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 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共与各 和 民主人士筹建新
中国。
2.初步建立
(1)标志: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会议。人民解放民主党派无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2)代表:中国共产党、 、无党派爱国
民主人士、 、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
民族以及 的代表。
(3)内容:①大会通过了《
》,规定了国家的国体——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 的职
能。共同纲领具有 的作用。②大会选举产
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当选为主席,朱
德、 、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③会议还决定改
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 为国
旗,《 》为国歌,采用 纪年。各民主党派人民解放军海外华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民主专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宪法毛泽东刘少奇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公元问题思考
1.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提示 (1)从制定机构上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
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职权。
(2)从主要内容上看: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
政治体制,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以后制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问题思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
些本质的区别?
提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
国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的长期压迫和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性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人民
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以工人阶级为
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3.确立
(1)标志:1954年, 的召开。
(2)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 组织
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
议政的舞台。
(3)主要职能: 和民主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战线政治协商4.发展
(1)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
拥护。
(2)中共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
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 战线。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爱国统一3.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提示 (1)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前提的。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和政治基
础,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
结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
反对党或在野党。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
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有着本质的不同。(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
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
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
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是参政党与
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
系。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 和各
级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
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
(2)时机成熟:新中国 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创立
(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北京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济 (2)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体现了 和
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 当选为主席,
为副主席,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1)一届人大的召开,基本形成了
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 制度,
为 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民主政治问题思考
4.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提示 (1)因为它规定了人民民主原则,即国家的
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2)因为它规定了社会主义原则,该原则集中表
现为公有制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这些原则在国家
机构的组成上也得到体现。
(4)这部宪法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保证,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
同愿望。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
(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2)新中国实行新的民族原则: 、
和 。
2.过程
(1)1949年, 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
中国的一项 制度。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纲领基本政治3.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 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
民族 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
当家作主,管理 的内部事务,行
使自治权利。
4.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 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
等,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当家作主祖国统一中央政府聚居民族当地本民族地方性问题思考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提示 (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是一个集中统一
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
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
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
族只适于合作互助,而不适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
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
盛和各民族的发展。(4)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
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休戚与共的关系,
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知识网络合作探究
【探究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
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
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史学界普遍认
为,人民政协是建国初期统一战线的最好形式,其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思路点拨 人民政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的利益与
要求,能够体现平等协商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性。 要点提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包括了拥护革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民: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侨胞及其他爱国分子;人民政协中包括了拥护革命的所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革命中作为团结对象的各民主党派都成了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在联合政府中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各党派平等合作的精神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探究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对维护各
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繁荣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
思路点拨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少数民
族地区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一种既能维
护中华民族统一,又能照顾个别差异的政策。要点提示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其中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在长期的发展
过程中,民族频繁迁徙、交相杂处,逐渐形成既有
大聚居又有小聚居、既有交错聚居又有杂居和散居
的状况。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建立了统一
的中央集权国家,此后虽然几经分合,但统一始终
是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长期的相互学习和交往
中,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结成了统一的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国各民族之间除了语言文字、生
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
外,还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
异,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少数民族的特
点,既不可以照搬汉族地区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
把对一个民族适用的方法移植给另一个民族。只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行使
当家作主的平等权利,才能更好地调动少数民族建
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少数民族根据本民族的特
点,采用本民族适用的方法和步骤,才能够发展自
己的经济和文化事业。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解析 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
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并发挥政
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 )
A.1949年秋 B.1954年秋
C.1956年底 D.1978年底
解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随之结束,
但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仍然存在,主要
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故选B。B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本题属比较选择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的新特点即只有它具备而共同纲领不拥有
的。A、B、D三项是两部文件的共同之处,D项内
容在教材中未直接提及,有一定的干扰性。C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通过哪次会议确立的 ( )
A.中共七大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
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
义之一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解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
务并没有完全完成,国民党在大陆尚有大量的残余
势力。D是1954年确立的。C6.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代议制的本质区别是( )
A.性质不同 B.机关组成人员阶级基础不同
C.职权不同 D.政党制度不同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并且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和西方代议制的性质、特点和基本内涵。四
个选项都是两者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人民
的利益,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而西
方代议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两者性质根本不
同。A能力提升
7.下图所示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 )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地读懂所给图示的信
息。A项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B项是
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C项是宁夏回族自治
区,成立于1958年;D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
立于1955年。A8.藏独势力企图分裂西藏,2008年3月,在西藏、四
川等地制造暴力事件,在国外存在着或盲目同情或
支持藏独的一小部分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通过
以下事实进行反驳 ( )
①从元朝设宣政院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实施的有
效管理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
了西藏,并奉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
原则治理西藏 ③积极培养藏族民族干部并对西藏
进行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促使西藏发生了日新月异
的变化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藏族人民真正
实现了当家做主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关键是对①的认识,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归
属中央政府的管辖。②③④容易理解。
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
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
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
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
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
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请完成:
(1)材料一所确立的我国各党派在政治生活中采取
什么制度?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1954年以前它的职权是什么?
(3)材料二提出的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后来
又有什么新发展?答案 (1)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2)统一战线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增加了“肝胆相
照,荣辱与共”的内容。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
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材料三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
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
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曲《爱我中华》选段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
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给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两则材料的
内在联系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答案 (1)平等、团结、互助。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2)证明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我国的民族政策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3)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当家
作主及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