]=2;
B.平均数是:(2+3+4+5+6)÷5=4,
方差是:s2=[(2-4)2+(3-4)2+(4-4)2+(5-4)2+(6-4)2]=2;
C.平均数是:(2+4+6+8+10)÷5=6,
方差是:s2=[(2-6)2+(4-6)2+(6-6)2+(8-6)2+(10-6)2]=8;
D.平均数是:(3+3+3.14+π+)÷5≈3.1,
方差是:s2=[(3-3.1)2+(3-3.1)2+(3.14-3.1)2+(π-3.1)2+(-3.3)2]≈0.005;
方差最小的是D,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的计算,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0.【考点】中位数
【分析】因为第10名同学的成绩排在中间位置,即是中位数.所以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
解: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中位数就是第10位,因而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中位数就可以.故选B.
【点睛】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
11.【考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分析】最能影响服装店经理决策的是五种尺码的衬衣的销售量.
解:由于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故最能影响服装店经理决策的是五种尺码的衬衣的销售量最多的,即这组数据的众数.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它们在描述数据时的区别为①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量,极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②极差和方差的不同点: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一组数据极差越大,则它的波动范围越大;方差和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或标准差)越大,数据的历算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小;反之,则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
12.【考点】众数、平均数和方差
【分析】分别求出甲、乙的总环数,以及众数就可以解决.
解:A、甲的总环数=7×10=70;乙的总环数=7×10=70,∴甲、乙的总环数相等;B、∵S2甲<S2乙∴甲的成绩稳定;C、由图可知:甲中7出现次数最多,一共出项4次,∴甲的众数为7;乙中8出现次数最多,一共出项3次,∴乙的众数为8.甲、乙的众数不相同;D、因为乙超过8环的次数多,所以乙的发展潜力更大.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定义与应用.解题关键是:对于一组数据而言,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3.【考点】众数
【分析】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可.
解:数据220出现了4次,最多,
故众数为220.
【点睛】此题考查了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4.【考点】加权平均数, 众数
【分析】根据已有12人的成绩,且这组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是1.75米,表中每个成绩都至少有一名运动员,可知成绩为1.75米的有4人,成绩为1.90米的有1人,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计算出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
解:根据题意可知,成绩为1.75米的有4人,成绩为1.90米的有1人,
所以这17名运动员的平均跳高成绩是
x=(1.50×2+1.60×3+1.65×2+1.70×3+1.75×4+1.80+1.85+1.90)÷17≈1.69(米).
故答案为:1.69.
【点睛】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 众数.
15.【考点】算术平均数
【分析】设他的数学成绩是x分,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设他的数学成绩是x分,根据题意得:
=90,
解得:x=91,
即他的数学成绩是91分,
故答案为:91.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6.【考点】众数
【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分析判断即可,得出鞋店老板最关心的数据.
解:∵众数体现数据的最集中的一点,这样可以确定进货的数量,
∴鞋店老板最喜欢的是众数.
故答案为:众数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是众数的意义.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17.【考点】平均数
【分析】利用平均数的求法,把4x1+y1,4x2+y2,…,4xn+yn的平均数用a和b表示出来,再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x1,x2,…,xn的平均数为a,y1,y2,…,yn的平均数为b,∴x1+x2+x3++xn=na;y1+y2+y3+…+yn=nb;
∴4x1+y1,4x2+y2,…,4xn+yn的平均数为:
(4x1+y1+4x3+y3…4xn+yn)÷n=[4(x1+x2+x3++xn)+(y1+y2+y3+…+yn)]÷n=(4na+nb)÷n=4a+b
故答案为:4a+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18.【考点】标准差,方差
【分析】先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列式表示出方差,然后根据方差是整数分情况讨论求出方差,再根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解答即可.
解:平均数为:(-1-2+x+1+2)=,
方差为: [(-1-)2+(-2-)2+(x-)2+(1-)2+(2-)2]
=()
=
∵数据的方差是整数,x是小于10的非负整数,
∴x=0或5,
∴x=0时,方差为2,
x=5时,方差为4+2=6,
∴标准差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标准差,方差的计算,计算标准差需要先算出方差,计算方差的步骤是:(1)计算数据的平均数;(2)计算偏差,即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3)计算偏差的平方和;(4)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标准差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注意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非负数.
19.【考点】加权平均数
【分析】每组的组中值乘以相应的频数再求和,然后除以总频数,即为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
解:=≈73(人).
答: 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73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各组的组中值进行计算.
20.【考点】极差、平均数及方差
【分析】利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可得极差,求出n个数的和,然后除以n可得平均数;利用方差公式S2=计算出方差.
解:(1)乙的极差=92-78=14,
甲的平均数=(83+80+90+87+ 85)÷5=85,
甲的方差==11.6,
(2)选择甲参加比赛理由两者的平均数一样,两者水平相当,但是甲的极差比乙的极差小,甲的方差也比乙的方差小,则甲比乙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了极差、平均数及方差,掌握各相关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21.【考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分析】(1)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中位数是8,并且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达,确定这个定额是8会更好一些.
解:∵出现多了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个;
平均数:(个);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数是,则中位数是个;
确定这个定额是,因为中位数是,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达到.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22. 【考点】方差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甲的平均数;(2)根据方差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3)要比较甲、乙两种计算器哪个销售更稳定,需比较它们的方差进行比较可得结论.
解:(1)甲的平均数为(3+4+4+3+4+5+5)=4;故答案为:4;(2)甲的方差为:
[(3-4)2+(4-4)2+(4-4)2+(3-4)2+(4-4)2+(5-4)2+(5-4)2]=;(3)∵甲的方差为,乙的方差为;
<,故甲的销售更稳定一些.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熟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3.【考点】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条形统计图
【分析】(1)根据条形图中数据得出平均用水11吨的户数,进而画出条形图即可;(2)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即可求解;(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得出答案即可.
解:(1)1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为11吨的家庭数量为:100-(20+10+20+10)=40(户). 条形图补充如图:
(2)10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
x==11. 6(吨)
(3)×500=350(户),
所以黄冈市直机关500户家庭中月平均用水量不超过12吨的约有350户.
【点睛】本题考查了读统计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此题还考查了平均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
24.【考点】方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分析】(1)从折线统计图中读取甲、乙两人六次成绩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甲:60、65、75、75、80、95,乙:70、70、70、75、80,85,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等概念分别算出甲、乙的众数,甲、乙的中位数,甲的方差、极差,乙的平均数,再将题中表格填充完整即可;
(2),①按照方差的意义即方差描述波动程度来解答即可;②从折线统计图的走向趋势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1) (1)由图可知:甲的六次考试成绩分别为:
60、65、75、75、80、9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乙的六次考试成绩分别为:
70、70、70、75、80,8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故甲的众数是75,乙的众数是70,
乙的中位数是×(70+75)=72.5,
甲的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是95-60=35,
甲的方差=×[]=×(225+100+0+0+25+400)=×750=125,
乙的平均数=×(85+70+70+75+80+80)=×450=75;
将题中表格填充完整如下表: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甲
75
125
75
75
35
乙
75
33.3
72.5
70
15
(2)①甲、乙两名同学成绩的平均数均为75分,但是甲的方差为125,乙的方差仅为33.3,所以乙的成绩相对比甲稳定得多.
②从折线图中甲、乙两名同学的走势看,乙同学的6次成绩有时进步,有时退步,而甲的成绩一直是进步的.
故答案为:(1)见解析;(2)①乙的成绩相对比甲稳定得多;②乙同学的6次成绩有时进步,有时退步,而甲的成绩一直是进步的.
【点睛】本题考查方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25.【考点】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
【分析】(1)从表格可看出,在共7天时间内,用第8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减去第1天早上电表显示的读数,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度,再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解即可;
(2)用平均每天的用电量乘4月份的天数,求出4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即可;
(3)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估计出小红家4月份的电费是多少元即可.
解:(1)从表格可看出,在共7天时间内,一共用电:1549-1521=28(度),
平均每天用电:28÷7=4(度),
故答案为7;28;4;
(2)4×30=120(度),
答:4月份共用电120度;
(3)0.53×100+0.56×(120-100)
=53+11.2
=64.2(元),
答:小红家4月份的电费是64.2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平均数,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6.【考点】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和方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1)认真审图不难看出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2015年;
(2)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A、B的平均数与方差,然后根据方差的大小对两个旅游点的情况进行评价;
(3)根据函数的解析式y=5来确定票价的增长幅度.
解:(1)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相对上一年增长最快的是2015年.
(2)3(万人)
3(万人)
SA2[(﹣2)2+(﹣1)2+02+12+22]=2 SB2[02+02+(﹣1)2+12+02]
从2012年至2016年,A,B两个旅游点平均每年的旅游人数均为3万人,但A旅游点较B旅游点的旅游人数波动大.
(3)由题意,得:54,解得:x≥100,x﹣80≥100﹣80=20.
答:A旅游点的门票至少要提高20元.
【点睛】本题考查了的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