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人教版必修II)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II
2年级: 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第10课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出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
②探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归纳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使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法。
②通过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在各个时期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线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
④通过布置课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总结发现问题及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的艰难,认识到祖国统一、民族独立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
2、内容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②第二单元第10课,主要介绍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更深刻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从而为学生探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奠定基础。同时,本课也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
难点:①引导学生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各阶段的特点。
②引导学生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3、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高中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理性思维也有所提高,但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4、设计思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材料分析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课中主要采取课内通过教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情境,设置探究问题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3分钟)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近代中国火柴业火花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问题设计:1.从近代“火花”图案的表象中看到了什么?2.这些表象揭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深入引导学生揭示在这些“火花”商标的背后所反映的是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实质,由此导入新课。 联系导言观察图片,会发现近代火柴业的商标都是充满爱国精神、振兴中国的口号,进而联想到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通过展示和介绍,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情景,感受实业救国精神,同时学会由表及里的历史分析法。
讲授新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讲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子目。问题设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哪些表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对阶级结构有何影响?19世纪末民族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政治运动?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回顾已学知识回答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和特点。阅读课本第44页第一子目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回忆必修①相关内容19世纪末的政治运动;进一步推理出经济发展与政治运动的关系。 通过分层设问,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化解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掌握一个普遍规律即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过渡 总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发展影响经济发展。 承上启下,自然过渡
短暂的春天15分钟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一组材料(1913 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有关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形势图。)问题设计1:(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地理分布有何特点?(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总结回答基础上总结: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问题设计2: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自然导入下一个问题。问题设计3: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问题设计4:辛亥革命与和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有什么关系?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课本插图“清华学生焚烧日货”及材料“火柴大王刘鸿生创业感受”。问题设计5:材料反映现象与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什么关系。问题设计6:联系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时间背景,思考它和一战有何关系?问题7:为什么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和观察“形势图”归纳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以轻工业为主,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不均衡。阅读课本归纳原因。回忆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回答: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分析图片认识到反帝斗争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国内环境。理解一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根据课本归纳由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比较分析认识民族独立和国家兴盛的重要。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表格数据和地图信息,总结规律,得出历史结论。通过问题自然导入新知识点,让学生领悟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引导认识到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普遍规律。培养学生联系分析方法,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短暂春天逝去的原因分析,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维护独立、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讲授新课 过渡 问题设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的命运如何呢?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曲折发展 通过设问自然过渡。
曲折的发展8分钟 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二十多年里民族工业命运曲折,经历了较快发展、遭受沉重打击和最终萎缩的历程。 问题设计1: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内,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原因和表现是什么?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1932年被日军炸毁的商务图书馆”图片和有关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状况的材料。 问题设计:通过历史图片和材料归纳民族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萎缩的原因。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国统区人们携带大捆金元券抢购日用品的图片和“1937—1948年100元法币的购买能力变化”的数字材料。 问题设计:从图片和材料中的数字可以发现什么问题?阅读课本最后一段总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状况? 阅读课本归纳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政策的支持,表现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得到发展。阅读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是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学生从图片和数据发现当时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根据课本发现原因在于美国侵略、官僚资本的挤压、国民政府的盘剥。 引导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认识国民政府的政策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通过情景再现,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增强民族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寻找答案,学会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课堂小 结3分钟 问题设计1: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问题设计2:请绘制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发展史坐标曲线图。 问题设计3: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教师适时指导) 通过课堂学习归纳发展阶段。学生绘制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归纳。 巩固知识,提高概括能力 活学活用,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 堂延 伸 问题设计: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在教师的点拨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进一步理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 习6分钟 多媒体展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选择题(题量视时间而定 )。 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回答。 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课后探 究 请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位近代实业家(民族资本家)创办的民族工业兴衰的过程,并分析其兴衰的原因,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分组合作搜集材料撰写小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搜集整理史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着力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练习的设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练习题的梯度搭配。本节知识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在运用引导、启发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趋势。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发展历程
二、影响发展的因素
三、地位与作用
19世纪末
民国初期
十年对峙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短暂春天
初步发展
较快发展
沉重打击
严重萎缩
原因
原因
原因
原因
特点
原因
表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