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4-15 06: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在1991年加入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欧洲联盟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增进了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下列史实能够反映这一成就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3.如图为“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据此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
A.求同存异 B.独立自主 C.睦邻友好 D.和平共处
5.“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中美《建交公报》中的这段话说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是( )
A.可以售台先进武器装备 B.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台湾地位未定,不属于任何国家 D.支持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6.如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7.我国担负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
A.火箭军 B.陆军 C.空军 D.海军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它的提出者是( )
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9.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其背景主要是( )
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
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
10.下列军种中,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是( )
A.装甲部队 B.人民空军 C.武警部队 D.导弹部队
11.下表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统计。小明同学对此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年份(年)
1950
1956
1960
1965
1970
支持票
10
24
34
47
51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呼声越来越高
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所得支持票不断增加
D.中国于1970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1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5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 D.原子弹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只有陆军,如今海、陆、空和第二炮兵各兵种齐备。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4.2017 年 4 月 26 日,中国首艘 001A 型国产航母下水,为海军生日添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洋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5.下图新闻追思了总理光辉的一生,其中涉及的史实有( )
①南昌起义②重庆谈判③挺进大别山④万隆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自近代以来,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九年级(1)班同学在复习“国防建设”这一主题时,收集了下列图片资料,其中你认为评价正确的是( )
①近代中国“有海无防”
②制度腐朽、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主要原因
③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实力大大增强
④中国已成为与美国并肩的军事强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二十五年来他(周恩来)是外交的中心人物。虽然惟独没有来过美国,但是却遍访了欧洲、共产党国家、非洲和亚洲各国。”下列哪些外交活动能印证上述说法①访问印度和缅甸,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和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②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③参加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④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见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与这次会议的相关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华盛顿会议提出“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驱逐台湾的提案
D.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某一军种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该兵种应该是( )
A.中国海军部队 B.中国陆军部队 C.中国空军部队 D.中国导弹部队
20.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访问时发表了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传承了我国的哪一外交方针(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互不侵犯原则 D.不结盟原则
21.握手是一种礼仪,但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都赋予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40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直接达成的成果是 ( )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2. 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二、简答题
23.长城是中华民族儿女的骄傲,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材料一: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据材料一,指出长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血肉筑长城)
材料二: 1935年4月,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仍然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2)材料二中两次"新的长城"分别有什么含义?
(钢铁铸长城)
材料三:
我国 “辽宁号”航母 国庆阅兵时的战略导弹部队
(3)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共和国主权与领土的“钢铁长城”,结合从“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变化的史实,请谈谈你对新时期国防建设的认识。
24.材料一 第五条:个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
材料二若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立即对遭受这种攻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条约》
(1)材料一是二战美国发布的出自出自哪一个文件?这是美国哪一政策的表现? 该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据以上两个材料说出此后形成怎样的政治格局?
材料三201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40周年,40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怎样变化?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 你认为当今国与国之间应怎样处理相互间的关系?
三、综合题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为会议成功而努力。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是指哪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亚非各圉的矛盾、分歧提出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反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情景,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再举出一例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
26.材料一:新华网华盛顿1972年2月13日电 应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3日下午抵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表示,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自那以后,尽管经历风风雨雨,但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奥巴马总统再次表达了对美中关系的重视,欢迎中国和平发展,认为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材料一中“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指的是什么事件?中美大门此前为什么关闭?据材料一,你认为美中关系有何重要性?
(2)材料二中“七九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会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的原因是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材料一中中美关系的变化与材料二中中国历史的变化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27.海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清时期全图》(图1)
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
材料四:《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图2)
(1)材料一中,写下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2)根据材料二,为巩固海防,1684年清朝在图中A处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B处信息显示,清朝前期疆域的最南端包括了哪里?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三、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1989年11月5日至7日,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故答案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这四幅图片均是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亚非”,②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1972年,图③上海APEC会议召开的时间是2001年,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3.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的有关知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D发生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前的50年代,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到了80年代。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3 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建交的相关知识,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中有关台湾问题的规定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6.C
【解析】
试题分析:④时期指的是1966——1975年,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红一号”发射是1970年,C解读正确。ABD解读错误,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
7.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导弹部队于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故A符合题意;陆军、空军、海军与核反击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解析】
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它的提出者是周恩来,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政府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存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解析】根据题干“与人民共和国同龄”指的是1949年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1月中国空军建成。人民空军与人民共和国同龄,故B符合题意;装甲部队最早出现在奉系军阀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导弹部队是1966成立,ACD三项与题干“人民共和国同龄”不符。故选B。
11.D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950——1970年,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不断增加,这反映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呼声越来越高,根源在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ABC在题文数据中能够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中国于1970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结论在题文数据中不能体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2.D
【解析】
【详解】
1959年的5年之后是196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大西北戈壁荒原上爆炸成功。故D符合题意;战略核潜艇与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故B不符合题意;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一步是认识1959年的5年之后是1964年,根据时间选择答案即可。
13.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B
【解析】①项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②项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④项1954年周恩来为代表参加了万隆会议;故①②④项符合题意;③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周恩来没有参加;排除含有③的ACD项,故此题选B。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海军建设。1888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管理不善,对外妥协,成军仅仅6年之后, 这支庞大的舰队竟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说明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艇,充实到海军,兵种越来越多,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海防力量大大增强。当然,与美国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相比,我国还有相当的差距。据上分析,④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
1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恩来总理是著名的外交家,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②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④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见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两种说法不正确,排除。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8.D
【解析】根据题干 “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结合课本关于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19.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的时候,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新中国陆军。中国陆军是军队中最早的兵种,如今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在保卫祖国安全中起来重要的作用。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求同存异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题干中“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反映的是求同存异的方针,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议的关键时刻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得以圆满结束,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外交事业的发展·万隆会议
21.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故选A。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71年10 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1971年11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
23.(1)依据: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2分)
(2)含义:全民族团结抗战,抵抗日本侵略者;(2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2分)
(3)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目的在于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新中国的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提高人民军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本领,加强国防建设;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和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城历史意义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材料中“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等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依据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知第一个“新的长城”依据“1935年4月”“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信息可以得出鼓舞全民族抗战;第二个“新的长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可知其指的是实行民族伟大复兴。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需要紧扣“血肉长城”到“钢铁长城”变化的相关史实,分别从国家建设的目的、人民军队的建设目的、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以及国防观点的增强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人民军队的建设
24.(1)“北约”或 北大西洋公约(1分) 冷战政策(1分) 杜鲁门主义(2分) 两极对峙格局(或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2分)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由对抗走向缓和)(2分) 台湾问题(2分)
(3) 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相关内容。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北大西洋公约》,原文人教新课标九年级教材第14课中找得到。成立北约是美国在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开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则标志着决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意义。材料三的内容与尼克松访华有关,只要明白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就不难理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或中美由对抗走向缓和。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因为美国经常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经常对台军售,阻止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3)本题主要考查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准则。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加强交流与合作,每个国家都应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分歧,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5.(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只要答出“独立、自主、和平”字样即可赋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果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也可赋分)
(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意思相近即可赋分);中美建交(只要符合题意即可赋分)
【解析】(1) 依据材料一的“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根据材料二的“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片名为 “乔的笑”。1971年乔冠华带领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决议,乔冠华开怀大笑,被记者拍下这一时刻。由此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就是这一情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原则。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正确识记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图片“乔的笑”,认识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6.(1)尼克松访华;新中国建国后,由于我国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改革开放;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
【解析】(1)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故材料一中“40年前,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努力下,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了。”指的是尼克松访华。新中国建国后,由于我国同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美大门此前是关闭的。据材料一的“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可以归纳出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是: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因此,材料二中“七九年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就会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的原因是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的原因是1992年的南方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材料一的中美关系的变化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材料二中中国历史的变化指的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这是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源。故材料一中中美关系的变化与材料二中中国历史的变化有联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弱国无外交,要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外交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解答第二问需理解“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的是1980年建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的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认识中美关系的变化的根源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7.(1)戚继光.
(2)台湾府,南海诸岛.
(3)鸦片战争,邓世昌.
(4)1949年4月23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抗击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材料一中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出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决心和意愿。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朝对台湾管辖和清朝疆域的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从图一来看,清朝前期疆域南包南海诸岛。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4)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国防建设的相关知识,新中国成立前夕,筹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