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基础导学
知识梳理
一、从盟友到对手
1.原因
(1)雅尔塔体系确立:二战后期召开的 等
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
系—— ,奠定了战后世界 的框架。
雅尔塔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2)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
和 衰落,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及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 的敌视。
(3)美苏矛盾尖锐:美苏在 和
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
障碍。西欧日本美国苏联美国社会制度国家利益苏联2.“冷战”开始
(1)标志: 1947年3月, 在国会发表演说,提
出要以“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 ”。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 国家,对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 之外的一切
敌对行动。 杜鲁门遏制共产主义杜鲁门主义西方资本主义武装进攻苏联问题思考
2.美国为什么要用“冷战”而不是直接的战争方式来
遏制苏联?
提示 (1)二战中美苏合作打败法西斯国家,共同
挽救了人类的命运,二战后,美国国内还有相当的
势力希望继续保持与苏联的合作,遏制苏联得不到
普遍支持。
(2)二战结束后,人们普遍希望实现和平,采用战
争的方式不得人心。
(3)二战结束后,苏联能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一
旦发生战争,将会两败俱伤。二、美苏“冷战”
1.美国
(1)马歇尔计划:①为帮助 恢复经济,美国
开始实施 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
持和控制西欧。②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
计划拉拢 国家,遭到拒绝。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①成立:1949年春,
美、英、法等国在 签订了《
》,成立北约。②性质:是一个反对 和
国家的 集团。③影响:北约的建立,是美
国 、 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
“ ”的程度。西欧马歇尔东欧华盛顿北大西洋公约苏联东欧军事政治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冷战2.苏联
(1)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苏联、
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打破美国为首的
世界对 国家的经济封锁。
(2)华约:① 年,苏联和波兰、
、保加利亚等国在 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组成华约。②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
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保加利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955阿尔巴尼亚华沙军事政治问题思考
3.美国为什么能够推行马歇尔计划?
提示 一是,二战后西欧经济衰落,急需美国的援
助;二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想借此控制西欧,
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4.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不只是一项欧洲经济援助
计划?
提示 (1)美国通过扶植西欧复兴经济,为经济上
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2)美国通过该计划达到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将西欧纳入其冷战机制上来的
目的。
(3)从根本上来说,美国是想通过该计划遏制共
产主义西扩,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发展,从而实现美
国称霸世界的愿望。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国家分裂
(1)德国分裂:①原因:二战后,美、英、法、
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冷战”开始后,德国首先
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②分裂:1949年,德国
西部和东部分别在 的支持下,分裂为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①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
以北纬 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
部。②分裂:南部建立大韩民国,北部建立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苏38问题思考
5.“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有哪些热点问题?
提示 (1)德国分裂
(2)朝鲜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越南战争2.局部热战
(1)抗美援朝:①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
发,以 为首的“联合国军”侵入朝鲜,并向中
朝边界推进。②目的: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
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把“联合国
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③结果:美国被迫签
订停战协定。
(2)侵越战争:①二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
南,被越南人民赶走。②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
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
撤出越南。美国问题思考
6.“冷战”的影响如何?
提示 (1)欧洲被分成两部分:西欧依赖美国,
东欧依赖苏联。
(2)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使世界处于核
战争的威胁之下。但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彼此
不敢动武,也使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
战。知识网络合作探究
【探究1】 马歇尔计划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实力空前强大 ,其
称霸全球的野心日益暴露,在提出杜鲁门主义后,
又推出了马歇尔计划。你知道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的目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吗?
思路点拨 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目标是
称霸全球,建立对它有利的政治、经济秩序。马歇
尔计划是为其全球战略目标服务的。要点提示 首先,为美国的剩余资本和商品打开欧洲
市场,促进美国本身经济的发展;其次,通过发展
西欧经济,来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最后,欧
洲是美苏争夺的关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重
心在欧洲。美国借此控制西欧,把西欧纳入美国
“冷战”的战略轨道。【探究2】 “冷战”的影响
国家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时,往往会爆发
国际战争,20世纪上半期就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进入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两国关系紧张,常常处于
剑拔弩张的状态,但为什么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呢?
思路点拨 战争是实现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如
果认识到战争无法解决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
无需诉诸战争,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极端方式。要点提示 (1)美苏势均力敌,且双方都拥有大量
核武器,发动战争谁也没有取得胜利的绝对把握,
发生大战有可能导致共同走向灭亡,所以都不敢贸
然发动战争。
(2)双边盟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极力反对。“冷
战”的重心在欧洲,如爆发大战,欧洲首当其冲。
(3)第三世界国家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经过两
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坚决
维护和平,也制约了政府的对外政策。
(4)虽然美苏两国矛盾尖锐,但一直保持着对话机
制,保留着调解、缓和矛盾的渠道,在许多重大问
题上双方能够达成妥协。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雅尔塔体制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解析 雅尔塔体制事实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
局。而B、C、D选项是“冷战”的表现。A2.二战期间,美苏建立起盟友的关系,但随着战争的
结束,双方由盟友变成了对手,导致这种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 )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C.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D.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析 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而苏联实力不
断增强,在美国看来,正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妨
碍了它实施霸权计划。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
突,最终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D3.二战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
成的标志是 ( )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解析 “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是指美国为首
的北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前者成立于
1949年,后者成立于1955年,故两个集团对峙局面
正式形成应该是在1955年。A4.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除了前已下达的
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
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
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这封信反映的基本
史实是 ( )
A.修筑“柏林墙” B.古巴导弹事件
C.“星球大战”计划 D.美苏合作主宰世界
解析 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
料反映的是苏联最终屈从美国的压力,从古巴撤走
导弹,从而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B5.杜鲁门称,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
的两半”。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B.都着眼于遏制共产主义反对苏联
C.都是维护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D.都属于美国遏制战略的组成部分
解析 杜鲁门的比喻反映了两者都是为了遏制共产
主义,维护美国霸权而采取的政策,故B、C、D
三项正确。两者分别属于政治、经济措施,故A项
理解错误。A6.二战后,美苏双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
A.文化传统的竞争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军事力量的较量 D.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 “国家利益”是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
点。A项属于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但在此不是起
决定作用的因素;C、D两项都属于对抗的表面现
象,没有涉及实质。B能力提升
7.1962年的古巴导弹事件反映的国际关系特征是
( )
A.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抗
B.美国与苏联对古巴的争夺
C.“冷战”形势下的美苏争霸
D.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全面对抗
解析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是美苏争霸的
历史事件。C8.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相互对抗,导致德国和
朝鲜的分裂。A项叙述不符合题意,C项本身就错
误,D项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B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一:这是美国的海报。图上的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图二: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演讲中详
尽地阐发了中国外交和而不同的观点,他说:“和
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
想。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
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
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
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温总理把我国古代思想
家的观点用于观察处理国际关系和矛盾,无疑是一
大创举,是我国一贯主张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亮
点。
请回答:
(1)从图二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图一、二,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造
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应怎样处
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关系。答案 (1)美苏“冷战”;美国打着和平旗号,推
行全球霸权政策。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原因:两国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3)二战后初期的“冷战”局面,带来了两种社会
制度不同的国家长达40年的对峙,不利于各国经
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在50年代提出“求同存异”
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温家宝总理又提出“和
而不同”观点,都体现了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
的关系,并取得巨大成就。以上表明两种不同制度
的国家争则两伤,和则两利,绝不能把意识形态作
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10.“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
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
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
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
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
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
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
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
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
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
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
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
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材料三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
以下两幅漫画: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
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
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
象?请简要分析出现这两种历史现象的原因?答案 (1)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
内政。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不是。原因: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
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
该计划实际上是以比较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的阵脚,以“复兴欧洲”之名行控制
西欧之实,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
的。(3)漫画一: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
法三国的反对;漫画二: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存在而
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
实力壮大,实行了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美国攻打伊拉克违背了联合国的
宗旨;美国仍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实行单边
霸权主义政策。(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
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