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20 22: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新闻两则毛泽东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六要素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新闻的 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1949年4月)
新闻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一、读准加粗的字音荻港
溃退
锐不可当
歼灭
要塞二、解释下列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检查预习九江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整体感知:
1.对照上面的示意图,准备复述渡江战役过程,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
2.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3.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根据新闻六要素,填写下列内容:为什么按中、西、东三路军的叙述顺序来写?1.“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百万”一词是实还是虚写?为什么?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3.“至发电时止(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剩下的)二十三时可渡完”,加点的词语和括号内词语加以比较,
你觉得新闻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研究语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并且体会这些词语的感彩。
明确: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表现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等。感知语言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白

禧蒋介石词语积累负隅顽抗 撰写 皖 绥 靖 yúzhuàn潢川 鄂 豫 濂 聿wǎnxiùsuíèwén古宛县 星宿 阻遏 阌乡huángyùliánèyùwǎnjìng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第五层: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
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
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三层是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
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
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
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速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内容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a 、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b、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a句表达效果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
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课堂练习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_,与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______、______ 、______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体现了______。两题都
体现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其作用是什么?两则新闻的主题 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
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的记录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
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
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
胜邪恶!布置作业课下阅读一则新闻,分析新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